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 王钵 2010.3一.孟德尔的定律是统计学的规律,是概率的规律(一)规律的概率学基础
1.需要认同的概率的思想 事件出现的随机性
样本越大才越接近理论值2.概率的两个基本定律①互斥事件的概率—关于不同形式的事件不能同时出现的情况。如果一种事件出现,则其它形式的事件就应排除。 ②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一起出现的概率。
当一个事件的出现和另一个事件的出现是独立时,一个事件的发生并不影响另一个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正面 反面
甲硬币: ? ?
乙硬币: ? ? 抛两币:一正一反的概率是多少?例题1. 两只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生出四只小鼠,这四只小鼠的颜色可能是 ( )
A.全部白色或全部黑色
B.三黑一白或三白一黑
C.二黑二白
D.以上可能均存在D(二)用概率学的思想与去理解、认识解释孟德尔定律 1.对分离现象与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等位基因在杂合体细胞中独立存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分离规律);
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独立分配规律);
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均等。F1 高茎DdD1/2d1/2D1/2d1/2F2DD1/4
高茎Dd1/4
高茎Dd1/4
高茎dd1/4
矮茎F1 黄圆YyRrY1/2y1/2R1/2r1/2RY1/4Ry1/4Yr1/4yr1/42.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要测什么?或者说要验证什么?根据测交后代的类型和比例可以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进而推知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常规杂交育种工作程序 (以小麦为例) 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遗传(新品种)(三)孟德尔定律的应用 1.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可以选育出基因重组的新品种常规育种工作程序(以小麦为例): ①确定育种目标②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亲本品种 (03年高考曾考)③具有若干对相对性状差异的甲、乙品种杂交,得到杂种F1 ④F1自交得F2⑤在F2生长期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选中的个体自交收获种子(F3)
注意:每株的籽粒单独收获保存,并作记录。 ⑥种植F3(种穗行) ⑦若某行的生长表现不分离,则证明是纯种,可自交收获并扩大繁殖成新品种;若均分离,则需重复上一代的选择过程。虽然理论上存在着出现纯种的可能,但实际上很难在F3出现纯合体,一般需要7~10代,方可能选择到纯种。2.禁止近亲婚配的理论依据
同出一源的具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主要指隐性)的概率高,因此,近亲婚配会导致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较高3.解释或预测人类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4.在农牧业生产中,杂种只能用一代例题2.(07山东基本能力)杂交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农民需要每年购买玉米杂交种子,不能自留种子来年再种的原因是(D)
A.自留种子种子发芽率低
B.杂交种都具有杂种优势
C.自留种子容易患病虫害
D.杂交种的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例题3. (03年江苏卷)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很象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但会遭到人体的强烈排斥,这主要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 的基因(AA)能表达GT酶,从而使细胞表面有一种多糖类物质。人体能够识别该多糖类物质,从而确定该心脏是外来的异种器官。经过科学家多年的努力,目前得到了编码GT酶的一对基因中有一个丧失功能的一些新型个体(Aa)。请回答:5.杂合体性状表达的机理是教学中的盲点 (1)人体对该动物心脏的排斥,是人类 免疫 系统起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人体的 抗体 与该动物的 抗原 相互作用。
(2)上述新型个体能否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来源?为什么?
不能。 因为新型个体控制GT酶基因中,仍有一个具有表达功能 。
(3)今后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能否获得GT酶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说明理由。 能。 因为现有新型个体的一对GT酶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所以杂交的后代会出现一对GT酶基因都丧失表达的个体例题4.(03年区二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酪氨酸酶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当基因型为aa时表现为白化,而基因型为Aa(杂合体)的个体却表型正常。试分析杂合体表现正常的原因:
①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②只要有一个A(或显性基因)存在,便可控制合成酪氨酸酶;
③a基因不能控制合成酪氨酸酶 (一)遗传系谱题的解题思路(1)试题提供的情景一般是典型化的,勿左。(2)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利用排除法确定可能成立的某一假设。二.解题方法①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 思维定式:②伴Y染色体遗传—父传子; ③判断显隐关系—从后往前看; ④判断其是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还是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若一时难以决断,则先假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⑤代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 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例题5.(海淀06.1)图9所示系谱的阴影部分表示患家族性疾病的个体。据图可知,Ⅳ-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以及与Ⅲ-4个体既非直系血亲,又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异性个体分别是 ( )
A.1/2和Ⅱ-1,Ⅱ-3 B.0和Ⅱ-1,Ⅲ-3
C.2/3和Ⅲ-2,Ⅲ-3 D.1/8和Ⅲ-8,Ⅱ-6图9B亲代: 母AA1/3,Aa2/3 × 父aa 配子: ? ?子代: 患病aa?例题6.已知某女及其父母均正常,但其弟患白化病。此女与一白化病男士结婚,生育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二)概率题目的计算亲代: 母AA1/3,Aa2/3 × 父aa 配子: A2/3 a1/3 a 1子代:正常Aa2/3 患病aa1/3 例题7.某种异花传粉的植物,高茎(T)对矮茎(t)呈显性,绿色茎(R)对紫色茎(r)呈显性。在随机授粉的该植物种群中,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高绿茎63%、高紫茎21%、矮绿茎12%、矮紫茎4%。
(1)基因型TT的植物的百分比是多少?
