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胞增殖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6-02 10: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增殖》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重点讲述细胞增殖的周期和连续分裂的过程,是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在期终考试、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时细胞增殖的第一课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包括概念、过程和意义。细胞增殖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精确的过程,知识点比较抽象,应该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并建立主观、理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以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有丝分裂的四个时期的特点和描绘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曲线上,最后,总结有丝分裂的概念和意义。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展示,让学生自主建构模型,突出了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三章第二节中已经学习过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换关系,这些知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 应该以其所知喻其不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细胞增殖的了解非常少,对于由受精卵发育成人体,一个细胞增殖为1014个细胞,学生知道其中有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但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是不同的概念,应给学生解释清楚。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二、能力方面:
1.描绘曲线图,解释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 通过自学、讨论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态度
2. 通过图像的解读和描绘曲线图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探讨:
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象和老鼠的区别吗?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发表观点。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的差异。展示植物幼苗发育到植株和小孩发育到成人的图片,提出问题:在发育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了什么变化?向学生提出问题人是由什么发育成的?答:受精卵。那么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含有1014个细胞的成人,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细胞增殖。学生再进行思考和讨论,发表观点。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量在增加。那么哺乳动物如何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拥有成千上万个细胞的呢?带个问题的思考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堂 -----细胞增殖。
多媒体展示阅读提纲:
1. 细胞周期的概念,包括几个阶段
2. 有丝分裂的概念,包括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具有什么特点?
3. 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图形,总结每个时期的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尝试绘画变化曲线
4. 总结有丝分裂的意义
一、 细胞周期:
教师活动:
1.概念:细胞分裂活动具有周期性,什么是周期性?提出问题,细胞分裂后会造成细胞内物质,特别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减少吗?说明细胞周期分为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阶段。过渡到分裂间期。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填写学案
间期和分裂期经历时间的比较,得出结论: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用两种方法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二、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师活动:
1.分裂间期:细胞间期细胞的生命活动,强调DNA的合成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复制)。回顾染色质的组成(DNA和蛋白质),用动画的形式描述染色质丝的复制。
引导学生思考:分裂间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复制)、分裂期的生理意义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平均等分)
学生活动:观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时间比例图,得出结论。
2.分裂期:
教师活动:
播放动画,让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有感性的认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填空,并对前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教师活动:前期:展示图片,比较间期和前期的变化:
染色质螺旋,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核仁、核膜消失。
归纳为“膜仁消失现两体”展示图片,明确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染色质、DNA、
着丝点等名词的概念和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填空,并对中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教师活动:中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
说出中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强调染色体的运动。
归纳为“形数清晰赤道齐”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填空,并对后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教师活动:后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
说出后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强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归纳为
“粒裂数增均两极”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填空,并对末期的特征进行表达。
教师活动:末期:展示图片和引导性填空题,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
说出末期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归纳为“两消两现膜内陷”。
教师活动:再次播放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进行巩固。
三、总结:
学生活动:画出有丝分裂的各时期的图片,染色体的形态,填写
表格和画出规律曲线
1.有丝分裂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
3.有丝分裂的概念:
有丝分裂是指:
四.意义
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 经过 之后,精确地 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 ,因而在细胞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 。可见,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 有重要意义。
<达标检测>:详见学案
板书设计:细胞增殖
(一)细胞周期 (二)分裂过程 (三)意义:
1.概念: 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2.阶段:分裂间期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分裂期 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粒裂数增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膜内陷
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P84 第1--4题
选做题:课本P84 第9题
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图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主要变化,提升理性认识生物学常用图解来解释与阐述生命活动的现象、原理、规律等。图解是模型方法的应用;模型能提供观念与印象,将抽象的,不易观察的有丝分裂变化过程以图解的方式具体化、形象化,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的实质的掌握。
二、多媒体动态演示有丝分裂课件,加深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多媒体可见也是一种模型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事物的本质以理想化的方法建立的一种模型,能给学生一个更直观、具体的视角维度,从声、色、形及动态等多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
三、用线段模拟有丝分裂中的主要行为变化,对已构建的有丝分裂知识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和重建要完成这个模拟实验,学生必需动脑动手,以这种外显的方式来对自身已具备的有丝分裂知识进行再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与思想的教育。
3.表示方法:
b
b
a
b
a
线段法:
圆周法: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
5%-10%
5%-10%
末期:
5%-10%
分裂间期:90%-95%
2.阶段
分裂期:
5%-10%
前期:
5%-10%
后期:
5%-10%
中期:
5%-10%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间期








分裂期
DNA
染色单体
染色体
数目
位置
形态
示意图
4N
2N
数量
时期
染色体
DNA
分裂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