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救民的必由之路。五四运动前主要有哪些探索?这些探索结果如何?历史结论是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失败
马克思主义传播
选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然!
第23课
课标要求: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学习要求:
1、知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3、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阅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一、在课本上标出:
1、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及其人物和著作。
2、青年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活动。
3、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a.为中国人指明了新的革命方向。
b.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
列宁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概念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之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即毛泽东思想)。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4.国际条件
一战后工人阶级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十月革命后,俄国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持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条件)
5.实践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民革命实践
1.现实需要: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本)
2.经济基础: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历程
阶段 时期 代表著作(或路线) 思想内容
萌芽
(产生)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发展 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5-1976)
萌芽
形成
成熟
发展
阶段 时期 代表著作(或路线) 思想内容
国民大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
《新民主主义论》 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论人民民主专政》;
过渡时期总路线;《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的科学论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提出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著作:
A革命领导权:坚持领导权;
B革命力量:依靠农民
国民革命或大革命时期(1924-1927)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材料一:……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 摘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材料二: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角。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摘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 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提出
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著作: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国共十年对抗时期(1927-1937)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三篇
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这一理论突破了俄国革命模式,进一步中国化。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主要目标。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毛泽东及时率领部队在实践中开始走上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自梁柱主编《插图本中国共产党史》上卷
俄国人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他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材料二: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文章指出:由于中国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从而削弱了白色政权的统治势力;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大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
据材料概括毛泽东论证中国走农村革命道路的理由和革命发展必备的条件?
存在理由:A、反动势力在农村的统治力量薄弱 B、农村革命基础良好
材料三:林彪等党内的一些同志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明确指出,“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必须走有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农村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的道路,才能树立革命群众的信心,毛泽东认为,革命高潮并非遥远无期,……
具备条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设政权相结合
彭德怀湘赣
腾代远湘鄂赣
彭湃海陆丰
1931.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贺龙洪湖湘鄂边
方志敏闽浙赣
徐向前鄂豫皖
毛泽东朱德将赣南闽西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左右江
3、毛泽东思想的提出(成熟成体系):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著作:
《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
《论联合政府》等
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提出:
中共七大(1945年)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标志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一个体系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毛泽东抗战时期的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
毛泽东在七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
中共七大会会场
1945年
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全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指出革命的前途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统一战线)
无产阶级
两步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
《新民主主义论》进一步阐述了: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革命动力
领导阶级
革命阶段
革命前途
(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补充人教版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著作:
2、社会主义革命(和平改造)时期: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文献:
国家学说:新中国的国体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论人民民主专政》等
开辟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改造)道路
过渡时期(1949-1956)
1953年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我们要建立的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著作:
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
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的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论十大关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苏联建设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 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 是非关系
十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57.春)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在一九四二年,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 “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按照我们的经验,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正确方法。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依据材料说明,对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 有何意义?
方法: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即“团结——批评——团结”
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矛盾做出科学的论断(1956秋)
“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中国国内的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三大纲领和总路线;
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国内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等)。
⑶、其他方面: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1.归纳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群众路线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独立自主指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实事求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泽民
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成果。
指导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泽民
★1.指导中国人民取得 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
建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 。
★2.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
★3.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和先导
★4.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继承:阶级斗争
中国化:反帝反封建、工农联盟、统一战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使之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即毛泽东思想)。
2.革命道路:走俄国的路还是走自己的路?
继承:暴力革命
中国化: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继承: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其初级阶段)
中国化: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妥协退让使国民革命受挫
中共采用城市
中心暴动失败
增强抗战信心,为新中国初期的过渡提供依据
为民主革命胜利开辟了正确道路
人们对抗战前途的担忧
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闭关自守与夜郎自大,其结局必然是落后挨打;
中国近代志士仁人在探索救国图强道路上的屡次失败告诉我们:盲目地学习和照搬别人的经验是不行的;
毛泽东思想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是可以共享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是一个民族发展与强大的根本。
近代100多年(1840-1949)历史回顾
统治阶级 历史分期 历史年代 矛盾斗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80年
1840-1919 清王朝 晚清衰败 1840-1912 反清
南京临时政府(孙) 民国开始 1912-1912
仅3个月 建立民国
颁布宪法
北洋军阀 民国初期 1912-1919 反军阀
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
1919-1949
北洋军阀 五四时期 1919-1924 反军阀
国民革命
或大革命 1924-1927 国共合作反军阀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 十年对抗 1927-1937 国共对抗
抗日战争 1937-1945 合作抗日
解放战争 1945-1949 国共对抗
社会主义 中共 新中国 1949年至今 国家建设
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历程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革命道路大体经过了走日本人的路__走美国人的路__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试结合史实说明。
日本——美国——俄国——自己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城市道路——农村道路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著作:
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著作: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形成体系):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著作:
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提出:
A革命领导权:坚持领导权;B革命力量:依靠农民
国民革命或大革命时期(1924-1927)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国共十年对抗时期(1927-1937)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三篇
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等
1945年的中共七大
(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补充人教版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著作:
2、社会主义革命(和平改造)时期: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文献: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①思想成果:
②历史时期:
③代表著作:
国家学说:新中国的国体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论人民民主专政》等
开辟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改造)道路
过渡时期(1949-1956)
1953年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