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5 10:0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考纲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进行新的科学探索,掀起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兴起了一场以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条件)
1、政治:
4、资金:
3、市场:
2、科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最终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国外市场),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产生什么影响?

(1)电力的广泛应用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3)化学工业的建立
(4)传统工业的进步
(5)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科学技术应用
于工业的成就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①交通:
德国戴姆勒1883年汽油内燃机,德国狄塞尔1897年柴油内燃机,1885年戴姆勒和卡尔·本次制成三轮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创制飞机;
②化学:
德国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柏琴发明第一种人工合成染剂,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炸药;
③钢铁:
出现了多种以发明家名字命名的炼钢法,“钢铁时代”到来;
④动力: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电影等;电的发明、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催生了新兴工业部门;
⑤通讯:
有线电报、1876年美国贝尔电话、1899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等出现;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发明来源:科学家潜心钻研,科学同技术真正结合
2.范围不同: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5.进程不同: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德国
3.开始部门不同:开始于重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4.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石油化工工业等
1、对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对生产关系:垄断产生,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对国际格局:东西方联系更密切、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资本主义加紧对外侵略,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对生产------垄断组织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企业间竞争加剧


到一定程度

   垄断组织产生-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列宁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
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
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
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
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
断的趋势。”
卡特尔:
销售协定
辛迪加:
共同销售和采购原料协定
托拉斯:
生产、商业和法律上完全组成一体

(1)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
(2)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
(3)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思考: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联系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① 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②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17至18世纪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
③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七十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④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③殖民扩张与掠夺
④国际贸易的发展
⑤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
对世界市场的认识
①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从道德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③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在全球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对政治的影响: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言人。
2.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迎来新的高潮。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和尖锐化。
对中国的影响: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
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政治)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3. 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政体,如君主立
宪、民主共和。(思想)
从历史角度: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实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从现实角度:形成了现代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时间意识、风险意识、变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符合近几年高考的新动向,值得重点关注
深层探秘-----工业革命
从历史角度:内燃机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问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逐渐形成
从现实角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得到诠释;与时俱进,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必将是高考的重点区域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专题总结】
进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途径
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
拓展阶段 16C初—18C末
初步形成 19C中期
最终形成 19C末20C初
开辟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殖民征服与掠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以炮舰开路,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发起国:从一国到多国
2、发明者:能工巧匠的经验积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发起国: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发明者: 科学家
3、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最重要特点)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3、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大企业出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注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