(2)基因型TTRR的植物的百分比是多少? 例题7解题思路①矮茎tt所占比例为12%+4%=16%;
则亲代产生的配子携带t的可能性为40%,配子携带T的可概率为1-40%=60%,
因而子代出现TT个体的概率为:60%×60%=36%; ②同理:紫茎rr 所占比例为21%+4%=25%;则亲代产生的配子携带r的概率为50%,携带R的概率为1-50%=50%,子代出现RR个体的概率为50%×50%=25%,出现TTRR个体的概率为36%×25%=9%(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男性色盲发病率R女性色盲发病率为含X染色体的精子携带b基因的概率为R例题8.若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R,从理论上推算,女性中的发病率为 。 R2例题9过关题. 右图为一假设的家族系谱。若Ⅲ1与Ⅲ3婚配,他们的孩子: ①患白化病的概率 1/3 ;
②不患白化病的概率 2/3 ;
③患色盲的概率 1/8 ;
④不患色盲的概率 7/8 ;
⑤仅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1/3×7/8=7/24 ;
⑥仅患色盲的概率是
1/8×2/3=1/12;⑦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1/3×1/8=1/24
⑧仅患一种疾病的概率是7/24+1/12=3/8;
⑨孩子患病的概率是
7/24+1/12+1/24=10/24
⑩不患病的概率是2/3×7/8=7/12
(或1-10/24(患病的概率)=7/12)甲性状:乙性状:正常a患病 1-a正常b患病 1-b例题9解题思路: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多少? 三.显性遗传病的遗传往往是学习中的盲点
例题10. (00年上海) 下表是四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请分析回答:判断显隐性 这四种疾病可判断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 甲、乙、丙、丁。 1.群体统计显示的特点
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在近亲婚配群体中的发病率远远高于非近亲婚配群体。显性则未必。 2.家族调查显示的特点(会分析) 例题11. (2001年广东)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成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婚配,总体上看这两类遗传病在子代的发病率情况是 ( )
A.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B.男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C.女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D.女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AB例题12.(09海淀二模)图3所示两个家系均患有家族性遗传病(阴影部分表示患者),若这两个家组的成员婚配,则 ( )A.1-8婚配组合与3-7婚配组合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B.2-6婚配组合与4-5婚配组合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C.3-7婚配组合与1-8婚配组合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D.4-5婚配组合与2-6婚配组合的女儿发病率相同 B感谢聆听!生物学复习辅导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钵 2010.3.13
第一部分 2010年考试大纲及近年高考给我们的启示
一.关于考试大纲
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考试大纲》没有什么变化。对于生物学核心知识与科学素养的考察要求保持相对稳定,是国家考试中心的一贯风格。
1.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握好复习指导的范围
例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不作要求
再例如:“C4途径不作要求”;“生物固氮的途径不作要求”。教师应据此帮助学生把好习题关。
2.对考试大纲的关注应适度
二.高考试题的走势及特点
高考命题的改革,导致了试卷、试题的多样性。但不论有多少份试题,对于学科教师而言,其中的学问都是一样的,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有必要对所有试卷进行研究。
综览近年的多份试卷,其突出的特点是:众多的高校教师参与到试题的命制过程,涌现出大量新颖的、高质量的、对中学教学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试题,从多个角度体现出高校教师对中学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期盼。
(一)试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特别是选择题
(二)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1.应用生物学理论去理解、解释一些生产措施的道理,甚至要求提出解决某些生产问题的方案。
(1)植物生理知识与作物栽培措施间的关系
需要解释的农业生产措施:①“烧苗”是怎么回事?②中耕松土的作用;③密植为什么要合理?④何谓“轮种、间作、套种”?⑤为什么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往往单位面积产量高?⑥温室大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何措施可能有助于增产?⑦城市绿篱为什么常修剪?
