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下列说法不能证明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的是( )
A.女娲抟黄土作人,建构人类社会
B.云南腊玛古猿禄丰、开远两种化石
C.元谋人门齿化石和用火遗迹
D.山顶洞人化石和少量石器
2.(2分)在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下,教育是中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下列有关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为政以德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因材施教
3.(2分)公元前221年,赢政统一天下,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哪一制度的特点(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统一度量衡
4.(2分)2014年,得益于前人“凿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总规划开始实施,促进了国际合作。开启“凿空”之旅的是( )
A.周穆王 B.张骞 C.王昭君 D.班超
5.(2分)“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下列选项中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相符的是( )
A.发生了长平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等大战
B.时代特征是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C.江南区域动态开发完成,俗云“扬一益二”
D.隶草行楷等书体出现,伴随“书圣”王羲之名扬宇内
6.(2分)“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唐太宗时,商人宇文英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大运河运送到杭州,他不会经过的河段是( )
A.辽河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7.(2分)《唐书》记录了唐朝时科举考试成功的830人的身份:士族身份71%,平民身份159%,其他身份13.1%.由此可知,唐朝科举制( )
A.仅为选拔士族设立 B.平民身份不能为官
C.考试成功难度极小 D.政府官员来源扩大
8.(2分)当下影视穿越剧泛滥,流量明星霸屏,多受诟病。下列电视剧情节中可以被接受的是( )
A.唐太宗派玄奘西行取经
B.扁鹊依照《千金方》抓药
C.岳飞的词用雕版印刷刻印
D.顾恺之点评吴道子的山水画作
9.(2分)《宋史》中说,三司“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
A.把地方贡赋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执政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军政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
10.(2分)近期,共青团中央不断发声,力挺岳飞、文天祥等数位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们( )
A.率军抗争并完成了统一
B.参与反抗元朝民族压迫的斗争
C.符合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D.是宋元时期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11.(2分)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都城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市、西市两地。到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商业活动则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官府鼓励经商致富
B.临安继长安成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C.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12.(2分)有人描述了宋初的“还魂”造纸术:“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由此可知,“还魂”纸( )
A.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B.降低了生产成本
C.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D.扩散了封建迷信
13.(2分)明朝建立后恢复了唐宋时期的朝贡制度,并逐步形成了“万邦来朝“的朝贡体系。结合图指出,明成祖时期,为巩固朝贡体系并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为目的的历史事件是(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B.出使琉球群岛
C.郑和七下西洋于 D.新航路开辟
14.(2分)为了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清朝统治者釆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其中一项措施以“摘取字句,罗织罪名”为主要手段,并贯穿整个清代。该项措施是( )
A.文字狱 B.闭关锁国 C.罢黜百家 D.焚书坑儒
15.(2分)在《明神宗实录》中曾对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做过这样的描述:“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据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地区人民多以手工业为生
B.该地区“机户”与“织工”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C.该地区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仍以家庭生产为主
D.该地区手工业从业人数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16.(2分)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他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编著成书,并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著作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瀛寰志略》 D.《天演论》
17.(2分)颁布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等主张,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反映了农民阶级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C.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D.具有一定的空想性,未能实施
18.(2分)一场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使西方列强深刻的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场农民运动指的是( )
A.三元里抗英事件 B.太平天国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19.(2分)1903年,《革命军》出版,一经问世,便迅速传播,成为引导仁人志士走上革命道路的明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青年革命家( )
A.邹容 B.孙中山 C.鲁迅 D.秋瑾
20.(2分)下列四幅图片所示事件具有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的是( )
A.太平天国起义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1.(2分)鲁迅先生曾对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发表过这样的感触:“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一历史时期主要指的是( )
A.清政府统治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22.(2分)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 )
A.李贽的“异端”思想 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3.(2分)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各地早期党组织相继建立
C.北京最早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D.东京和巴黎也建立了早期党组织
24.(2分)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下列五四运动的口号中,能够全面反映这一性质的是( )
A.“暂死力争,还我青岛”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取消二十一条”
25.(2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如图重要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
26.(2分)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27.(2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8.(2分)人们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派人对原日本占领区进行的接收,讽刺为“三阳开泰”(捧西弹、爱东洋、要现洋)、“五子登科”(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了这说明国民政府( )
A.政治独裁 B.经济腐败 C.军事溃败 D.外援断绝
29.(2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 )
A.新民主主义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
C.国共联合执政的政权
D.国共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权
30.(2分)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解放军英勇作战 B.民众支持共产党
C.解放区物资匮乏 D.国民党经济掠夺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有选错的则得0分.
