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古体诗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关关雎鸠”)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如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
乐府诗(如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近体诗
(格律诗)
绝句:五言绝句,七方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它不大讲究格律。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上没有严格的要求。而近体诗却不然,在格律上有严格的讲究
关于诗歌的分类
常识介绍
蜀 道 难
李 白
明确学习目标
1、反复研读,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
2、通过诵读品鉴,体会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
3、巩固以前学过的知人论世、研读意象理解诗歌的方法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字 ,
号 。盛唐代表作家。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 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 ”。他的诗歌想象 ,风格
。
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
李杜
飘逸豪放
丰富奇特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
——皮日休
“贵妃研磨,力士脱靴”
李白的经典诗句
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最自信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狂傲不羁的句子: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最细腻的景物描写: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孤独的感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悲凉一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最萧索的
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摧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最有意境的诗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最有气魄的: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最血腥的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最有骨气的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最清纯的: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最幽怨的: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最财大气粗的一句:
千金散尽还复来。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噫吁嚱(yī xū xī) 鱼凫(fú)
秦塞(sài) 石栈(zhàn)
猿猱(náo) 萦绕(yíng)
扪参(mén shēn)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砯崖(pīng)
万壑(hè) 峥嵘(zhēng róng)
崔嵬(cuī wéi) 吮血(shǔn)咨嗟(zī jiē)
读音纠正
蜀道难
第一段:
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井仰胁(xié)息,
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第二段: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tuān)瀑(pù)流争喧豗(huī),
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
第三段
剑阁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chái)。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ǔn)血(xuè),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huán)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阅读第1段,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思考问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①危:高 ②何:副词,多么
③尔来:从那时以来 ④西当:西对
⑤横绝:横穿,横越 ⑥钩连:沟通相连。
此段先结合传说加以想象,点染蜀地之历史漫长、荒蛮僻野;又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极写通蜀之艰难,为下文写蜀路难行作铺垫。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高标:高耸特立之物,文中指蜀山中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腾而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逆折:水流回旋 ?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⑥扪:用手摸⑦历:经过⑧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⑨膺:胸 ⑩ 坐:徒,空
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逆折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曲折盘旋,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在山上摸到星辰,写出了蜀道的高峻。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第一层:写蜀道的来历,突出蜀地之偏闭。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第二层:写蜀山的高峻,意在蜀山之行难。
(1)第1 段可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小结]
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瑰丽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神奇的传说 奔放的激情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①巉岩:险峻的山岩 ②但:只
③凋:使……凋谢 ④去:距离
⑤盈:满、足 ⑥喧豗:喧闹声
⑦砯崖:水撞石之声。砯,冲击 ⑧胡为:为什么
第二段重要词语
第二自然段:蜀道之险。
为了突出“险”字,本段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文 段 分 析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借景抒情、烘托(景凄)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夸张、视觉(山高)
夸张、听觉(路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
直抒胸臆(直名其险)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①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②当关:守关 ③或:如果、倘若
④匪:同“非”,不是 ⑤咨嗟:叹息
第三段重要词语
此段写蜀中战祸之烈
问题探究:
诗人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感叹蜀地危险、蜀道难行呢?(写作意图、诗歌情感)
结论一:结合 “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不如早还家”等诗句推断,作者是要送人入蜀,由此表达对朋友入蜀的担心牵挂和劝勉。(方法一:精研诗句)
结论二:综合结论一,再结合作者经历、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现实推断,本文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方法二:知人论世)
思考总结诗文的艺术特色
1.善于把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2.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
3.反复咏叹,一唱三叹。
小结:李白在诗文中运用神话传说,虚写映衬,摹写神情和动作描写,借景抒情,夸张等艺术手法,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作者表面写蜀道之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遭挫折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分析诗歌艺术特色(背诵相关语句)
一、大胆的夸张(雄伟奇险、强烈深刻)
写蜀道难、写山高峻 、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
二、奇特的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峰
三、强烈的感情(赞叹惊异、震撼人心)
反复出现的惊叹、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感受、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
四、变幻的语言(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畅达夸张表现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跳荡有力,表现惊恐情绪。
诗歌鉴赏必学秘诀
精读诗句,弄清大意;结合背景,不可忘记:
诗人际遇,关乎心境;社会现状,情之所系;
找准景物,体味悲喜,随景悟情,大不差离。
表现手法,七大秘技:一曰情景,二者联系;
二曰虚实,魂梦相依;三曰动静,颠来倒去;
四曰感官,眼耳口鼻;五曰方位,远近高低;
六曰色彩,搭配得宜;七曰角度,正侧兼虑。
考虑修辞,揣摩典句。情为诗魂,言须中的。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
( 君平:汉代的隐士,后来在成都占卜算命为生。)
比较《蜀》诗与《送》诗的异同点。
阅读扩展
相同点:都是写蜀道的惊险难行,都是借景抒情。
不同点:(1)体裁不同:
《蜀》诗是乐府古题,《送》诗是五言律诗。
(2)主旨不同:《蜀》诗是借蜀道的高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送》诗是借蜀道的艰险,表达诗人对友人的规劝,说明仕途的艰险,不要过于追求仕途功名。
(3)艺术风格不同:《蜀》诗雄放飘逸,
《送》诗清新俊逸。
本课作业:
背诵全文,并默写在作业本上。自己对照课文纠错。
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
摧:倒塌。
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石栈:栈道。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总结特色
(1)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2)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
总结特色
开篇:一显主旨句
一叹 山高: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二叹 路险:可畏
景物凄清—
山恶水险
以“何时还”起
照应:二显主旨句
三叹战祸之烈:
申戒
剑阁险要
人祸之惨—以“ 早还家”结
结尾:三显主旨句
照 应
反复咏叹,一唱三咏
诗人际遇: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所作,当时李白因人推荐被征召到长安,高兴的狂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供奉翰林的闲暇生活使李白感到失望,常纵酒狂饮,最后被玄宗赐金放还。后经近三年的长安生活,使李白了解了现实政治,感想和愤懑更多。
时代背景:天宝初年,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而已。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