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16 08:1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一章 人的由来生物圈中的人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视频吧!一、人类的起源学说达尔文达尔文的进化论: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说一说: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观点一:神创论
观点二:女娲造人
观点三:生物学的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809年2月12日 : 生于英国医生家庭1825年至1828年在爱丁大学学医后进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毕业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 1882讨论:1.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里?生活方式如何?
2.类人猿与现代人类的比较?
3.为什么人类数量增加的同时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 减少呢?二、类人猿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
1.类人猿分布在那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
猩猩:分布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
大猩猩:分布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
长臂猿: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和中国云南省
黑猩猩:分布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
共同点:a.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b.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c.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2.这些现代类人猿的体形有什么共同点?
前肢粗长,后肢细短,髋骨较窄
3.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a.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
b.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
人与类人猿的比较※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演化成为人类呢?地形变化气候变化森


猿树栖生活转到下地生活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类人猿人类环境变化 森林大量消失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露西少女上肢骨较细、下肢骨粗长,
运动方式应为直立行走。300万年前的人类远祖
——露西的化石2.“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
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遗物——石器3.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
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劳动方面: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 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在劳动中产生语言)
穿衣方面: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人类起源的标志:
1.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制造工具
3.能够产生火
4.语言的产生
5.脑的发达南方古猿复原像北京人的头骨化石和复原像马坝人的头骨化石和复原像猿人的脚印化石尼人的复原像山顶洞人的复原像尼安德特人头部复原像人类的起源:1.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__
2.人类起源于__________
3.原因_____________
4.证据_______森林古猿环境变化化石达尔文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体形: 半直立→直立
使用工具: 不会→会、简单→会、复杂
着衣: 裸体→御寒、遮羞森林消失环境改变身体
结构
改变直


走可以使用自然
形成的工具前肢解放能够用火大脑发达产生了语言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现代人类森


猿现代 类人猿取食方式发生改变区分事实和观点: 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是指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一种客观状况,或者说是已经被发现或证明确实存在的现象或事物。 观点是基于事实的一种认识,是对事物的推论、预感、猜想、结论等各种主观表达形式,是一种主观意识,表达了个人的看法、判断、信念、情感、态度等。 如“古人类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些是事实。 根据前面的事实而判定“露西生活在300万前”、“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则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