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1、选择题
1、从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2、对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红热,熔化生成氧化镁
B.发出明亮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C.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D.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在5.6混有少量铜粉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
A、大于0.2g??????? B、等于0.2g?????C、小于0.2g?????? D、无法确定
4、现有四种银白色金属Fe、Al、Ag、Hg和稀硫酸,你首先鉴别出来的金属是(??? )
A、Hg??? B、Ag?? C、Al????? D、Fe
5、金属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的,下面有关用途和性质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用铝合金门窗代替铁门窗是因为铝的密度比铁小、更轻便,且比铁抗腐蚀性强?
B.用钨制灯丝而不用锡,是因为锡的熔点低?
C.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是因为铜的导电性优于银
D.铁制品表面镀铬是因为铬的硬度大,耐磨且不易生锈
6、?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桶
C.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氢气
D.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7、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 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B. 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 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D. 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8、现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X无明显变化,Y表面有铜析出,则X、Y、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X>Y>Cu???? B. Cu>X>Y???? C. X>Cu>Y???? D. Y>Cu>X
9、X、Y、Z为三种金属,已知①X+H2SO4=XSO4+H2↑ ②Y+2ZNO3=Y(N03)2+2Z 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则下列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 )
A.Fe Cu Ag B.Cu Hg Ag C.Mg Zn Fe D.Fe Ag Cu
10、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等质量的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线(两圈不接触),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11、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等浓度稀硫酸反应(A、B、C三种金属元素在生成物中都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B>A>C????????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C
C.相对原子质量:A>B>C
D.消耗硫酸的质量:A>B>C?????????????
12、某化学反应可以用X+Y→M+R表示.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X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Y为金属,则该反应一定生成氢气??
C.若X为紫红色金属,则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时一定生成蓝色溶液??
D.若X和Y的质量之和为10g,则生成M和R的质量之和一定是10g
13、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4、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他们用此装置,选择了甲、乙、丙、丁四种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30 s内从导管口冒出的氢气泡多少,记录在下表中。(“+”越多表示产生的气泡越多)。
如果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铝、铁、锌中的一种,则丁最有可能是(??? )
A、镁?? ???????B、铝??? ??????C、铁?? ????????D、锌
二、填空题
15、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做????? 反应。
16、在空气中,铝的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 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 。
17、材料: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Ni+H2SO4═NiSO4+H2↑. 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1)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
18、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确定R的成分,请你一起完成:
(1)请将银、镁、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2)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 .
(3)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再进行 (填写一种实验操作方法),得到溶液和铜.然后往溶液中加入洁净的锌片,锌片表面有金属析出,则R是 .
(4)写出金属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19、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进行金属性质的探究。
(1)装置A中的溶液不同时,可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
①若将铁片浸入溶液中,片刻后观察到铁片上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②若将铁片浸入溶液中,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装置B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装置B中金属片和溶液中的溶质应分别选择什么物质?(写出一组即可)
20、.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金属X是 ,判断的理由为?????????? .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 .(答一条即可)
21、如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 .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 (填a或b或c),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 ????? 接触.
(3)C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会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三、实验,探究题
22、利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1)实验①的目的是??????????? 。
(2)实验①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溶液甲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
(4)实验③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
23、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
(2)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 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
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②将B中剩余固 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④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
⑤检查气密性.
上述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 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
(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 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 ;
(5)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四、计算题
24、现有黄铜(Cu﹣Zn合金)26g与100g稀硫酸在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25.8g
求:(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g。(2)黄铜中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25、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30 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产气体的质量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 10 10
生成氢气质量/g 0.04 0.04 0.02
(1)共制得氢气多少g。??? (2)第二次所用10g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26、某化学活动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一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称取了5.7g钢样品,投入装有50.0g稀硫酸(足量)的烧杯中(烧杯质量也为50.0g,样品中杂质不与酸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 1 t 2 t 3
烧杯和药品质量/g 105.7 105.6 105.5 105.5
(1)反应中产生氢气?????g;
(2)这种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
(3)有同学提出:在氧气中灼烧钢样品可使碳变为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灼烧后钢样品质量会减轻。可是他们将一定量的钢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许多。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D;3、C;4、A;5、C;6、B;7、B;8、D;9、A;10、C;11、C;12、C;13、B;14、C;
二、填空题
15、置换
16、氧化铝? 氧化
17、【(1)金属材料;(2)Ni+CuSO4═Cu+NiSO4.
18、(1)Mg,Fe,Ag;
(2)银(或Ag);
(3)过滤;铁(或Fe);
(4)Fe+H2SO4=FeSO4+H2↑;置换.
19、(1)①CuSO4 等。
②Fe+2HCl = FeCl2 + H2 ↑等。
(2) Fe、Ag、CuSO4 等。
20、(1)铁;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2)锌比铁活泼.
21、(1)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填: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因b处与水和氧气同时充分接触,所以最易生锈.故填:b;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3)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填:Fe+CuSO4=Cu+FeSO4.
三、实验,探究题
22、(1)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 (2)铜片表面逐渐变红,溶液逐渐变蓝
(3)合理即可??? (4)合理即可
23、(1)除去氧化膜;
(2)⑤①④③②,保证 C、D 液面相平;
(3)Zn+H2SO4═ZnSO4+H2↑;
(4)×100%;
(5)偏小.
四、计算题
24、【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气的质量=26g+100g﹣125.8g=0.2g;故填:0.2;
(2)设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0.2g
x=6.5g
黄铜中铜的质量=10g﹣6.5g=3.5g
25、(1)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0.04g+0.04+0.02g=0.1g
(2)19.6%。
26、(1)0.2
2) 解:设铁的质量为X。
Fe + H2SO4 == FeSO4+ H2↑
56?????????2
X ????????0.2g
???? X=5.6g??
×100%=98.2%?????
(3)因为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的质量。(1分)(其它合理的答案也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