31.(4分)618年李渊建唐,国家制度基本沿袭前朝隋制,或称曰“唐承隋制”,但有所调整和改进,并取得显著效果。下列制度中,可归属“唐承隋制”的是( )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32.(4分)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商市。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注重写实,体现绘画世俗化倾向
B.该图反映出清朝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C.该图反映出清朝城市出现坊市分置
D.该图反映出清朝海外贸易与长途贩运现象繁多
33.(4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又是一部官民奋起抵抗的抗争史。下列侵略与抗争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
B.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
C.甲午中日战争﹣﹣反割台斗争
D.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
34.(4分)如图所示是江西省遂川人民1928年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反映了当时遂川( )
A.红军长征的到来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红色政权的建立 D.人民的喜悦心情
35.(4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 )
A.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B.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C.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D.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10分)近代中国是屈辱与抗争并存的时代,也是动乱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在继续地采用着………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二 如图图片展示的是洋务运动期间我国的一些实际场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3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姸和反动派的民主政权。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根据材料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民主政权建设的依据,概括政权性质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进行民主政权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女娲传黄土作人不能证明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解答】A.女娲传黄土造人是古代神话传说,不是最可信史料,符合题意,正确;
B.云南腊玛古猿化石属于第一手史料,能够直接证明中国远古人类起源,不符合题意,排除;
C.元谋人门齿化石和用火遗迹属于第一手史料,能够直接证明中国远古人类起源,不符合题意,排除;
D.山顶洞人化石和少量石器属于第一手史料,能够直接证明中国远古人类起源,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2.【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教育是中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解答】有教无类是说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主旨,并正确掌握皇帝制的特点。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给材料中“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体现的是皇权至上,属于皇帝制度的特点。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维护的是皇权至上,这与题意不符。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度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与题意不符。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这与题意不符。
故选:A。
4.【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理解“凿空”的含义,结合张骞通西域的意义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凿空”是指丝绸之路的开辟,结合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故B项正确。
AC两项与丝绸之路开辟无关,排除。
D项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排除。
故选:B。
5.【分析】本题考查微信他每朝时期的社会发展。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史实。
【解答】通过材料“三国”“两晋”“宋齐梁陈”“南朝”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基本特点,故B正确;
长平之战,夷陵之战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
扬一益二经济繁荣现象出现于唐朝后期,排除C;
隶书出现于秦朝,排除D。
故选:B。
6.【分析】本题考查隋唐大运河。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唐太宗”“大运河”,结合隋唐大运河的路段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唐太宗”“大运河”,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包括通济渠、永济渠、邗沟以及江南河,而辽河不属于隋唐大运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士族身份71%,平民身份159%,其他身份13.1%”。
【解答】ABC说法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士族身份71%,平民身份159%,其他身份13.1%”体现科举制下扩大了政府官员的来源,D正确。
故选:D。
8.【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以被接受”可以理解为符合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雕版印刷术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而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因此,南宋时期用雕版印刷术刻印岳飞的词的说法是符合史实的,故C选项正确。
玄奘去印度取经没有得到唐太宗的支持;《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不能作为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抓药的依据;东晋画家顾恺之不会点评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所以,A、B、D三项错误。
故选:C。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并正确掌握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探讨的是北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将地方贡赋收归中央只是手段,这与题意不符。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用来分散宰相财权,并不是宰相。
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通过三司分散宰相财权,加强了皇权。
D.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故选:C。
10.【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岳飞,文天祥符合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解答】A.岳飞、文天祥率军抗并完成了统一不符合史实,排除;
B.岳飞是抗金英雄,并未参加反抗元朝民族压迫,排除;
C.岳飞和文天祥反抗残暴,追求正义,宁死不屈的品质和气节是中华文明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D.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侵略”、民族英雄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C。
11.【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商业发展,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南宋时期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解答】A.市突破了空间限制并未体现官府鼓励经商致富,排除;
B.材料中并未体现临安继长安成为世界最富美丽名贵之城,排除;
C.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体现了城市商业功能增强,正确;
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排除。
故选:C。
12.【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解答】从材料中的“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可以看出,“还魂”纸“变废为宝”,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故B正确。
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与材料意思相反,D对“还魂纸”理解错误,均不符合。
故选:B。
13.【分析】本题考查朝贡体系,解题的关键是“明成祖”“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解答】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故C正确;
A是秦汉时期,排除;
B是明太祖,排除;
D是西方的,排除。
故选:C。
14.【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演进情况。关键信息有:“摘取字句,罗织罪名”。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文字狱”,加强思想专制;据此依据材料“摘取字句,罗织罪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B是经济政策,排除。
C出现在西汉,排除。
D出现在秦朝,排除。
故选:A。
15.【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
【解答】从材料中的“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可以看出,该地区土地少,人民多以手工业为生;从“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区“机户”与“织工”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从“生齿最繁”“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区手工业从业人数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所以,A、B、D三项说法均正确,不合题意。
从材料中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区民营手工业已经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不再是以家庭生产为主,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16.【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B正确,排除A。
《瀛寰志略》属世界地理志,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徐继畲编撰,排除C。
《天演论》由严复翻译,排除D。
故选:B。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的纲领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种,是要把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天下农民。否定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B.材料中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了农民阶级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C.材料并没有回答农民革命的去向问题。
