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进一步掌握积累文言词的方法。
2.能够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及微课,准确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获得启迪,同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
3.利用现代文阅读知识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叙事之精妙和孙权劝学艺术之高超,培养阅读、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4.抓住线索,利用提示,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2. 理解文章语言简洁的特点和孙权的劝说艺术。(范例引领)
3.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的调动,特别是中下水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任务驱动)
三、教学方式、方法
朗读法,微课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资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孙权劝学》自主学习任务单(附录一)、《孙权劝学》课堂训练展示学案(附录二)、微课:《孙权劝学》。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一课时用于自主学习;另一课时用于课堂的训练展示,以达到知识的内化。
六、教学过程
(一)课时小目标
1. 能够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及交互式微课,掌握重点词语,准确翻译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熟读课文,初步背诵全文。
(二)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三国名将关羽,相信大家都熟悉。可是你知道是谁使他大意失荆州呢?对,是吕蒙。吕蒙是苦孩子出身,在军队中勇猛善战,屡建战功。但是才疏学浅,是吴下阿蒙,那么,是什么让他具有了使关羽败走麦城的才干呢?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探究其中的秘密。
2.下发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按照《孙权劝学》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和步骤,利用教材、文言文字典以及手机观看微课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孙权劝学》自主学习任务单详见附录一。
3. 在学生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后,播放微课进行助学,纠正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先看一遍,还不能完全明确的学生可以到备用电脑上再次观看,也可向同桌或小组同学求助,做好笔记。
4. 小组合作,把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通过微课助学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长整理上交给老师。
5.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阅读教材的方法、完成任务单的方式、速度和程度以及观看微课的状态、小组合作的时间、状态等,相机做出反馈和指导,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6.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自学进行反思:学习中主动性如何?任务完成得怎样?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7.巩固任务单上的内容,并试背课文。
附录一:
《孙权劝学》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
2.达成目标:
①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解决生字词,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书下注释和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及重点句子的意思并能准确翻译全文。
③能够理清文章的层次,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并能够根据提示背诵文章。
3.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疑难解答——自学测评——进阶作业——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二、学习任务
自学指导一:
请认真阅读“达成目标”部分,清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要求。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先进行“教材自学”,默读“导语”部分和书下注释,了解本文内容和相关的作家作品常识。然后完成下列内容。
1.本文记叙了__________,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
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____(朝代)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主持编撰的一部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到______共1362年间的史事。
自学指导三:
3.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严格按照下面的任务步骤要求翻译课文、订正答案,掌握重点词、句的意思。
4.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并用“/”画出停顿之处,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订正加点字的读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 )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5.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及语言环境,边读边翻译课文。在第一行写上加点词和加横线的词的解释,在第二行写上句子的意思。
①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⑤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⑥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又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词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1)卿今当途掌事,不可不学。( )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自学指导四:
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
7.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请指出起止,并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
8.根据下面的提示,找出文中的语句。并据此背诵全文。
(1)表现孙权善劝。
①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初,权谓吕蒙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面对吕蒙的推托,孙权现身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吕蒙学的结果。
①鲁肃 “与蒙论议”,由衷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吕蒙面对鲁肃赞叹,自豪调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余韵悠长
9.微课助学:观看微课:《孙权劝学》,订正第4、5、6、7、8题的答案并把重点记录在教材上。把自己还没有解决的记录到“困惑与建议”栏。
自学指导五:合作交流
小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达成共识的或仍无法解答的由小组长负责整理好在下课时交给老师。
三、困惑与建议
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尚未解决的困难,以及给教师的教学建议。
四、自我评价
从学习的自主性、任务的达成度、还有何可改进等方面进行。
附录二:
《孙权劝学》课堂训练展示学案
训练点:
1.学习分类整理积累文言词。
2.感受孙权劝说之妙和本文叙事之巧。
学习活动一:疑难问题解答。学习活动二:自学测评。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翻译9和10这两个句子。
1.权谓吕蒙曰:
2.卿今当途掌事,不可不学:
3.孰若孤: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蒙乃始就学:
6.及鲁肃过寻阳:
7.非复吴下阿蒙:
8.即更刮目相待: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10.蒙辞以军中多务:
二、完成下列填空题,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本文记叙了(? ? ? ? ? ??? ? ? ? ? ?)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次(从开头到“_____________”):写(? ? ? ? ? ? ? ??)。
第二部分(余下部分):写(? ? ? ? ?)。
学习活动三:进阶作业
一、解释加点的词学习归纳整理词语的方法。
(一)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古今异义词????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三)一词多义
1.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 )??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 )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 )
2. 治: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
3.若: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③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4.乃:
①蒙乃始就学(??????? )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何: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6.为: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 )
7.遂:
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②遂成枯落(??????? )
二、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写作特色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完成表格。
1.由小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注意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2.说说这些对话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你从人物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目录 ★
课文人物 描写方法? ? ? ? ? ? ? ???语气特点? ? ? ? ? ? ? ? ?个性特点? ? ? ? ? ? ? ? ? 得到的启示
孙权
鲁肃
吕蒙
(二)全文紧紧围绕“孙权劝学”展开叙述,体现了孙权的善劝。那么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的呢?孙权劝学的结果又是如何呢?请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
学习活动四:展示总结
小组讨论展示,教师总结,学生根据教师板书,订正答案,记笔记。
学习活动五:当堂检测
一、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表现出的态度、情绪。表现这种态度和情绪的语气是多种多样的,表达这些语气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就汉语而言,使用语气词来表达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表达语气的手段。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语所表达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二、文章为何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自我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方法)?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那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