(2)动物代谢、激素调节、生态学理论等与畜牧养殖业
例题1.(08山东第18题) 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C)
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作、套种
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涉及到的方面:①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物质转化;②过度放牧与草原退化、沙化;③农牧业灾害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及生态系统的稳态失衡;④生态农业的含义;……
2.关注环境问题的力度越来越大
环境问题主要涉及到:(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入侵; (2)环境污染与治理; (3)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活方式。
例题2.(06海淀适应性练习第31题)“绿色奥运”是北京市争办2008年奥运主办权的口号之一。“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绿色北京”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北京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大量的非本地树种、草种“侵入”了首都,而大量的本地物种却遭受冷遇。你认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 __。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 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某同学想调查一下市民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的现状,下面是他未完成的调查表,请你帮助填写出空缺的两项。本调查研究的最终成果形式是 。
市民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现状调查表
类别
行为或观点
你的态度
对水资源的消费
视水费的价格与个人经济承受能力来决定是否采取家庭节水措施
赞同
反对
对空调的使用
尽量少用,因为涉及到保护地球大气的问题
赞同
反对
垃圾的资源化
家庭搞垃圾分类太麻烦,这应当是政府的事
赞同
反对
垃圾的减量化
赞同
反对
交通与出行
赞同
反对
(3)垃圾实在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ff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我们参与的行动方式是 。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隶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分析,④、⑤途径比③途径的优点是 。
(4)圆明园曾经是我区主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它的生物种类丰富,还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体、调节水平衡等多种生态效应。2005年3月,媒体报道了圆明园水系的“清淤(挖去1米左右的瘀泥层)、防渗工程”,从而引发了生态学界激烈地讨论。
①瘀泥层是各种微生物的大本营,这些微生物在水体自净过程中的作用是 。
②经此工程的破坏,若想再恢复圆明园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是及其困难的,这说明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 特点。
例题2答案:
(1)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2)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填写调查表
答案要求:设计的内容应属于“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的范畴,合理既可。
(3)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分解者 除了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
(4)①降解有机物 ②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的
3.关注人体自身的健康
例如:肥胖与科学减肥,合理使用抗生素,流感、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的传染发病机理与防治,细胞癌变,遗传咨询与优生(主要是负优生学的相关领域)
例题3.(海淀练习册)羊膜穿刺技术的应用,使医生增加了新的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手段。抽取宫腔内的羊水进行分析、化验,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因为 (D)
①羊水中含有胎儿的细胞,借此可对其染色体进行分析; ②羊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以反映出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疾病; ③利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着某些致病基因;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①②③均正确
例题4.(08山东第22题) 抗生素能抑制或杀死细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它的使用帮助人类战胜了多种疾病。关于抗生素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当周围有人感冒发烧时,可以吃些抗生素以防被传染
B.上呼吸道感染、咽痛等病毒性疾病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
C.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也有副作用,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
D.使用某抗生素一两天后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应尽快换用其他抗生素
4.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际(主要是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实验的技能(主要是教材实验涉及到的部分); 2.实验的一些原则; 3.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过程; 4.数据的获得与处理; 5.实验结论的获得等。
(三)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的“常识”及其道理
例题5.(05北京31题)
(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 划线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定期取样 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 细菌数目的对数 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液应进行 灭菌 处理后,才能倒掉。
(四)重视教材研究性学习和学生实习内容
例题6.(05天津第3题)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D)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五)命题立意的高度和角度
高度—某一专业的大学教课书。 角度—人类在这一专业基本的研究认知过程。
例题7.(05广东36题)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请回答:
(3)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 光照 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六)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始终是重要的考查范围
三.备考策略
广大考生目前均已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针对一轮复习之后的学习,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按照考试说明考察范围的要求对知识进行梳理
生物学第二轮复习重点仍是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考生需要对基础知识自查自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干知识的梳理。高考试卷结构中容易和中档题所占比例都在60%以上,这些试题的命题指向均落在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察上。考生在综合较强的试题中表现出来的缺陷(失分点),追根溯源,也是对某些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认识不到位有关。