D.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的纲领,具有一定的空想性不能实现。
故选:C。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义和团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中的农民运动并不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是列强放弃瓜分中国。
C.反割台斗争并不是农民运动。
D.从材料中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明显可以看出应该是义和团运动以后列强认识到中国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放弃了瓜分中国的企图。
故选:D。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背景特征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革命军》是辛亥革命之前邹容所写的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传著作,A是正确的,BCD选项都是错误的。
故选:A。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性质特征来分析。
【解答】A.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B.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改革运动,不是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C.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故选:D。
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洋军阀的统治,要求学生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中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可以看出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了。
B.从材料中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张勋复辟可以看出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的统治已经基本被推翻。
D.国民革命时期没有辛亥革命,也没有袁世凯和张勋复辟的现象。
故选:B。
22.【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自由”“平等”“最早”。
【解答】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提倡自由平等思想,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故D正确;
李贽反对崇拜权威,主张个性解放,但其思想超不出时代的局限,不可能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故A错误;
BC都没有体现自由、平等的思想,排除。
故选:D。
2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
【解答】根据图中信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东京和巴黎也建立了早期党组织,所以C是错误的,但是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性质特征和过程来分析。
【解答】A.选项只能反映出反帝的要求。
B.外争主权反映了反帝的要求,内除国贼反映了反封建的要求,整体上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要求。
C.拒绝签字只是反帝的要求。
D.选项表达的也是反帝的要求。
故选:B。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①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1日;②八七会议是1927年8月7日;③井冈山会师是1928年4月份;④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故D项正确。
故选:D。
26.【分析】本题以一段网络歌曲歌词为内容考查红军长征及其胜利。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红军长征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材料中的“腊子口”、“六盘山”、“陕甘军民”、“征师”、“吴起”等关键信息,反映了红军的长征及其胜利,故B项正确。
A项并未到达陕北,应排除。
抗战时期八路军深入敌后进行武装斗争,故C项错误。
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27.【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解答】A.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是局部抗战,排除;
B.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合作,排除;
D.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正确。
故选:D。
28.【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三阳开泰”等。
【解答】题干“‘三阳开泰’(捧西弹、爱东洋、要现洋)、“五子登科”(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民政府经济腐败情况,故B正确。
ACD均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29.【分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解题的关键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3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过程特征。
【解答】根据材料“解放区人民要把全部的物资用来支援解放军和三大战役中人民在人力物力上支援前线的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民众大力支持共产党,B选项正确;
解放区人民支援前线的民谣和数据统计不能体现解放军英勇作战,不能说明解放区物资匮乏,也和国民党的经济掠夺无关,ACD三项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有选错的则得0分.
31.【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度,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唐承隋制”。
【解答】联系所学可知,AB都是隋朝开始的制度,在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体现了“唐承隋制”;
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排除CD。
故选:AB。
32.【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与书画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商市”。
【解答】根据材料中“《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商市”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乃至繁华的商业市区;这表明该图注重写实,具有世俗化倾向。所以,A、B两项均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坊、市分开是在宋代以前,故排除C。
图片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经济,而不是海外贸易与长途贩运现象,故排除D。
故选:AB。
3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列强对华侵略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在鸦片战争期间。
B.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在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无关。
C.甲午战争割让台湾给日本,引发了台湾的反戈泰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故选:ACD。
3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表现来分析。
【解答】A.红军长征是从1934年开始的。
B.从材料中分谷子分田可以看出进行了土地革命。
C.红色政权的建立是20世纪30年代。
D.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在欢欢喜喜的过大年,体现了土地革命使得农民分得土地后喜悦的心情。
故选:BD。
35.【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解答】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粉碎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故ABCD叙述都正确。
故选:ABCD。
三、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分析】(1)本题考查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过程。主要结合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分析。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特点和意义。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1)结合鸦片战争以来侵华战争的影响过程归纳如下: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关于特点: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入机器生产。关于意义: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归纳如下:使中国开始了机器大生产,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军事侵略;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演变。
故答案为:
(1)过程:①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使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特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入机器生产。意义:使中国开始了机器大生产,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军事侵略;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演变。
37.【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边区建设。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民主政权建设的意义。
【解答】(1)依据通过材料“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概括得出。政权性质通过材料“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概括得出。政权特点通过材料“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概括得出。
(2)意义通过材料“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
故答案为:
(1)依据:《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政权性质:统一战线的政权
政权特点:抗日战争与民主制度相结合
(2)意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或答: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民主政权建设的尝试;)
②有利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③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④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体现。(或答: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考生只要答出2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