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教学课题 三角形的证明回顾与思考
设 计 者 课时安排 设计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复习有关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 2.能力目标: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要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的证明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例题的讲解和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难点: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修改建议
考点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 顶角为 ( ) A.20° B.40° C.50° D.80°2.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5 cm和6 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3.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腰AB=AC=10 cm,底边BC=12 cm, 则△ABC的角平分线AD的长是________ cm.归纳总结:1)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 两底角 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 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2)判定:①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考点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边长为6 cm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________.2.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________度.【归纳总结】(1) 定义: 三条边都相等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性质:①三个内角都等于60度,三条边都相等②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3)判定: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 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考点3 直角三角形 1.在Rt△ABC中,∠ACB=90°,AB=10,CD是AB边上的中线,则CD的长是 ( )A.20 B.10 C.5 D.2.在△ABC中,∠C=90°,∠ABC=60°,BD平分∠ABC交AC于点D,若AD=6,则CD=_____.3.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 ( )A.3.5 B.4.2 C.5.8 D.7【归纳总结】 (1)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2)定理: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定理:在直角三角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判定: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点4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2.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3,4,5 B.6,8,10C.,2, D.5,12,13【归纳总结】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点5 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1、 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2.如图1-2,点D在BC上,DE⊥AB,DF⊥AC,且DE=DF,则线段AD是△ABC的 ( )A.垂直平分线 B.角平分线C.高 D.中线【归纳总结】(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叫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考点6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2、如图,在△ABC中∠B=30° ,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垂足为D.若ED=5,则CE的长为( ) A.10 B.8 C.5 D2.5 2、如图,在Rt△ABC中,有∠ABC=90°,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BAE=20°,则∠C= _________. 【归纳总结】(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考点7命题及逆命题 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如果a>0,b>0,则a+b>0 B.直角都相等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若a=6,则|a|=|b| 【归纳总结】 命题和逆命题: 命题:由条件和结论组成 逆命题:由结论和条件组成考点7反证法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___.【归纳总结】 反证法: 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考点8三角形的全等 1.如图,△ABC,△CDE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E=BD (2)若BD和AC交于点M,AE和CD交于点N,求证:CM=CN (3)连结MN,猜想MN与BE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已知:如图,△ABC中,∠ABC=45°,DH垂直平分BC交AB于点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1)求证:BF=AC; (2)求证: 【归纳总结】全等三角形(1)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对应边 、 对应角 相等。 (2)判定:“SAS”、 SSS 、AAS 、 ASA 、 HL(直角三角形) 。
作业 设 计 第3、4、5、6、7、8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