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16 08:2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测试(四)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对生物圈的影响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属于排泄的是(C)
A.吐痰 B.流鼻涕 C.排尿 D.排便
2.下列结构中,两端连接的都是毛细血管的是(B)
A.入球小动脉 B.出球小动脉
C.肾静脉 D.肾小球
3.血液进入肾脏后流经的途径是(A)
A.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肾静脉
B.肾动脉→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C.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D.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静脉
4.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什么作用?(A)
A.重吸收 B.过滤
C.运输 D.分解
5.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这主要是有利于(A)
A.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对葡萄糖的吸收 D.加快血液的流动
6.眼球结构中在功能上类似于显微镜遮光器的是(C)
A.角膜 B.晶状体
C.瞳孔 D.视网膜
7.下列有关人类反射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D)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
B.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C.当人从暗处到明处时瞳孔会缩小
D.听觉形成过程中,鼓膜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8.下列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
B.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
C.神经系统对人体各部分起协调作用
D.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节作用可随意支配
9.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的是(D)
A.膝跳反射 B.眨眼反射
C.缩手反射 D.谈虎色变
10.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的一组是(C)
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 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
11.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因为它能分泌生长激素
B.当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因此而萎缩
C.胰岛素是由分布在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体代谢增强,对环境适应性也增强
12.如果切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一段时间后,该狗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C)
A.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 B.提高血糖浓度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13.下列病症,都是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组是(D)
A.巨人症和佝偻病 B.白化病和糖尿病
C.坏血病和脚气病 D.侏儒症和地方性甲状腺肿
14.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糖浓度在0.8~1.2 g/L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以满足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对糖的需求。下列与血糖浓度维持正常水平关系极小的是(B)
A.胰岛的分泌功能 B.胃的消化吸收
C.神经系统的调节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5.在下列保护环境的措施中,错误的一项是(A)
A.保护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 B.建立一定数量的自然保护区
C.大量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6.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C)
①酸雨 ②潮汐 ③赤潮 ④温室效应 ⑤地方性甲状腺肿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17.当前,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不包括(C)
A.大力植树造林,营建绿地
B.推广“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D.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8.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C)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改善生态环境 D.增加木材产量
19.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C)
A.鼓励购买使用私人汽车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
20.烟雾能够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如吸烟会引起肺癌。根据右图分析,不正确的说法是(B)
A.肺癌发病率与吸烟数量呈正比
B.不吸烟就不会得肺癌
C.吸过滤嘴烟并不能明显减少发病率
D.吸烟或被动吸烟都会明显提高肺癌发病率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21.(10分)表中的数据是某人的原尿和尿液的样品,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
原尿(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98
96
蛋白质
0.03
0
葡萄糖
0.1
0.03
无机盐
0.72
1.1
尿素
0.03
1.8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此人尿液中不应该有的成分是葡萄糖,说明此人尿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是肾单位结构中的肾小管出现了异常。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阶段。
(3)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4)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22.(10分)“文明交通,安全交通”,校车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某市教育、交通公路等部门协力加大监督力度,保证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试结合李明同学乘坐校车的经历和反射弧图解,分析回答问题。
(1)李明发现校车司机师傅在开车时总是认真观察、谨慎驾驶。李明和司机在观察时,光线进入眼球后刺激[5]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2)在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车上的同学可能会产生图中[C]所述的现象,这是由于大脑促进了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促进了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由此可以看出,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3)在校车上,尽管光线较暗,但有些同学还在看书,这种行为会造成[2]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导致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
23.(12分)醉驾害己、害人、害社会,请根据反射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酒驾者可采用酒精测试仪检测醉酒,吹气时,受检者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2)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醉了大脑和小脑造成的。
(3)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损的中枢部分最可能是脑干。
(4)医生用针刺某伤者的指尖,此人有感觉但不能缩手,则其受伤部位是图中的4或5(填序号并答出所有可能性)。
(5)若事故中某醉驾者的血液从上臂伤口的b处喷出且为鲜红色,你认为较为科学的急救方法是A。
A.用手指压住a端血管,并用纱布包扎
B.用手指压住c端血管,并用纱布包扎
C.用手指压住a、c两端血管,用纱布包扎
D.不用手指压住血管,直接用纱布包扎
(6)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B,使听力渐进式减退。
①外耳道 ②鼓膜 ③听小骨 ④耳蜗 ⑤听觉神经 ⑥听觉中枢
A.①② B.②④ C.②⑤ D.③⑥
24.(14分)苏祥同学设计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在A、B两个培养皿中铺上2~3层潮湿的纱布,在其中各放入50粒已浸泡过且发育情况相同的小麦种子。每天定时向A皿中喷洒清水,向B皿中喷洒等量模拟的酸雨,其他条件相同。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苏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2)苏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酸雨能够影响种子的萌发。
(3)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A培养皿。
(4)该实验中的变量是有无模拟的酸雨。
(5)每组实验都用1~2粒种子行吗?不行,原因是容易出现偶然因素而影响实验结果。
(6)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萌发的预期效果为A。
A.发芽率低,不整齐 B.发芽率低,整齐
C.发芽率高,不整齐 D.发芽率高,整齐
25.(14分)科学家为了研究胰岛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切除狗的胰腺后,狗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的一些症状。
实验二: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胰腺外部萎缩,只有内部的胰岛活着,狗的尿液中未检测到葡萄糖。
实验三: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一种物质(被称为胰岛素),用该物质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胰腺分泌的胰液,经导管最终流入小肠(填“胃”或“小肠”)。
(2)实验一、二结果表明:胰岛在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探究该结构发挥作用的方式,科学家作出的假设是胰岛是通过分泌某种物质来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的。加拿大科学家班廷通过实验三证明了上述假设。
(3)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需要做重复实验。
(4)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现在,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填“注射”或“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原因是胰岛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若口服,其会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液分解成氨基酸,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