(1)书写分子式、结构式、反应方程式
(2)识图与绘图
例如:动植细胞有丝分裂中后期模式图、质壁分离简图、减数分裂示意图、标准的遗传图解等。
遗传图解看似简单,可在考试实践中,考生总是漏洞百出。图解是对已经(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遗传现象的解释,需要了解各种符号的含义。考生最容易忽略对配子环节的表示和对各世代表现型的描述。
(3)实验的基本技能
例如: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技能;教材规定实验涉及到的试剂、作用及相关反应等。
2.理解是其它能力的基础
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准确地理解是将其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基础。只有对生物学基础理论有准确的理解,并明晰其最核心的部分,才能搞清楚很多生命现象的本质。
例题8.图1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源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题目列举的诸多不同因素为什么均引发相似的临床症状?所有这些因素均打破了b(组织夜)与c(血浆)之间原有水势的平衡,导致c水势升高,b液体量增加。考生若不理解其共性,则会无所适从。
3.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抽提出学科的核心知识,尝试着将教材读薄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复习得比较全面、细致,考生难免会感到内容多、杂、乱。进入二轮复习后,要注意梳理、概括、归纳,并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提炼,抽提出生物学科最核心的知识与概念,将教材“读薄”。多数师生都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我的建议是:考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十分有意义,他人构建出的成果则毫无价值!
4.伴随着复习的深入与升华,需要逐步形成一些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1)生物的成分、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合,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合
例如:线粒体含有有氧呼吸的酶系统与有氧呼吸功能相适合,含有相对独立的遗传物质与其自主复制功能相适合;不同组织的形态结构与其承担的功能相适合;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合;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营养结构、功能与其非生物的生态因子相适合。
例题9.图2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具有统一性的,请据图作答:
若此图示旺盛地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的小肠上皮细胞,则其形态结构必然具有下列 特点。
①细胞形态具有极性,其分泌面有较多的皱褶;
②皱褶下和内质网附近分布着较多的线粒体;
③细胞的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很发达;
④细胞内核糖体丰富;
答案:①②③④
(2)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创立,在人类认知生命的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学说揭示了生物界在细胞水平上共同的结构功能特征。学说的价值还在于可指导人们去认识、解释未曾认识和解释的生命现象。
例题10.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④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基本相同 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D
(3)生命结构具有整体性
从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直至生态系统,在各个层次上发生的生命活动都体现出生命的整体性。例如,每一种细胞器的功能都是在细胞这一整体结构的协调下才得以完成;任何一种生物都要构成种群才得以生存;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不同物种的种群在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上的配置构成了群落的特定结构;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例题11.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 )
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
B.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
C.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
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
答案:D
例题12.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 )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森林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答案:C
(4)不同层次的生命形式具有共性
从细胞……到生态系统,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层次的生命组织形式均表现出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更新等共同的生命特征。我们往往容易认同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表现出来的生命特征,却不易认同生态系统这样宏观水平上具有的生命现象。例题13在生态系统的背景下,使用了“幼年期、成熟期、代谢”等描述生命个体常用的语汇。
例题13.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 ( )
A.碳循环由相对开放趋向于更加封闭
B.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C.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减少
D.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增大
答案:B
5.随着学习的深入,要能对教材知识适度地延伸以及相应地推理
例题14.(05.11期中)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高。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 )
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存在差异的概率较小
答案:D
讲评:对A项的延伸:细胞色素C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链孢霉
酵母菌
与人类的细胞色素有差异的氨基酸个数
0
1
10
13
21
35
43
44
6.挖掘、利用教材提供的实验、实习、研究性学习素材,培养生命科学研究的素养(因时间关系,仅举二例)
从连续几年的试题来看,高考改革的方向及试题的价值取向始终是稳定的,也是与我们进行的以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是一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始终重视科学研究的思维、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研究的原则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等考查。
高考的实际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究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方法与途径。譬如探讨如何利用教材规定的实验、实习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如何利用学科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与符合逻辑的科学思维方法,如何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性认识,帮助学生跳出实验习题的题海,掌握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等等。
例如1:饲喂蝌蚪
