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生物
命题:安军 审核:荆林海 佘建云
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B.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可见其细胞
C.细胞壁成分与植物不同 D.细胞中含有DNA和RNA
2.微生物实验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灭菌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针、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环
C.培养基、手、接种环 D.接种针、手、高压锅
3.微生物实验过程中,常需灭菌。下列灭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酒精擦拭双手 B.用氯气消毒实验用水
C.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用酒精擦拭玻璃器皿
4.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依据的原理不包括
A.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l浓度的不同而不同
B.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质,可除去细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质而得到较纯的DNA
C.DNA是大分子有机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D.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出现蓝色反应
5.关于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下面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随着NaCl溶液浓度增大,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也增大
B.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减小,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也减小
C.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与NaCl溶液的浓度无关
D.当NaCl溶液的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6.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使用蒸馏水的作用是
A.稀释细胞、冲洗样品
B.使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7.下面是有关细菌划线分离法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必须在液体培养基上操作 B 此法不能除去污染的杂菌
C 此法可分离出单个菌株 D 划线上一定会出现细菌单菌落
8.土壤中专门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所需氮源为
A硝酸 B氨 C尿素 D蛋白胨
9.某种细菌接种到彻底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得到
A一定形态的群体 B 菌丝 C单个细菌 D菌落
10.以下叙述中对尿素培养基进行灭菌的不正确操作是
A对配制好的尿素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用内置滤膜的玻璃漏斗过滤尿素溶液
C对除尿素以外的培养基成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在60℃时,把灭菌后的尿素溶液和其它培养基成份混合
11.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利用选择培养基,其成分中一定有
①尿素 ② 有机氮化合物 ③无机盐
④有机碳化合物 ⑤ 水 ⑥无机的碳化合物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⑤⑥
12.利用稀释平板法进行菌落计数时,使用的培养基种类应该是什么?为保证计数准确,形成一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应该是多少?
A液体培养基、一个细菌 B液体培养基、许多细菌
C固体培养基、一个细菌 D固体培养基、许多细菌
13.利用稀释平板法进行菌落计数时,培养皿中长满了大小不一的菌落,数量有43个,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样品稀释倍数小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B接种的菌液中可能有43个细菌
C某些菌落可能是由多个细菌繁殖形成的 D 某些菌落是由单个细菌繁殖形成的
1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1g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总数,每个平板接种0.1ml,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A.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总数是36,记录36
B.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4和16,取平均值11
C.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13和17,取平均值14
D.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13和17,则每克土壤中含细菌总数为1.5×106个
15.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16.很多同学都尝试设计并制作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瓶内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17.在一般情况下,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总是比粮食和蔬菜要高些,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主要是由于
A.饲养动物需投人较大的人力、物力
B.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高
C.栽培植物需要的成本小
D.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造成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18.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 B.28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
19.据图判断,下列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20.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21.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系统的稳态,应当采用的措施是
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
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
22.右图表示a、b、c三个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a>b>c B.c>b>a
C.c=b>a D.a>c=b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24.下列各项中,包含非生物因素的是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物种
25.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d B.a>b+d C.a<b+d D.a<c+d
2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27.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维持稳态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28.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 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草原
29.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 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 酵母菌
30.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
A.物种组成多样 B.营养结构复杂 C.功能完善 D.食物链偏短
31.图1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32.右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 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C. 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33.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34.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w w w.ks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35.将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放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和细胞工程技术分别属于
A.孢子生殖和细胞拆合技术 B.无性生殖和组织培养
C.配子生殖和细胞融合技术 D.卵式生殖和细胞培养
36.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37.除下列……外,均是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所必需的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38.甘薯种植多年后易感染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39.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①体细胞全能性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⑥愈伤组织⑦再分化⑧脱分化⑨植物体
A.①②⑧⑥⑦③⑨和④ B.①②⑦⑥⑧③⑨和⑤
C.①⑥②⑨⑧③⑦和⑤ D.①②⑨⑧⑥⑦③和④
40.下列对基因工程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B.将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移入乙种生物的技术
