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5 09:4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结构】
㈠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㈡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㈢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
——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自主学习】

1.原始农业的产生

2.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

3.中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

㈠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1、起源:
材料: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半坡遗址(陕西)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中国早期农业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水稻、粟
少量青铜农具,主要是耒耜和石锄,石犁
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耒耜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石器锄耕、排水、沤肥等、井田法
木耒
3、意义:
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水利灌溉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奴隶社会(商、西周)
【自主学习】

1.春秋战国至隋唐生产工具的发展

2.耕作技术的进步表现

3.农业灌溉技术发展的表现

【精耕细作】
   在单位面积土地上,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从而获得最大的收获.
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铁犁
耦犁
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
二牛三人、二牛一人(二牛抬杠)
耧车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曲辕犁
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1、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① 耕犁技术的完善
(铁农具是主要农具)
时期 工具名称 特点
春秋战国

西汉

隋唐
2. 耕作技术的进步
垄作法(春秋战国)
3. 熟制的增加
两汉一年一熟 宋代江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制
4. 水利工程的兴修
战国秦国的都江堰 汉代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代田法(西汉)
→耕耙耱(魏晋南北朝)
南方和北方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井渠法
【自主学习】

1.小农经济的形成原因

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

3.小农经济的优点与缺点

㈢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含义:
2、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小农经济形成:
集体耕作
个体农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变化原因:
农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井田制
“千耦其耘”
小农经济的评价:
1.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2.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小农经济优点: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加上自然灾害,农民陷入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小农经济缺点:
采用精耕细作的技术(生产力)
西方:粗放型、农具和技术都远中国落后、单产也远低于中国
小农经济较发达(生产关系)
西方:14、15世纪以前盛行封建庄园制,领主占有土地和农奴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在1792年乾隆年间访华,一路见到丰茂的农作物,盛赞“在整个路途上,我没有见到一块土地不是用无限的辛劳来加以耕作,生产它能够生产的每一种粮食和蔬菜”,“中国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农民”(《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25页)。使团中随行的农学家巴罗估计中国的农业收获率高过欧洲,他写道:“麦子的收获率是15比1,而在欧洲居首位的英国为10比1。”(同上书,第186页)
知识延伸:
1.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所以带来了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繁荣昌盛的物质基础;
2.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小农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所以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小农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直
鸦片战争后才开始解体.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农业起源、耕作方式、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四个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农业技术: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2.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3.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D.②③④
5、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6.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高山族耕田图)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
札札,牛驴走纭。女汲涧中水,男
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
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
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有哪些基本特点?(6分)
时间:春秋时期。
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