例题15.(2009.1海淀第43题)(4)通过用甲状腺激素饲喂小蝌蚪,可以观察到该激素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本实验提供的材料有:同时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15只、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甲硫咪唑)、必要的器皿等。
①实验组的处理是: 实验组处理一:蝌蚪5只,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处理二:蝌蚪5只,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 。对照处理是: 蝌蚪5只,常态处理(或饲喂普通饲料) 。
②培养器皿不能太小,若蝌蚪的密度太大,蝌蚪释放的有毒物质会导致部分个体死亡。上述现象在生态学中称为 种内斗争 。
③你观察的蝌蚪生长变化的指标是 体重(或体长) ,获得数据的方法是 称重(或测量体长) 。假设实验时间为15天,每3天测量一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蝌蚪生长变化记录表。
记录表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体重(或体长)的平均值
例如2:生态瓶
编号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河泥
甲
1
1
1
1
0
1
乙
0
1
1
1
0
1
丙
1
1
1
1
0
0
丁
1
1
1
1
1
1
例题16.(09.1海淀)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制作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表中“1”表示有,“0”表示无。下列相应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乙成分缺失,功能不健全,存活时间可能最短; ②甲和丁的成分全面,设计合理,可以长时间地存活下去; ③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 ④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而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 ⑤丁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A
7.坚决反对题海战术
题海无边,题海无用。希望广大考生和辅导教师们精选习题,跳出题海,不追求做题的数量,转而追求做题的质量。做题不在于多,而在于做懂。
第二部分 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一.孟德尔的定律是统计学的规律,是概率的规律
(一)规律的概率学基础
1.需要认同的概率的思想 事件出现的随机性;样本越大才越接近理论值。
2.概率的两个基本定律
①互斥事件的概率
关于不同形式的事件不能同时出现的情况。如果一种事件出现,则其它形式的事件就应排除。
②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一起出现的概率。
当一个事件的概率和另一个事件的概率是独立时,一个事件的发生并不影响另一个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例题1.两只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生出四只小鼠,这四只小鼠的颜色可能是 (D )
A.全部白色或全部黑色 B.三黑一白或三白一黑
C.二黑二白 D.以上可能均存在
(二)用概率学的思想与去理解、认识解释孟德尔定律 1.对分离现象与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等位基因在杂合体细胞中独立存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独立地随配子传给后代(分离规律);
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独立分配规律);
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均等。
2.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要测什么?或者说要验证什么?
根据测交后代的类型和比例可以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进而推知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三)孟德尔定律的应用
1.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可以选育出基因重组的新品——常规杂交育种程序
2.禁止近亲婚配的理论依据
同出一源的具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主要指隐性)的概率高,因此,近亲婚配会导致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较高
3.解释或预测人类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4.在农牧业生产中,杂种只能用一代
例题2.(07山东基本能力)杂交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农民需要每年购买玉米杂交种子,不能自留种子来年再种的原因是 (D)
A.自留种子种子发芽率低 B.杂交种都具有杂种优势
C.自留种子容易患病虫害 D.杂交种的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5.杂合体性状表达的机理是教学中的盲点 例题3. (03年江苏卷)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很象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但会遭到人体的强烈排斥,这主要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 的基因(AA)能表达GT酶,从而使细胞表面有一种多糖类物质。人体能够识别该多糖类物质,从而确定该心脏是外来的异种器官。经过科学家多年的努力,目前得到了编码GT酶的一对基因中有一个丧失功能的一些新型个体(Aa)。请回答:(1)人体对该动物心脏的排斥,是人类 免疫 系统起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人体的 抗体 与该动物的 抗原 相互作用。(2)上述新型个体能否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来源?为什么?不能。 因为新型个体控制GT酶基因中,仍有一个具有表达功能 。(3)今后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能否获得GT酶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说明理由。 能。 因为现有新型个体的一对GT酶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所以杂交的后代会出现一对GT酶基因都丧失表达的个体
例题4.(03年区二模)请回答下列问题:(1)酪氨酸酶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当基因型为aa时表现为白化,而基因型为Aa(杂合体)的个体却表型正常。试分析杂合体表现正常的原因:
①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②只要有一个A(或显性基因)存在,便可控制合成酪氨酸酶; ③a基因不能控制合成酪氨酸酶 二.解题方法
(一)遗传系谱题的解题思路(1)试题提供的情景一般是典型化的,勿左。(2)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利用排除法确定可能成立的某一假设。思维定式:①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 ②伴Y染色体遗传—父传子; ③判断显隐关系—从后往前看; ④判断其是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还是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
⑤代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 例题5.(海淀06.1)图9所示系谱的阴影部分表示患家族性疾病的个体。据图可知,Ⅳ-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以及与Ⅲ-4个体既非直系血亲,又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异性个体分别是 (B)A.1/2和Ⅱ-1,Ⅱ-3 B.0和Ⅱ-1,Ⅲ-3C.2/3和Ⅲ-2,Ⅲ-3 D.1/8和Ⅲ-8,Ⅱ-6(二)概率题目的计算
例题6.已知某女及其父母均正常,但其弟患白化病。此女与一白化病男士结婚,生育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
例题7.某种异花传粉的植物,高茎(T)对矮茎(t)呈显性,绿色茎(R)对紫色茎(r)呈显性。在随机授粉的该植物种群中,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高绿茎63%、高紫茎21%、矮绿茎12%、矮紫茎4%。
(1)基因型TT的植物的百分比是多少?(2)基因型TTRR的植物的百分比是多少?
