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教学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授课对象】初一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0min)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描述泌尿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及这些结构的功能
学生能准确叙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了解其它排泄途径
(二)能力目标
学会用生物简图理解问题
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自身体验,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学会看尿检报告,关注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突破方法:生物简图教学
【教学方法】层层设问法、生物简图法、动手画图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与目的
(一)导入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三)尿液的形成过程:生物简图教学
(四)人体废物的其它排出途径
同学们,这是今天的第三节课,有在第一节下课或者第二节下课去上过厕所的举手老师看?大家赶着来上公开课,来不及上厕所正在憋尿的有吗?人每天都要上数次厕所进行排尿,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 泌尿系统,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老师请同学起来回答①②③④分别是什么?功能又是什么?
A同学:①是肾脏,功能是形成尿液;
B同学:②是输尿管,功能是输送尿液;
C同学:③是膀胱,功能是暂时贮存尿液;
D同学:④尿道,功能是排出尿液。
师:总结:正常人的肾脏是成对的扁豆状,位置在腹腔上方,靠近后腹膜。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尿液随时随刻都在产生,但我们没有随时排尿,就是膀胱在暂时贮存着尿液,膀胱壁是肌肉组织,体积可以变化,当膀胱中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膀胱中的尿液就经尿道排出。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我们具体来学习肾脏的结构。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组成肺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肺泡,那么。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肾单位,每个肾脏大概有100万个这样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肾单位主要是由哪三部分组成?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像一个馕饼一样的套在肾小球外面,肾小囊往下紧接着细长而曲折的管子,叫肾小管。肾小管周围还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呢?血液循环中的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从主动脉流往了肾动脉,接着从哪里进入肾单位?从入球小动脉进入。所以入球小动脉里流淌的血液的成分是什么?血细胞、蛋白质,消化系统吸收的葡萄糖、无机盐、水,还有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等。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像一层纱布一样,起过滤作用,大家想:个体大的物质能透过纱布细小的孔吗?不能,是不是就留在了纱布上。一样的道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为太大了,不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留在了肾小球里,剩下的分子小的那些物质:葡萄糖、无机盐、水、尿素等就透过肾小球来到了肾小囊里,我们把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把A这个过程称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原尿中的成分有:葡萄糖、无机盐、水、尿素等。看着黑板的图告诉老师:肾小囊中的原尿接着流向了哪?流向了肾小管,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是我们细胞所需要的,不可能在尿液里出现,所以肾小管有重吸收功能,什么意思?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运完身体其它细胞。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B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
细胞新陈代谢形成的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除了能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以外,还有哪些排出的途径呢?一个同学来说一点?A同学:排汗,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尿素和无机盐;B同学:呼气,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水。
总结、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思考
学生动手画泌尿系统
随着简图的补充和文字的标注,学生对复杂的尿液形成过程进一步熟悉
【板书设计】
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泌尿系统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上课思路:我把课本内容的顺序稍微调整为:先讲泌尿系统,肾单位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最后再讲什么是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哪一些。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尿液的形成,我的讲解思路是先介绍生理结构,后呈现相关的生物学事实,再推测其功能特点,让学生有一个科学探究的体验。同时,我采用了简图教学法,让学生跟着老师一块画一画泌尿系统、肾单位的结构,动手画图而不是仅仅眼睛看图,真正让学生心中有结构,结构体现功能。最后一个亮点是知识指导生活,如何把本节课知识用于生活,即如何看尿检报告单,为什么不能经常憋尿,回归到人文情感。
整一堂课节奏把握适当,学生也跟着老师学起来,动手画,真正参与了课堂。我觉得不足的地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够,不敢站起来分享自己的观点,课堂上不敢表达,我没有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其实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面对氛围沉闷的班集体,如何让学生多抬头,多跟着老师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