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5 17:0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1949年12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形容说:“这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前言住的是……农民被迫卖儿卖女被迫逃荒要饭的农民贫苦思考:这些照片反映了农民过着怎么样的生活?说一说农民穷苦生活的根源在哪里?“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封建土地所有制坐享其成劳而无获地主农民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我要土地第3课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原因、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材料一 “凡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民团体,经过清除土匪恶霸、减租减息和分配土地等项步骤,实现耕者有其田。”
--《共同纲领》
材料二 “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供给工业以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为工业的发展扩大市场。。。使中国工业化,是需要巨大的资金的,而没有资金,没有数百亿银元的资金投资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那就不要想加快我们的工业化。”
--1950年,刘少奇《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考:结合课文和材料,讨论土地改革的原因。探究一: 土地改革的原因占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不讲政府恩赐,而是要推翻封建统治,树立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提高农民阶级自觉性,发动阶级斗争,使群众自求解放,实现‘土地还家’。这就要求不同于旧时代的‘改朝换代’,不同于某几个皇帝君王用恩赐办法,‘均土地,抑豪强’,实行‘让步政策’。而是要粉碎旧的反动统治权,代之以人民政权,彻底推翻乡村的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使中央政府获得巨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政令统一通行等诸多好处。”
--曾任中南局秘书长的杜润生(当年领导了中南地区土地改革)回忆”思考:结合课文和材料,讨论土地改革的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3)为工业化铺平道路。
(4)巩固人民政权。”思考:结合课文和材料,讨论土地改革的原因。1950年8月20日,政务院公布《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全国农村全部开始划成份。 “凡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而靠剥削为生的为地主。其主要剥削方式是收取地租,占有或租人土地、有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及活动资本,参加小部分劳动但主要以剥削雇佣劳动为生的为富农。占有或租人土地、有相当工具、直接从事劳动并以此为生的是中农。租人土地来耕作、有不完全工具、受地主、受农剥削的是贫农。全无土地和工具、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是工人(含雇农)。 ” ””阅读课文,迅速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时间、主要内容、具体实施和结果。材料四 “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五章第三十条1.地区: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1950年冬土地所有制的转变:c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探究二: 土地改革的概况2.法律依据:3.内容:5.完成:4.开始土改时间:土地所有制的转变: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农民分到土地土改中拔出地主立的地界碑图片历史 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是1952年1月20日,由陕西省兴平县人民政府颁发给第二区二乡合家庄村民郭彦全。土地房产所有证明确郭彦全一家有房屋三间,宅基地
2分4厘,可耕地五段10亩5分5厘,非耕地三段11亩9分9厘,为私有产业,有耕种、居住、典卖、转让、赠予、出租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1. 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些土地呢?
2. 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延伸探究批斗地主烧地契请思考: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相关史事:为了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思考:结合p14的相关史事,你觉得这次的土改和之前土改的有什们区别?保存富农减少改革阻力,促进生产恢复和发展。不同点相同点土地
占有者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地主农民农民
土地
所有制剥削与被剥削平等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
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土地归私人所有名称类别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探究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 1.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材料二: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950年辽宁金县经土改后现状是:梅家村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全部种上了花生和棉花。
(三)学习探究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问题:根据上面图表分析土改对新中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三)学习探究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材料四:“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三)学习探究三: 土地改革的意义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愿望:
“耕者有其田”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1952年底。
实现了。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建国初期的任务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2、下列对我国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的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课堂练习3.下列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实现了统一”课堂练习
“起三更,闹三更,月色满田塍;
社员浑身劲,漏夜赶春耕!
起三更,闹三更,桥上月光照人行;
拿起担挑和秧版,赶风赶水赶时令!”
---1957年11月,芦荻《田园新歌》
合作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