例题8.若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R,从理论上推算,女性中的发病率为 。
例题9.右图为一假设的家族系谱。若Ⅲ1与Ⅲ3婚配,他们的孩子:
①患白化病的概率 ;
②不患白化病的概率 ;
③患色盲的概率 ;
④不患色盲的概率 ;
⑤仅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
⑥仅患色盲的概率是 ;
⑦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 ;
⑧仅患一种疾病的概率是 ;
⑨孩子患病的概率是 ;
⑩不患病的概率是 ;
三.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是教学中的盲点
例题10.(2000年上海) 下表是四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请分析回答:
病名代号
非近亲结婚子代发病率
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
甲
1:310000
1:8600
乙
1:14500
1:1700
丙
1:38000
1:3100
丁
1:40000
1:3000
这四种疾病可判断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 甲、乙、丙、丁 。
1.群体统计显示的特点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在近亲婚配群体中的发病率远远高于非近亲婚配群体。显性则未必。 2.家族调查显示的特点(会分析)
例题11.(2001年广东)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成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婚配,总体上看这两类遗传病在子代的发病率情况是(多选题) (AB )
A.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B.男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C.女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D.女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例题12.(09海淀二模)图3所示两个家系均患有家族性遗传病(阴影部分表示患者),若这两个家组的成员婚配,则 (B )
A.1-8婚配组合与3-7婚配组合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B.2-6婚配组合与4-5婚配组合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C.3-7婚配组合与1-8婚配组合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D.4-5婚配组合与2-6婚配组合的女儿发病率相同
课件36张PPT。第一部分
2010年考试大纲及近年高考给我们的启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钵 2010.3 一.关于考试大纲
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考试大纲》没有什么变化。对于生物学核心知识与科学素养的考察要求保持相对稳定,是国家考试中心的一贯风格。
1.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握好复习指导的范围 例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不作要求
再例如:“C4途径不作要求”;“生物固氮的途径不作要求”。教师应据此帮助学生把好习题关。
2.对考试大纲的关注应适度 不论有多少份试题,对于学科而言,其中的学问都是一样的,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近几年试卷突出特点:众多的高校教师参与到试题的命制过程,涌现出大量新颖的、高质量的、对中学教学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试题,从多个角度体现出高校教师对中学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期盼。二.高考试题的走势及特点(一)试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特别是选择题 (二)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1.应用生物学理论去理解、解释一些生产措施的道理,甚至要求提出解决某些生产问题的方案。
(1)植物生理知识与作物栽培措施间的关系需要解释的农业生产措施:
①“烧苗”是怎么回事?
②中耕松土的作用;
③密植为什么要合理?
④何谓“轮种、间作、套种”?
⑤为什么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往往单位面积产量高?
⑥温室大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何措施可能有助于增产?
