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生物社会时事热点、生活热点专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高考生物社会时事热点、生活热点专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5-30 06: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0年高考生物社会时事热点、生活热点专题
考试说明:生物科要考查的能力: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此类题目往往是以生物社会时事热点、生活热点作为命题切入点,考查的仍然是教材中的基本生物学知识和规律。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并用此知识来分析这些热点现象。难度往往不大。该部分的复习不需要记忆这些热点知识,重点是在了解这些热点知识的基础上,复习与之相关的教材中的知识,学会用这些生物学知识分分析具体问题。
热点一、聚焦哥本哈根、关注全球气候变暖
1、节能减排、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2、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哥本哈根会议,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协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安排,并提出升温控制目标,即确保全球平均温度的升幅不超过2℃。
[高考对接]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成因:
(1)温室效应,温室气体的定义与种类。
(2)温室气体的排放,注意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考察。(09北京卷)30.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影响:
(1)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生物栖息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暖,破坏了生物的生活环境,对物种数量,种群密度变化,群落演替都有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解决:
(1)全球气候变化与环保问题的联系。(09广东卷)13.
(2)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09上海理综卷)19.
例1.(09广东-1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答案D】
例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环节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答案A】
例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减排协议。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 ___________形式循环。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作用; 无机环境中碳的来源有 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2,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 。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
【答案】(1)有机物(或含C的有机物)CO2 (2) 光合 ③④⑤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竞争和捕食 875
热点二、追踪环境污染 关注人体健康
[高考对接]
1、环境污染与癌症、食物中毒 考查有关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富营养化(赤潮、水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知识
2、环境污染与环境激素 考查有关调节的知识
3、环境污染与垃圾处理 考查生态工程、垃圾发电等知识
例4.(05广东)40、(5分)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 。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
(3)海水的pH值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值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值上升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值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答案】(5分)(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爆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值上升。(4)①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它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②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③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④部分以胶着状群体生活的赤潮藻,可使海洋动物呼吸和滤食器官受损。
例5.(09肇庆一模-30).(9分)右图为人体内激素和环境激素的作用机理,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脑垂体分泌的激素都是经由_____________输送到达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 
(2)环境激素(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日益严重,试举出两(种)类你所知道的环境激素________。它们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进入人体
(3)图中激素的作用是经由受体将激素转载入细胞核中,引起DNA的反应,使细胞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进而达到产生激素调节作用。
【答案】。(1) 血液 靶器官 靶细胞
(2)工业废弃物、杀虫剂、除草剂等 接触、呼吸、吞食(只答口、鼻、皮肤等只能给一半分)
(3)蛋白质 调节
例6.“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绿色城市”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事。
(1)近年来城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在      、      、      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垃圾实在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
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具体做法是      。
④、⑤过程利用生物的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原因是   。
【答案】.(1)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2)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分解者
除了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多级反复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环境污染(2分)
热点三、关注新农村建设 重视粮食生产
[高考对接]
1、温室大棚与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2、生态农业、无废弃物农业、沼气工程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发展沼气,充分利用了农民生产、生活和小规模养殖中产生的秸秆、粪便等废弃物,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清洁、安全、高效能源。解决了农业生产生活中燃料、饲料和肥料的“三料”矛盾,降低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沼气建设可改变农村脏、乱、差环境,把长期乱堆乱放的秸秆、杂草、人畜粪便变成沼气原料,通过发酵进行无害处理,病菌和寄生虫卵被杀灭,消除了传染源,切断了疾病、疫病传播渠道,减少疾病的发生。
3、蔬菜、水果储藏保鲜 考查呼吸作用原理、微生物的呼吸、繁殖
4、农作物新品种培育 考查各种育种方法、遗传和变异
5、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环境污染、生物防治等知识
例7.“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几条食物链 。沼气的产生依赖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否循环利用 。
(3)“四位一体”应用了 等原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它的抵抗力稳定性 (高/低)。
(4)举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有哪些生态效益?(至少写出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条 分解者(2)不能(3)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低(4)①使用清洁、高效的沼气,减少对薪柴的砍伐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②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③沼泽、沼液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用量。
热点四、灾后重建 疾病预防 生态恢复
[高考对接]
1、各种传染病(细菌感染、乙型肝炎、H1N1、禽流感、SARS、艾滋病等) 考查有关免疫调节、基因表达、基因工程(基因疫苗的制备)、病毒、细菌的增殖、结构的知识
2、废墟中生存 考查水盐平衡、能量代谢等知识
3、灾害与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恢复、稳定性
例8.(09广东-28)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答案BCD】
例9.(09重庆-4)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Hl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答案B】
例10.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疑似患H1N1,但是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 ,耗氧量 ;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 含量升高,病人会感觉肌肉疼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 的 中枢调控的。
(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 和 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答案】(1)增多 增大 乳酸(2)下丘脑 体温调节(3)神经 免疫
例11.(09肇庆一模。8分)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地震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80%的大熊猫种群、我国近1/5的特有种子植物属种(如久负盛名的中国鸽子树--珙桐)均分布于此。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后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还出现了200米宽、1公里长、30米厚的大型泥石流带。下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
(1)食物链中,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2分)
(2)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可知营养级__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3)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_________。(2分)
(4)试分析相关泥石流带对该区域熊猫繁殖造成的可能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8分)
(1)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生长的压力(表述合理即给分)(2分)
(2)5×103kJ/m2·y   较高   (3)15.6%(2分)
(4)熊猫生活领地受到地震的影响分隔,雄雌相遇完成生殖的机率下降,出生率下降,导致种群密度下降(或地理隔离导致繁殖率降低)(2分)
热点五、关注生物新进展 走进诺贝尔奖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宫颈癌致病因和艾滋病病毒研究
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干细胞研究
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
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在那以后,这种蛋白成为当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在绿色荧光蛋白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发展出观察先前肉眼无法看到的过程,例如脑神经细胞的发展或者癌症细胞是如何扩散的。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分子基础上展示真核转录过程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研究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细胞膜通道(水通道)的研究
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PCR技术
例12.(09理基45)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答案C】
例13.(安徽-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分布 【答案C】
例14.(09重庆-31)(16分)小鼠基因敲除技术获得2007年诺贝尔奖该技术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杂交等手殷使小鼠体内的某一基因失去功能,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例如现有基因型为BB的小鼠,要敲除基因B,可先用体外合成的突变基因b取代正常基因B,使BB细胞改变为Bb细胞,最终培育成为基因敲除小鼠.
