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5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5 13:18:0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57张PPT)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穿越到一个陌生的时空,你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何地,你将如何判断季节呢?
大雁南飞
“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通过草木昆虫呈现出不同的情景,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季节的变换更替,能够据此来安排各种活动。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人有人言,鸟有鸟语,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学习目标
1、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2、理解本文条理分明地说明顺序
(重点)
3、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难点)
4、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也叫文艺性说明文,即对科学知识做文艺性说明,那些用童话、故事,比喻或拟人的手法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即属此类。
本文就是一篇科学小品。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他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型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简介说明文
2.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的对象
内容: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摹状貌
5.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6.说明的语言:
准确性、生动性
关于说明文的几大要点: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方位、类别、功能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例如《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
事理说明文就是以分析抽象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常用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外—内 上—下 前—后等)
逻辑顺序(整体—部分 原因—结果
特点—用途 主要—次要
概括—具体 现象—本质等)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作者简介:
自主学习检测—识记字音、字形
萌发
méng
次第
cì dì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农谚
yàn
海棠
táng
悬殊
xuán shū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ér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zhǎng yīng
竺可桢
zhú zhēn
簌簌

风雪载途
zài
候鸟
hòu?
物候
hòu
刺槐
huái
连翘
qiáo
阻挠
náo
忌讳
huì
记载
风雪载途
衰草连天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播种
耕种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zài
z?i
shuāi
cuī
qiào
qiáo
guān
guàn
zh?ng
zhòng
luò

lào
chā
chāi
chà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次第:
依次.【 P28 】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P28 】
销声匿迹: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P28 】
载途: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P28 】
农谚: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P29 】
周而复始: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
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花香鸟语:
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儿,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衰草连天:
形容一片枯草,连绵不绝,几乎像是与天连接。
簌簌:
纷纷落下的样子。
悬殊:
相差很远
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信息, 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
争当阅读小标兵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标题有什么好处?(练1)
你能在书上找到答案吗?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2)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3)
1、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
2、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资料连接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4)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7)
②经度的差异(8)
③高下的差异(9)
④古今的差异(10)
考考你:用地理课所学知识说明:
什么叫纬度?什么叫经度?
纬线
经线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今的差异
原因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
导致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造成
物候现象差异
拓展: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1)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标题有什么好处?(练1)
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无比丰富“物候现象” 。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生动而有情趣,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理清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技巧
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要点划分文章层次,并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提示:找中心句,关键性的词语。几个段落之间要找联系句)
2、文中第7—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这部分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
讨论探究
描述物候现象
阐述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为什么观测物候现象
物候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一.(1-3)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二.(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四.(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要点划分文章层次,并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2.文中第7—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这部分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
顺序标志
首先
第二
第三
此外
主要
次要
不能调换顺序,因为这是按照由主到次、由大到小、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而逻辑顺序不可调换。
小结:
在概括文章段意,把握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学会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三、品味说明语言
讨论探究
(一)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1、2句中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第3句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二)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准确严密:措词严谨,用词语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如“许多”。
生动形象:词语优美,描绘的画面生动形象,多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练2
比一比,看谁说得准
大家都来抢一抢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四、探究说明方法
讨论探究
(1)下定义
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具体,更科学,更概括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打比方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3)作比较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作用: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4)分类别
作用: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主次关系如何。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
(5)举例子
作用:更具体、更真切了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文章在说明事理过程中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等多种方法。
说明方法总结: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第6-10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判断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下定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分类别
当堂检测:
阅读科学小品的一般方法:
了解说明内容
理清层次结构
探究说明方法
品味生动语言
总结阅读所得
总结: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联系文中物候知识,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物候现象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古代诗歌也有反映物候知识的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纬度差异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古代农谚选粹
你知道哪些农谚,说说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古代农谚选粹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①“清明前,开秧田”,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②“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来确定点豆种瓜的时间。
③“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结语
1.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出一段你眼中的春夏秋冬的景色
3、收集身边的农谚、有关物候的诗文或记录身边的物候现象,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自选一说明对象,试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说明,并写一段话。展示给大家,并让其他人加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