⑦城市绿篱为什么常修剪?……轮种:同一块土地在不同年份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间作:两种作物间行种植。充分利用空间(有高有矮),基础是有的植物喜强光照,有的喜弱光照或可以承受较弱光照。如玉米、高粱与绿豆间作种植。此举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同一季节的光利用率。
生活中对于间作和套种往往不作严格区别,常混称为“间作套种”。(2)动物代谢、激素调节、生态学理论等与畜牧养殖业
涉及到的方面:①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物质转化;②过度放牧与草原退化、沙化;③农牧业灾害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及生态系统的稳态失衡;④生态农业的含义;……例题1.(08山东第18题) 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C)
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作、套种
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关注环境问题的力度越来越大
环境问题主要涉及到:(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入侵; (2)环境污染与治理; (3)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活方式。
请参见例题2(绿色生活),试题切入的角度既是上述三个方面。3.关注人体自身的健康
例如:肥胖与科学减肥,合理使用抗生素,流感、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的传染发病机理与防治,细胞癌变,遗传咨询与优生(主要是负优生学的相关领域)例题3.(海淀练习册)羊膜穿刺技术的应用,使医生增加了新的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手段。抽取宫腔内的羊水进行分析、化验,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因为 (D)
①羊水中含有胎儿的细胞,借此可对其染色体进行分析; ②羊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以反映出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疾病; ③利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着某些致病基因;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①②③均正确例题4.(08山东第22题) 抗生素能抑制或杀死细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它的使用帮助人类战胜了多种疾病。关于抗生素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当周围有人感冒发烧时,可以吃些抗生素以防被传染
B.上呼吸道感染、咽痛等病毒性疾病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
C.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也有副作用,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
D.使用某抗生素一两天后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应尽快换用其他抗生素4.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际(主要是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实验的技能(主要是教材实验涉及到的部分); 2.实验的一些原则; 3.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过程; 4.数据的获得与处理; 5.实验结论的获得等。(三)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的“常识”及其道理 例题5.(05北京31题)
(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 划线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定期取样 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 细菌数目的对数 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液应进行 灭菌 处理后,才能倒掉。(四)重视教材研究性学习 和学生实习内容 例题6.(05天津第3题)
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D)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五)命题立意的高度和角度 高度—某一专业的大学教课书。
角度—人类在这一专业最基本的研究认知过程。 例题7.(05广东36题)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请回答:
(3)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 光照 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六)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始终是重要的考查范围 三.备考策略广大考生目前均已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针对一轮复习之后的学习,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按照考试说明考察范围的要求对知识进行梳理
生物学第二轮复习重点仍是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考生需要对基础知识自查自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干知识的梳理。高考试卷结构中容易和中档题所占比例都在60%以上,这些试题的命题指向均落在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察上。考生在综合性较强的试题中表现出来的缺陷(失分点),追根溯源,也是对某些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认识不到位有关。 (1)书写分子式、结构式、反应方程式
(2)识图与绘图
例如:动植细胞有丝分裂中后期模式图、质壁分离简图、减数分裂示意图、标准的遗传图解等。
遗传图解看似简单,可在考试实践中,考生总是漏洞百出。图解是对已经(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遗传现象的解释,需要了解各种符号的含义。考生最容易忽略对配子环节的表示和对各世代表现型的描述。
(3)实验的基本技能
例如: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技能;教材规定实验涉及到的试剂、作用及相关反应等。2.理解是其它能力的基础
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准确地理解是将其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基础。只有对生物学基础理论有准确地理解,并明晰其最核心的部分,才能搞清楚很多生命现象的本质。 例题8. (06海淀0模)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D)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源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题目列举的诸多不同因素为什么均引发相似的临床症状?所有这些因素均打破了b(组织夜)与c(血浆)之间原有水势的平衡,导致c水势升高,b液体量增加。考生若不理解其共性,则会无所适从。3.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抽提出学科的核心知识,尝试着将教材读薄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复习得比较全面、细致,考生难免会感到内容多、杂、乱。进入二轮复习后,要注意梳理、概括、归纳,并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提炼,抽提出生物学科最核心的知识与概念,将教材“读薄”。多数师生都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我的建议是:考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十分有意义,他人构建出的成果则毫无价值!(1)生物的成分、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合,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合
例如:线粒体含有有氧呼吸的酶系统与有氧呼吸功能相适合,含有相对独立的遗传物质与其自主复制功能相适合;不同组织的形态结构与其承担的功能相适合;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合;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营养结构、功能与其非生物的生态因子相适合。 4.伴随着复习的深入与升华,需要逐步形成一些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例题9.(06.5)图14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具有统一性的,请据图作答: (1)若此图示旺盛地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的小肠上皮细胞,则其形态结构必然具有下列 ①②③④ 特点。
