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耶律阿保机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契丹人物画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西夏王供养图
元昊
西夏文石碑拓片
西夏文字
西夏印
辽、西夏和北宋:三个并立政权的基本情况表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汉族
政权 辽 西夏 北宋
时间 916年(10世纪初) 1038年(11世纪前期) 960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元昊 赵匡胤
都城 上京 兴庆 东京
重要
举措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订制官制、军制和法律,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强化中央集权,收兵权、相权、财权
西夏
辽
北宋
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知识解读:宋太宗征辽
目的:试图收回幽云十六州。
结果:宋败,结束了对辽的主动进攻,采取防御态势,辽军则屡屡南下进扰。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相关史事
消极防御
宋真宗时,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从此,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后来,北宋向西夏、南宋向金也宋岁币。
2.澶渊之盟
宋真宗
寇
准
对于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攻宋:元昊,多次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
2.宋夏议和: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西夏议和原因: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内容整合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1)契丹和党项后来分别建立了哪一少数民族政权?
辽和西夏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 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2)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 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方面:仿制唐朝制度(重视儒学;开设科举);创制本民族的文字。
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
历史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在征服中原汉族统治者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他们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交融。
综合提升
17.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北宋; 契丹族。
17.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文献”:“澶渊之盟”
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给辽岁币。??
17.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
辽统治者在模仿汉族制度的同时,还不会收取老百姓过多的赋税。
你如何认识宋辽与宋夏之间的和战?
?1、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宋辽与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决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虽是兄弟之争,但也存在着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无论是哪一方,只要以掠夺为目的而发动战争,就是非正义的。辽与西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而北宋进行的反掠夺的正义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