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
理科综合(七)生物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一定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液可以与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
C.乙液中细胞不可能存在于甲液中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2.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
A.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B.用样方法研究蝗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C.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多基因遗传病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D.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是A和D
B.图C代表的生物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或分解者
C.A细胞中基因在遗传时一定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与C细胞相比,D细胞特有的细胞是核糖体
4.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的正确操作或想法是
A.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III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B.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丙酮,研磨液呈黄绿色。于是判断是菠菜叶用量太少
导致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D.测定动物的呼吸作用时,在光下或暗处进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5.酶A、B、C是大肠杆菌的三种酶,每种酶只能催化下列反应链中的一个步骤,其中任意一种酶的缺失均能导致该菌因缺少化合物丁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现有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在添加不同化合物的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下表:
由上可知:酶A、B、C在该反应链中的作用顺序依次是
A.酶A、酶B、酶C B.酶A、酶C、酶B
C.酶B、酶C、酶A D.酶C、酶B、酶A
6.有关下列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bc段和de段光合作用速率都下降,此时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相同
B.图乙, DE段基本保持不变是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的结果,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有协同作用
C.图丙造成cd段的原因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相同的
D.丁图C点表示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对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最适发酵温度18---25℃
B.制作果醋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 C2H5OH+O2→CH3COOH,
C.制作泡菜反应式:C6H12O6→2C3H6O3
D.微生物培养中接种的方法主要是平板划线法。
8.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传统的兴奋剂,这种兴奋剂可增加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若借助于基因治疗手段,将这种兴奋剂的基因注入人体,在身体里形成一个局部的EPO制造基地,那么传统的尿样和血样检测都无法查出,因此将这种基因称为兴奋剂。下列有关基因兴奋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兴奋剂的表达产物EPO,即可口服又能注射
B.EPO的合成与核糖体、线粒体有直接关系
C.通过DNA检测,可以查出运动员体内是否加入了基因兴奋剂
D.基因兴奋剂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产生的物质对人体无副作用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9.(16分)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形
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2)被激活的“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 Ca2+,
Ca2+ 促使细胞内的H+ 以 的方式运往细胞外,
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
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 。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3)此外,Ca2+ 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入细胞核后,能引起 酶催化 mRNA 的合成。
(4)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了根的伸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
(5)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 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 3 - 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 1 :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 2 :给予甲组 光照,给予乙组 光照。
步骤 3 :观察两组幼苗的 ,并测量 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 。
10.(12分)下图示正常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的部分调节过程。A、B、C表示调节物质,a、b、c、d表示调节效应。请据图分析回答([ ]内填物质编号):
(1)寒冷时的体温调节以 为主,与C具有协同作
用的调节物质是 。
(2)正常机体血液中C对A、B的分泌起 调节作用,
a-d中调节效应相同的是 。
(3)甲状腺的发育和发挥作用几乎全靠[ ] 的作用。B物质只
能作为甲状腺细胞的信号,与甲状腺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
(物质)有关。
(4)激素的产生需要特定刺激。图中可见,垂体激素分泌量直接由 控制。
(5)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婴儿出生后到一岁左右。[ ] 直接影响大脑正常发育。此外,如果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脑细胞数量和大脑皮层神经元的 数量都将减少,很难在日后弥补。
11.(每空2分,共18分)、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一)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母本
父本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一
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
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二
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
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
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1)组合一中父本基因型是 ,组合二中父本基因型是 。
(2)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 ,其比例为 。
(3)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4)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 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5)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写出简要过程)。
(二)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6)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 。
(7)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 ,具体的检测方法 。
12.(16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通过过程①、②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切取目的基因、切割质粒。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
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②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
理由是: 。
(2)过程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 。
(3)如果将切取的GFP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 。获得的转基因克隆猪,可以解决的医学难题是,可以避免 。
(4)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
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
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合成) 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2010年中山市理科综合模拟题(七)答案
1-6.BDBDDC;7AC;8AD
9.(16分)
(1)信息交流 (信息传递)(2)主动运输 液泡 高尔基体
(3)RNA聚合 (4)两重性
(5)(每空2分)
步骤2:适宜的可见光 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
步骤3:高度(生长状况和高度) 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
预测实验结果:甲组植物生长高于乙组,甲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
10.(12分)
(1)神经调节;肾上腺素 (2)反馈; a与b、c与d(2分)
(3)B ;促甲状腺激素; 糖蛋白 (4)下丘脑(产生的激素)
(5)C ;甲状腺激素; 突触
11. (18分,其它每空2分)
(1)BbRR(1分) BbRr(1分)
(2)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3)80%
(4)BR与BR、BR与Br
(5)用组合一的父本植株自交,在子代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6)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7)培育的植株具有病毒抗体 用病毒分别感染转基因大豆植株和不抗病植株,观察比较植株的抗病性
12.(共16分)
(1)①
②可以连接; 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3分)
(2)显微注射技术(3)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4)②①③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