①细胞形态具有极性,其分泌面有较多的皱褶;
②皱褶下和内质网附近分布着较多的线粒体;
③细胞的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很发达;
④细胞内核糖体丰富;(2)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创立,在人类认知生命的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学说揭示了生物界在细胞水平上共同的结构功能特征。学说的价值还在于可指导人们去认识、解释未曾认识和解释的生命现象。例题10.(06.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④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基本相同 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3)生命结构具有整体性
从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直至生态系统,在各个层次上发生的生命活动都体现出生命的整体性。例如,每一种细胞器的功能都是在细胞这一整体结构的协调下才得以完成;任何一种生物都要构成种群才得以生存;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不同物种的种群在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上的配置构成了群落的特定结构;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例题11.(03理综)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D)
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
B.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
C.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
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例题12.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 C )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森林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4)不同层次的生命形式具有共性
从细胞……到生态系统,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层次的生命组织形式均表现出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更新等共同的生命特征。我们往往容易认同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表现出来的生命特征,却不易认同生态系统这样宏观水平上具有的生命现象。例题13在生态系统的背景下,使用了“幼年期、成熟期、代谢”等描述生命个体常用的语汇。 例题13.(海淀06)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 ( B )
A.碳循环由相对开放趋向于更加封闭
B.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C.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减少
D.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增大 5.随着学习的深入,要能对教材知识适度地延伸以及相应地推理 例题14.(05.11期中)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高。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D)
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存在差异的概率较小讲评:(1)对A、C项的延伸:细胞色素C(2)本题的D项绝无考查教材选修内容“人类白细胞抗原”的意思,但作为常识、通俗的认识还是应该具备的吧。4.只有对生物学基本原理有准确的理解,并明晰其最核心的部分,才能搞清楚很多生命现象的本质例题16.(06.1)下列与生物基本特征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核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B.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自我更新,应激过程、生长、发育都以新陈代谢为基础
C.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一个整体,它既适应生存的环境,又对环境构成影响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稳定的,又是相对的,变异则一定会发生①你能否举例说明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
②能否举例说明“生物既适应生存的环境,又对环境构成影响”——说明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
③如何理解“遗传永远是相对的,而变异则是绝对的”
09海淀零模. 人们发现,大面积地连年种植单一作物会导致某些害虫的大爆发,而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经营多种作物、轮种等)遵循了生态系统中__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__的原理,可大大降低害虫种群密度。6.挖掘、利用教材提供的实验、实习、研究性学习素材,培养生命科学研究的素养
从连续几年的试题来看,高考改革的方向及试题的价值取向始终是稳定的,也是与我们进行的以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是一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始终重视科学研究的思维、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研究的原则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等考查。
高考的实际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究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方法与途径。譬如探讨如何利用教材规定的实验、实习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如何利用学科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与符合逻辑的科学思维方法,如何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性认识,帮助学生跳出实验习题的题海,掌握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等等。 例如1:饲喂蝌蚪
例题15.(2009.1海淀第43题)(4)通过用甲状腺激素饲喂小蝌蚪,可以观察到该激素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本实验提供的材料有:同时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15只、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甲硫咪唑)、必要的器皿等。
①实验组的处理是: 实验组处理一:蝌蚪5只,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处理二:蝌蚪5只,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 。对照处理是: 蝌蚪5只,常态处理(或饲喂普通饲料) 。
②培养器皿不能太小,若蝌蚪的密度太大,蝌蚪释放的有毒物质会导致部分个体死亡。上述现象在生态学中称为 种内斗争 。③你观察的蝌蚪生长变化的指标是 体重(或体长) ,获得数据的方法是 称重(或测量体长) 。假设实验时间为15天,每3天测量一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蝌蚪生长变化记录表。例如2.生态瓶
例题16.(05.11海淀期中试题).
许多同学都设计制作过小生态瓶,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 A )
A.生态系统存活时间的长短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
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 例题16.(09.1期末)7.坚决反对题海战术
题海无边,题海无用。希望广大考生和辅导教师们精选习题,跳出题海,不追求做题的数量,转而追求做题的质量。做题不在于多,而在于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