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高考考前自主复习指导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广东高考考前自主复习指导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6-03 09:44:00

文档简介


生物自主复习指引(一)
2010年广东高考方案发生变化,将采用“3+文/理科综合”的新模式。理科综合试题往往具有题量少、分值大、考点覆盖率低(相对于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而言)、综合性强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高中理科综合复习的模式必然是一种海底捞针式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帮助考生以最快的速度从“茫茫考点”当中捞取“有效之针”本文依据考试大纲以七个架构作经纬,主干知识为节点构建知识网络,细述知识点,给考生一个清晰思路应试,受篇幅所限,不能面面俱到,只能追求“画龙点睛”的效果。同学们在考前浏览一下就可。
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
知识架构
考点细品
一、物质基础与蛋白质
1.考点
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近几年全国卷及各地考卷常常涉及,所占比分不多,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考点为:(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分析与比较;(2)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含量与作用;(3)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分析,主要是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过程中有关情况辨析;(4)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差异及不同功能归纳比较。其中蛋白质是细胞物质基础的重点,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与其他相关知识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展望2010年命题,上述几方面仍将是重要的测试点。对于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作用及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能会以实验简答题形式出现。
2、指导
本专题考题难度一般不大,对于脂质、糖类、核酸、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类别、分布、功能可以列表仔细比较。也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其他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综合能力。比如以糖类为核心,可以整合以下相关知识点:(1)糖的类别与分布;(2)糖类的鉴定;(3)血糖的平衡;(4)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红细胞的方式;(5)植物的糖代谢(光合作用);(6)生物的糖代谢(呼吸作用);(7)五碳糖——理解ATP与核酸的分子结构;纤维素——理解细胞壁的结构;糖被——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细胞癌变容易扩散。下面以蛋白质为例子进行“抛砖引玉”。
3.知识建构
二、结构基础与细胞器
1.考点
细胞的结构基础主要反映在细胞知识上,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识图作答题,非选择题考点主要集中在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上。主要考点为:(1)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及原核生物举例;(3)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4)各种细胞器结构与功能,其中细胞器的考查是重中之重。
展望2010年高考,仍将会表现为题型多样,但多以选择题及简单的分析说明题为主,该部分命题多以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综合题为主。主要体现在:有关生物结构及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功能、细胞亚显微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与适宜条件下可以完成的生理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的作用等、物质运输与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等。因此在今年高考中本专题内容以及以本专题内容为纽带,将各部分知识点融为一体考查的题目,是重点内容之一。
2.指导
以动植物细胞模式图为背景,进行知识的拓展与整合。比如对于细胞膜不仅仅弄清楚它的组成成分,还要搞清楚其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功能(选择透过性膜);了解常见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对于八种细胞器不仅要列表比较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特点(特别是叶绿体与线粒体是重中之重),而且要对各种细胞器的类别、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行总结归纳。至于细胞核则要明确其各组分与功能(核仁——与核糖体产生有关;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物质交流与信息传递的通道)
3.知识建构
归纳一:细胞器的分类
归纳二:各种生物膜之间的关系
三、结构基础与细胞增殖
1.考点
主要是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及减数分裂。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较为常见。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常常综合,根据坐标曲线图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并判断出是染色体还是DNA的变化曲线,同时区分不同区段代表哪一分裂时期,常以简答题形式考查。主要考点有:(1)细胞周期的概念;(2)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4)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的变化曲线;(5)有丝分裂各期图像的识别;(6)有丝分裂的重要的特征及意义;(7)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8)细胞癌变的特征及诱因;(10)细胞衰老的过程及特征;(11)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特点;(12)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比较;(1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象的识别。
2.指导
需要熟悉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各时期的图象识别、各时期染色体数目、
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规律(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熟练掌握有丝分裂有助于减数分裂的学习)。重点需要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对于细胞的癌变、衰老、凋亡的原因与特征也可以列表加以比较。
归纳一: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对二倍体而言)