C.在DNA分子水平上设计施工,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技术
D.可定向控制基因的显隐关系,并迅速获得纯种的技术
41.基因工程中目前最常用的运载体是
A.大肠杆菌的质粒 B.细菌的染色体DNA C.植物DNA D.动物DNA
42.目前已知,限制性内切酶有上百种,它们识别并作用于DNA分子的切点各不相同。下列A~D表示四种限制性内切酶,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若处理运载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为HacⅢ(酶的名称),则处理目的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是
A.HacⅢ B.EcoRⅠ C.HgaⅠ D.HpaⅡ
43.科学家将含人体的a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a抗胰蛋白酶的奶。下列诸项中除……外,均是上述实验要涉及的过程
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44.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45.科学工作者分离得到了某真核生物的基因A,将其离解成两条具有互补关系的单链,其中的一条与基因A的信使RNA进行配对,杂交后可以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结构(示意)。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A.图中1、3、5、7为DNA/RNA的杂交体,2、4、6为单链DNA部分
B.图中1、3、5、7为DNA/RNA的杂交体,2、4、6为单链RNA部分
C.图中1、3、5、7为双链DNA部分,2、4、6为DNA/RNA的杂交体
D.图中1、3,5、7为单链RNA部分,2、4、6为DNA/RNA的杂交体
46.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4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48.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49.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
基因 表达的细胞 表达产物
A 细菌抗虫蛋白基因 抗虫棉叶肉细胞 细菌抗虫蛋白
B 人酪氨酸酶基因 正常人皮肤细胞 人酪氨酸酶
C 动物胰岛素基因 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 动物胰岛素
D 兔血红蛋白基因 兔成熟红细胞 兔血红蛋白
50、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体内获得成功表达。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DNA结合的位置,它们彼此能结合的依据是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半保留复制原则
C.基因分离定律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1.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_________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植物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第①步是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____________。目前此步骤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法,也就是在温和的条件下用____________等分解植物的细胞壁。
(2)②过程的发生,必须进行人工诱导。人工诱导原生质体化学方法是:用____________ (PEG)等试剂作为诱导剂诱导融合。
(3)④⑤过程是一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
(4)植物体细胞杂交在育种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莠去津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它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之一。莠去津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据图回答:
(1)由于土壤中莠去津长期的 作用,使土壤中可能含有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
(2)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固体培养基中,无透明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4)要培养和分离这种目的菌,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
4.下图为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所用运载体为质粒A。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体细胞中直接分离出的人的生长激素基因____________(能、不能)直接用于在细菌B中扩增和表达。
(2)已知某种限制酶可识别a切点的核苷酸序列,切割后切口一端的序列为。则可与之相连接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质粒与目的基因重组形成重组质粒过程中:
①首先分别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相同的_____________。
②再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使目的基因插入质粒中形成重组DNA分子。
(4)真正能够摄入重组质粒的细菌B是很少的。摄入成功的细菌B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生长,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______________(能、不能)生长。
(5)假如要确定工程菌是否培育成功,还要看细菌B是否______________。
(6)写出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细菌B中表达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www.ks5.u.com
请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______________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生物是 ______ 。
(2)氮元素以N2、NO3-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_________________ 两类生物大分子。
(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___ 、 ____ 。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司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
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烟草品种花粉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将由两种植物的花粉粒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混合,诱导细胞融合(这里只考虑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有____________种细胞团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__________原生质体融合来的。由该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____,基因型是________。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出现不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北京一零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生物
命题:安军 审核:荆林海 佘建云
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C B C D B C C D A A C A D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D C D D C C D A C C B C B B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B D C B C B B B C C A D A A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C B A C D C D D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1.
(1)
(2) 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竞争 捕食
(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太阳能 CO2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2.
答案:2.(1)原生质体 酶解 纤维素酶、果胶酶 (2) 聚乙二醇 (3)脱分化 再分化 有丝分裂(4)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
3、 (1) 自然选择
(2)初步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并提高其密度 (富集培养)
(3) 氮气 莠去津
(4)划线分离 (稀释)涂布分离
4.(1)不能
(2)
(3)①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 黏性末端 ② DNA连接酶
(4)能 不能
(5)产生人的生长激素
(6) 转录 翻译
人的生长激素基因( DNA) mRNA 人类生长激素
5.
(1)生物固氮 闪电固氮 植物和微生物
(2) 蛋白质,核酸
(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①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
②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
(5)T-A U-A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
(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6.(1)aB Ab (2) 2 甲乙 48 AaBb 7/16
产品输出
产品输出
产品输出
粪屑
粪屑
饲料
秸秆
籽实
太阳辐射
排泄物、杂屑(肥料)
作物
家畜
食用菌
蚯蚓
无氮培养液+过量莠去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