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课件(4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课件(4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5 10:5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3课 盛唐气象
1.农业
一.经济的繁荣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筒车(模型)

一、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蜀锦
黑釉三彩马
唐三彩欣赏
三彩骆驼载乐俑
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
商业
(1)表现: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
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
些繁华的大都市
(2)都城长安
特点
地位
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开元通宝

“坊”为居民区
“市”为商业区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大明宫麟德殿模型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读史料:
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一)唐与突厥
(1)背景:
(2)结果:
(3)影响:
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二)唐蕃友好交往
(1)吐蕃的概况
(2)建立政权
时间:
7世纪初
松赞干布 
逻些(今拉萨) 
首领:
都城: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二)唐蕃友好交往
背景:
(3)文成公主入藏
意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4)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迎娶了金城公主。
(5)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布达拉宫,相传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
1.唐太宗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一方面是松赞干布十分仰慕中原先进文化,为与唐朝建立密切的友好关系,主动求婚。另一方面,唐太宗为了向中国西部发展势力,也需要笼络吐蕃,与之结盟。
1.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藏族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和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民族 生活地 经济发展 政治发展 与唐朝的关系
回纥




(今维吾尔族)
色楞格河一带,后西迁至今甘肃、新疆等地。
游牧生活居住毡车
关系友好。唐玄宗时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8世纪中期建立回纥汗国,9世纪中期瓦解。
“回鹘衣装回鹘马”
民族 生活地 经济发展 政治发展 与唐朝的关系
靺鞨
mohe
松花江、黑龙江一带
种植谷物,酿酒、穴居
7世纪中期粟末部强大,7世纪末建立政权。
②与内地往来频繁。
①唐玄宗授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
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
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唐纪》
中华:指中原汉族
夷狄:指边疆的少数民族
体现了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 — “天可汗”
1、唐朝的民族政策:
二、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开明的民族政策。
2、表现:
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 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 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④ 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方式
二、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① 战争

② 册封
③ 设立机构
④ 和亲
先后出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民族政策的特点:
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弈棋仕女图》
吹排箫乐伎壁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张萱的《捣练图》

霓裳羽衣舞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2.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
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1.积极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盛唐社会形成开放局面的原因
开明的政治、发达的经济、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活跃的思想。

(一)光耀千古的诗坛
3)特点: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地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用途: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李白、杜甫、白居易
3、评价:
《李白诗集》书影
李白像
诗仙—李白
李白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飘逸洒脱,清新瑰丽,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2、特点:
1、主题:
“诗仙”“诗侠”
李白
701.2.8~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蜀道难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早发白帝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诗圣—杜甫
1.特点:
诗风淳朴厚重,沉郁顿挫,诗作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
2.评价:
杜甫
712~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原籍湖北襄阳 生于河南巩县
诗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白居易
1.主题:
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2.特点: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代表作
《琵琶行》《长恨歌》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美誉 主要特点



盛唐
唐由盛转衰
中唐
诗仙
诗圣
歌颂山河,昂扬进取
蔑视权贵,超凡脱俗
飘逸洒脱,想象丰富
浪漫主义
反映战争和腐败
淳朴厚重,悲愤凄婉
“诗史”
直面现实,同情人民,
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唐诗繁荣的原因:
1、科举考试以诗取士,推动着诗歌的兴盛发达与普及;
2、下层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级队伍,以其特有的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情感,意识,丰富诗的内容和意境;
3、民族融合促使了诗歌的繁荣;
4、唐朝的开明与开放,扩大文人的视野;
5、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经济基础。
(二)书法、绘画、音乐、歌石窟和雕刻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欧阳询的字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2、书法


颜真卿
代表作:
《颜氏家庙碑》;
书法特点: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
代表作:
《玄秘塔碑》
特点: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欧阳询
代表作:
《九成宫醴泉铭碑》
书法特点:
法度谨严,骨力劲峭

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阎立本: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作者 代表作 作品特点
书法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 《玄秘塔碑》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碑铭》
法度谨严,骨力劲峭
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画圣) 《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音乐舞蹈 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演奏家
石窟 莫高窟(甘肃) 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医药 孙思邈(药王) 《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