(1)基因敲除过程中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重组质粒上的 检 测如果被敲除的是小鼠抑癌基因,则可能导致细胞内的 被澈活,使小鼠细胞发生癌变
(2)通过基因敲除。得到一只AABb小鼠.假设棕毛基因A、白毛基因a、褐齿基因B和黄齿基因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得到白毛黄齿新类型小鼠.用来与AABb小鼠杂交 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 让F1代中双杂合基因型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子代中带有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 ,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
(3)在上述F,代中只考虑齿色这对性状,假设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属x染色体伴性遗传.则表现黄齿个体的性别是 ,这一代中具有这种性别的个体基因型是 。
【答案】(16分) (1)标记基因;原瘙基因 (2)aaBB;AaBB、AaBb;12/16(3/4);4/16(1/4) (3)雄性(♂);xBY、xbY
例15.(10分)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与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1)幽门螺杆菌在细胞结构上与酵母菌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
(2)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环境这个角度推测其代谢类型为 。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体外培养,培养基的酸碱度应保持为 性。
(3)“藏”在胃部的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该细菌直接从胃壁细胞内获取营养物质,而使胃壁细胞死亡,导致溃烂,还是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分泌毒素导致胃壁细胞溃烂。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列实验,请回答其中的问题:
实验器材:细菌培养基、HCl、NaOH、动物细胞培养液、胚胎细胞、培养皿若干、无菌水、恒温箱等。
实验步骤: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拟定该实验的具体的研究课题:

②实验中高温处理的目的是 。
③该实验丙丁两组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
④设计表格记录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结论:
【答案】.(10分)(1)无核膜 (2)异养厌氧型 酸性
(3)①探究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②杀死幽门螺杆菌,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③丁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①a
细胞不增殖
细胞增殖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抑制细胞增殖
②b
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对细胞增殖无影响
例16.(10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这是生物体内一种高效率的、指向性极强的降解过程,它如同一位质量监督员,负责把细胞中新合成的不合格的蛋白质销毁掉,而不合格蛋白质的存在,与人体细胞的癌变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
(2)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与 和 等细胞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 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转移。
(3)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是 ,为上述加工过程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 。
(4)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氨基酸排列顺序也已经弄清。但据此并不能完全确定人体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甚至不能准确推测出该基因究竟有多少个碱基对。请根据你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对此加以解释
.
【答案】.(10分)

(2)细胞识别(1分) 物质出入细胞(1分) 糖蛋白(1分)
(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分) A-P~P-P(1分)
(4)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能有多种;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而且编码区还含有内含子(3分)。
例19.(8分)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科学家提出的“端粒学说”阐述了细胞衰老的某些可能的机制。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DNA末端含有由简单的串联重复序列(如-TTAGGG-)组成的单链突出段,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不能被完全复制,因而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除非有端粒酶的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RNA含有与端粒DNA重复序列互补的一个片段(如-AAUCCC-),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其蛋白质催化端粒DNA的合成,催化的一种机制如下图。研究表明:如果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而且由于细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丢失,最终死亡。培养中少数变得长生不老的癌细胞表现出有活性的端粒酶和稳定长度的端粒。
(1)图中“聚合”过程需要______种脱氧核苷酸。端粒酶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_________(酶)。
(2)正常体细胞中没有端粒酶的活性,你认为新复制出的DNA与亲代DNA完全相同吗?_________。体外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细胞中的端粒长度与细胞增殖能力呈_________关系。
(3)从材料分析可知,正常体细胞不断走向衰老的生理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端粒学说”,请提出一种可以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分)(1)3 逆转录酶 (2)不相同 正相关 (3)端粒酶活性的丧失(2分) (4)抑制端粒酶基因的表达(或剔除端粒酶基因,或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只要合理即给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