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高中历史人教版本选修2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高中历史人教版本选修2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6 10: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说明(  )
①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 ③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势力还比较强大 ④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为纪念拿破仑一生中指挥的最后一次战役的失败,人们铸造了“断翅的雄鹰”,它应该被安放在(  )



A. 开罗    
B. 奥斯特里茨
C. 莱比锡
D. 滑铁卢



3.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下图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




A. 平等        
B. 自由
C. 人权
D. 博爱



4.1789年7月14日,导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直接原因是(  )



A. 国王解散三级会议
B. 国王解散国民议会
C. 国王反对制宪议会制定宪法
D. 国王解散国民公会



5.“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 《人权宣言》的发表
B. 《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 《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 《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6.1794年7月28日,意大利人玛托丽在巴黎街头目睹了这样一幕,在“消灭暴君”的口号中,几个对法国影响巨大的人物被送上了断头台。被处死的这些人属于(  )



A. 君主立宪派      
B. 吉伦特派
C. 雅各宾派
D. 热月党人



7.拿破仑三世当上皇帝后,推行专制统治的行为不包括(  )
A. 公然取消“自由、平等、博爱”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
B. 取消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
C. 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
D. 大肆分封自己的亲戚为王
8.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专制王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B. 国家面 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C. 工商业发达,在社会经济中居于首位
D. 启蒙运动成为大革命的先导



9.“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造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个名叫拿破仑的人将会把一切失去的福利送还他们。”马克思这句话所指的是(  )



A. 拿破仑曾给农民带来福利
B. 《拿破仑法典》深受农民欢迎
C.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给农民带来了灾难
D. 农民拥护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



10.按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下议院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
B. 法国总统拥有一切大权
C. 总统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的权力
D. 总理负责组织内阁



11.促使雅各宾派用真正革命手段摧毁过时的封建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雅各宾派是真正的民主派
B. 法国大革命面临国内外敌人进攻的严重危机
C. 为了推翻吉伦特派统治
D. 为彻底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12.“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法国史学家米涅《法国革命史》)作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



A. 警惕封建王朝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 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激进社会革命
C.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 制定宪法,确定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13.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



A. 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B. 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
C. 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
D. 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14.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斗争实质上反映了(  )



A. 封建主义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 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矛盾
C. 法国资产阶级与欧洲封建君主之间的矛盾
D. 法国资产阶级与欧洲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5.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 )



A. 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B. 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C. 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
D. 普法战争爆发



16.1852年底,路易·波拿巴颁布了一部新宪法,这部宪法的突出特征是(  )



A. 给广大人民普选权
B. 极大地扩大了总统权力
C. 确立了法国共和制
D. 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



17.导致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因素不包括( )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革命思想的充分动员
C. 封建统治的阻碍
D. 社会矛盾的激化



18.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但局势很快便稳定了下来,雅各宾派稳定局势的关键措施是( )



