(共31张PPT)
历 史 · 必 修 一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客观规律,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2、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3、史料实证(还原真实历史、强化论从史出)
4、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5、家国情怀(把握现实未来)
夏
商
秦
两汉
三国
周
西晋
南北朝
东晋
隋
唐
五代十国
两宋
元
明
黃帝
舜
禹
尧
……
中华五千年历史线索示意图
前2070
前1600
前1046
前221
前202
220-265
265-316
317-420
420-589
581-618
618-907
907-960
960-1279
1206-1368
1368-1644
清
1644-1912
中华民国
1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夏、商、周
秦——清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BC2070——BC221年)
(封建社会)
(BC221——1912)
第 1 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考考过什么
全国卷Ⅰ:2017·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
全国卷Ⅱ:2018·商汤仁德治国
2016·宗法制的影响
2014·分封制、礼乐制
全国卷Ⅲ:2016·西周政治制度
全国卷:2011·西周政治对全国统一的影响
2010·西周分封制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1、建立的时间、人物:
2、政治制度特点: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约前2070年
禹
2、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启开始)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度
公天下 家天下
1、出现了公共权力
(二)商朝
1、建立时间:
2、政治制度:
内服与外服制度
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建立商王朝
内 服
外 服
(1)通过神权强化王权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商王的控制力有限,附属国有较大自主权
甲骨文卜辞
商
了方
土方
鬼方
周
(一)西周的建立
时间、人物: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
西周镐京遗址。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目的:
(2)对象:
(3)内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1、分封制——权利分配制度(即封邦建国)
巩固西周统治。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古方国
土地、人口、物资、武装
诸侯国有哪些权力与义务?
周的同姓召公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武王弟康叔封国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殷商贵族微子启封国
请归纳周的分封对象?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材料三: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结果诸侯都纷纷
派兵来勤王。
政治:服从周王命令,朝觐述职
经济:交纳贡赋
军事:派兵随周王出征
(4)诸侯的权力与义务(结合材料分析)
权力:世袭统治(财权、军事权、行政权)、分封下属、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庶民
士
﹝卿﹞大夫
诸侯
周王
奴隶
分封制 —— 封邦建国
(5)分封制的特点
分封对象:
分封区域:
纵向联系:
实质:
多元化,同姓为主
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层层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6)分封制的作用与局限性
历史作用
1、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2、利于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播;
3、中国姓氏的起源中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
4、中国省份简称很多源于西周的封国。
局限性
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周朝后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导致诸侯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
商代的附属国国和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从两者的社会结构看:商代的附属国聚族而居;西周的诸侯国打破了血缘界限,人口构成复杂,是由周人、土著、外迁人以及其他附属国的部族混合而成。
从两者与王室的关系来看:商王对参加联盟的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西周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周王的权威大增强,确立起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链接高考
1、(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A
链接高考
2、(2014·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C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国国君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他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请你来断案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什么是宗法制?(含义)
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的一种制度。
2: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目的)
3、宗法制的内容?
1、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血缘纽带(家)与政治隶属(国)关系相结合(家国同构)
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西周宗法制
【轻巧识记】宗法制的要点
一个核心:
两个原则:
三个形式:
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家谱;宗祠;族规
3、礼乐制度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
和礼仪规定。
(1)含义
(2)实质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课堂小结
夏朝
出现公共权力
商朝
内外服制度
西周
天下共主
探求本课知识结构,掌握基础知识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课堂练习
1.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2.西周的封国与商代附属国本质的差别是( )
A.宗法制 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共主制 D.内服与外服制度
3.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礼乐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B
A
C
4、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世卿世禄制 B、大宗
C、礼乐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
5、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血缘关系
D、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D
D
商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是一个以商部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
什么是方国联盟?
远古时期,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
商朝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