归纳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曲线变化图(假定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a,染色体数目为2N)
(1)判定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曲线:看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在同一直线上的为有丝分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为减数分裂。(图3与图4或图1与图2)
(2)判定是染色体还是DNA的曲线:看染色体或DNA暂时翻倍的时间,翻倍的时间在间期,且线条是倾斜(DNA的复制需一定时间)的为DNA;翻倍的时间在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是突然翻倍(着丝点的分裂是瞬间的)的为染色体。(图2与图4或图1与图3)
归纳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形判别
现以二倍体生物(2N)为例,说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形判别方法:
注意:上面的图形判别方法只适合二倍体生物。
归纳四: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复习的时候注意与选修三“胚胎工程”专题里面的第一节知识相联系
四、结构基础与细胞工程
1.考点
本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等,主要考点为:(1)细胞的全能性;(2)植物组织培养;(3)植物体细胞杂交及应用;(4)动物细胞培养与融合;(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细胞工程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几年高考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也有的以实验分析题形式出现。今后高考命题在应用细胞全能性原理解决动植物细胞工程问题上将是热点内容。
2.指导
对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要引起高度重视,这个考点高中教材出现了三次。(必修一第六章、选修一专题3、选修三专题2)。对于植物细胞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等容易混淆的考点应该列表比较。
3.知识建构
归纳一: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归纳二: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特别提醒:动物细胞融合操作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用多孔板筛选,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生物自主复习指引(二)
细胞的新陈代谢
知识架构
考点细品
一、细胞代谢与酶、ATP
1.考点
本专题包括新陈代谢与酶和ATP的关系等知识。近几年高考中这部分内容亦是出题的热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考点为:(1)酶的特性及概念;(2)酶的高效性及专一性的实验证明、分析、结论等;(3)酶的发现及结论;(4)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5)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中,物质和能量变化及反应式。对于以酶为背景的开放性实验题,学生要引起重视。
2.指导
对于酶的概念(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化学本质(蛋白质,少数RNA)(注意与激素、蛋白质进行比较)、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条件的温和性)、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曲线图分析)。也可以高中教材学过的酶为辐射点,进行发散训练,整合教材。至于ATP主要明确其分子结构的含义(AMP与RNA的基本单位有什么关系?)、ATP的水解和生成(不是可逆反应)。
3.知识建构
归纳一:以高中教材学过的酶为辐射点,进行整合训练
归纳二:掌握ATP的结构含义
例: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指出四副图中“A”的含义
①:一磷酸腺苷;②:腺嘌呤;③: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二、细胞代谢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1.考点
本专题包括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细胞呼吸等知识。近几年高考中这部分内容亦是出题的热点,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作用常以识图分析或实验设计等简答题形式出现。主要考点为:(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反应式;(2)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密切联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联系的有关计算;(4)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5)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6)光反应、暗反应中物质变化、能量转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7)、温度、光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改变后,引起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葡萄糖等的变化,以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8)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元素的来源和去向;(9)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所吸收的光谱及作用;(10)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所需条件、进行场所及产物等;(1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的综合题型;(12)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的分析;(1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应用;(14)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呼吸作用的关系;(15)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与水分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联系的综合题型,考查与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有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展望2010年命题,以考基础知识为主的选择题形式还会出现。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的考查题目,简答题设置是主要形式,难度往往比较大。
2.指导
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物质跨膜运输都很重要,考生除了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并举例、细胞水分进出的原理、细胞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比较等等,更要注重难点的突破,比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计算、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等等。