A. 打败了反法联军
B. 镇压了国内的商业投机活动
C. 拘捕吉伦特派领袖
D. 实行恐怖政策



19.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人民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把革命不断推向前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1789年7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开始了大革命的进程
②1792年8月巴黎人民的起义为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③1793年5月底开始的巴黎人民起义把雅各宾派推上统治舞台
④1794年7月巴黎人民再次发动起义推翻雅各宾派专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下列关于拿破仑三世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拿破仑三世代表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的利益 ②在其统治时期,曾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 ③拿破仑三世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使法国获得了大批殖民地 ④拿破仑三世修改宪法,旨在扩大皇权⑤普法战争中,法国大败,拿破仑三世投降被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1791年宪法》
材料二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1875年宪法》
请回答:
(1)两部宪法分别规定了法国是什么政体?
(2)两部宪法规定的两种政体形式有何异同?
22.认真观察法国大革命中的三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何时?有何意义?
(2)图二文件的实质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
(3)联系图一和图三,它们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什么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观点?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5年初,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法律由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的权力很大,他统率武装部队、任命文武官员、有特赦权,并可征得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总统不对两院负责,仅对叛国事件负责。但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有关部长一人之副署,总统宣布议会闭会。有权召开两院特别会议,并能宣布两院延会,总统有缔结并批准条约之权。在国家利益与安全许可时,总统应将条约内容通知两院。
——《世界文明史简编》
(1)从材料看出1875年宪法中的权力分配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是怎样选举出来的?
(3)概括法国总统拥有哪些权力?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材料二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国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恩格斯如何评价拿破仑?
(3)材料三中列宁为什么否定拿破仑,并把他所进行的战争称为“帝国主义战争”?
(4)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拿破仑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9~1875年,法国人民经过几番激烈的斗争,终于将法国建成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最终确立起资本主义共和政体。
材料二 1877年,法国君主派依然不甘心,对共和派进行反扑,共和派遭到重大打击。君主派的一些报纸狂妄地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
请回答:
(1)1789~1875年,法国政治力量反复较量的斗争焦点是什么?
(2)列出在这些斗争的过程中,法国先后颁布的法律文献和决议以及这些法律文献各自的最重大的意义。
(3)材料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法国共和制正是由于法国人民的支持和不懈的斗争才得以确立。
2.【答案】D
【解析】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一生中指挥的最后一次战役,这次战役以拿破仑的全面失败而告结束。
3.【答案】A
【解析】题干关键 信息“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实际上强调取消高矮个之间的差别,即通过努力实现不同人之间的平等。故答案为A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由于国王反对制定宪法,调遣军队准备围困巴黎,对抗改革,导致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A,B,D与史实不符。
5.【答案】C
【解析】《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法典,它是在新的资产阶级法治原则指导下,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法典。
6.【答案】C
【解析】1794年7月27日,法国发生了热月政变。第二天,罗伯斯庇尔等雅各宾派领袖被送上断头台。
7.【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是拿破仑三世推行的专制统治行为,拿破仑三世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没有像封建君主一样分封王侯。
8.【答案】C
【解析】法国大革命前,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C项表述错误。
9.【答案】D
【解析】这段话是马克思针对路易?波拿巴上台作出的评论。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与路易?波拿巴上台的关系,结合史实可知,路易?波拿巴于1848年在农民的支持下当选总统。
10.【答案】B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总统拥有统率军队,任命文武官员、宣布特赦等大权,并非拥有一切大权。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背景。针对内忧外患的形势,雅各宾派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反革命、保障人民利益的激进措施。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政府和社会两面可以看出是政治和经济双重要求。
13.【答案】D
【解析】首先应清楚1791年法国处于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由此排除A,C项,其次明确霍布斯不反对君主专制,甚至承认专制政权有干涉平民财产的权力,由此排除B项,最后从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与议会之间的关系确认其正确选项为D项。
14.【答案】B
【解析】法国大革命过程中有很多派别,除了封建君主势力外,大多数派别都是资产阶级派别。题干中的两个派别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只是主张不同而已,故答案选B。
15.【答案】A
【解析】乾隆皇帝统治时间是在1711-1799,路易十六在位是1754-1793,而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所以可能会计划流产。
16.【答案】B
【解析】根据路易·波拿巴颁布的新宪法,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任期十年,独揽一切权力,普选产生的议会只是个装饰品。因此,B项正确。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史实的把握,其中法国革命前有法国的启蒙思想,而英国没有充分的思想动员。故本题的正确的答案为B。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和对于所学知识的把握。面对内忧外患,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反革命保障人民利益的激进措施,以维护革命的成果。
19.【答案】B
【解析】1794年7月发生的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专政,不属于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拿破仑三世的内容的把握,1852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恢复帝制,号称拿破仑三世,他代表大资产阶级中的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的利益 ,对内独裁宣誓效忠制度,对外战争,不断扩张,获得了大批殖民地,1870年,在同德的战争中,被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1)1791年宪法规定了君主立宪制。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2)相同点: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体现了分权原则。不同点:①立法权:1791年宪法规定立法权交给国民议会,1875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②行政权:1791年宪法规定行政权交给国王,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③国家元首、最高权力机关的产生办法:1791年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是国王,是世袭的,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参议院、众议院由选举产生。
【解析】解答(1)问时,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出解答。解答(2)问时,应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回答,回答时,先找出比较项,然后逐一比较。特别说明: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是近几年高考重点考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概括材料的核心内容,多角度答题,做到要点全面,语言简炼。
22.【答案】(1)1789年7月14日。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各地纷纷响应,革命风起云涌。
(2)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和法治。
(3)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人民群众发动并推动大革命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和主人,是创造和传承文明的主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以及对材料图片中获得信息的能力。第三小题要结合革命史观来分析。
23.【答案】(1)体现了法国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权力制衡的特点,总统权力很大。
(2)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
(3)创议法律、公布法律、监督执行、统率武装部队,任命文武官员,有权特赦,征得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有权召开两院特别会议,并能宣告两院延会,缔结并批准条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其特点;第(2)(3)问结 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
24.【答案】(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2)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统治。
(3)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奴役了各国人民,具有侵略性质,导致各国人民的反抗。
(4)不矛盾。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前期有维护革命成果的一面,具有正义性;后期则转变为侵略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归纳材料的能力,主要围绕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设问。首先,应读懂材料,吃透材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地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25.【答案】(1)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或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
(2)1789年《人 权宣言》。意义: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1791年宪法》。意义: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际上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政权。
1792年废除君主制的决议。意义:法国成为共和国。
1875年宪法。意义: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3)君主派的举动说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