3.知识建构
归纳一:相关计算
图解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1)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植物的有关有机物的量:
有机物积累量=光合作用产量-呼吸消耗量
净光合速度=实际光合速度-呼吸速度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当光照强度为0时,O2的消耗量=的产生量=有氧呼吸强度
(2)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生物的有关气体体积:
耗氧量=有氧呼吸产生量
无氧呼吸产生量=总产生量-有氧呼吸产生量(耗氧量);
特别提醒:
(1)对于绿色植物来说,由于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在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光下测定的值为净光合速率,而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2)呼吸作用的底物一般是葡萄糖,以葡萄糖作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的O2和释放的的量是相等的,但如果以其他有机物作为呼吸底物时,吸收的O2和释放的的量就不一定相等,在计算时一定要写出正确反应方程式,并且要正确配平后才进行相关的计算。
归纳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1)从反应式上追踪元素的来龙去脉
①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②有氧呼吸反应式
(2)从具体过程中寻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归纳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单因子)及其在生产应用上的分析
生物自主复习指引(三)
遗传、变异、育种和进化
知识架构
考点细品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
1.考点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等。近几年高考题型有选择题,但占比重较大的往往是以实验设计、图表分析题等多种形式出现的考题。主要考点有:(1)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DNA、mRNA中碱基计算;(3)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法研究DNA复制过程及特点;(4)DNA、RNA中的碱基及蛋白质中氨基酸之间的互补配对及数量关系;(5)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组成、位置及数量关系;(6)基因的表达与中心法则。各个考点均可以统一在中心法则下。
展望2010年命题,遗传物质基础部分,由概念考查向分析证明发展,命题的总趋势是从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填图题向实验设计、图表分析、有关计算发展。
2.指导
以中心法则为突破口,将遗传物质的证明、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转录与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相关知识整合起来。需要突破的难点主要是“遗传物质的证明”三个实验关系的理解(逐步递进,层层深入)、与DNA分子结构、复制、基因表达相关的计算。
3.知识建构
相关计算(计算是以理解DNA结构、复制以及基因表达的过程为前提的,以计算为突破口进行知识整合)
(1)双链DNA分子及其某条单链和转录生成的mRNA中碱基比例关系
(2)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数量计算
某DNA分子中含某碱基a个,则:①复制n次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②第n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
碱基种类及比例的运用
(3)由核酸所含碱基种类及比例可以分析判断核酸的种类:若有U无T,则该核酸为RNA;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一般为双链DNA;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为单链DNA。
(4)设某DNA分子的两条链均用放射性元素标记,置于无放射性的环境中复制n次后,则:
含有放射性的DNA占总数的;含有放射性的链占全部子链的。
(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对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进行控制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都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关知识可以总结出关系式:氨基酸数=
1/3m RNA的碱基数=1/6基因中的碱基数。
(6)在双链DNA及其转录的RNA之间:在碱基数量上,a链上的(A+T)=b链上的(A+T)=
RNA分子中(A+U)=1/2DNA分子中的(A+T);a链上的(G+C)=b链上的(G+C)=RNA分子中(G+
C)=1/2DNA分子中的(G+C)。
二、遗传规律
1.考点
内容包括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及伴性遗传,主要考点为:(1)孟德尔工作成就及获得成功的原因;(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测交验证;(4)基因自由组合的实验及理论解释;(5)基因自由组合的实质:测交实验的验证及实验结论;(6)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7)分析遗传系谱,判断遗传方式(常、性染色体,显、隐性基因)分析基因型、表现型,计算遗传几率;(8)由亲代表现型、基因型推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9)由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推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10)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新材料新情景,设计实验对生物的性别或性状加以鉴别或验证遗传的基本定律;(11)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混合题型及几率计算。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高考出题的热点内容,近几年的高考对它的考查试题形式主要以选择题和遗传分析题出现,随着遗传工程研究的深入,考查这两个定律在育种上的应用及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至于伴性遗传实际上也是符合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而自由组合方面的问题通常可以利用分离定律加以解决,因此对于遗传规律的应用关键在于深刻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
展望2010年命题,极有可能出现遗传方面的设计分析题,难度比较大。
2.指导
高中阶段的遗传题目,不管是开放性的设计题目,还是一般的常规题目,总结起来不外乎解决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显隐性判断,另一个问题就是“正反推”问题。只要熟悉一对等位基因各种情况(配子、结合方式、分离比、表现型、基因型等),多对就是在每一对等位基因的基础上利用乘法原理相乘即可。至于伴性遗传,只是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往往与性别伴随相传,其规律同样合乎分离与组合定律。因此对于一对等位基因的“两大问题”是我们解遗传题目的金钥匙。
3.知识建构
归纳一:判断显隐性(人类系谱图的口诀也可由此推出)
归纳二:1对等位基因的正反推导
正推:已知亲本组合推论各种后代情况
逆推:已知后代情况推论亲本组合
归纳三:自由组合问题如何化归为分离定律问题——乘法原理
三、突变与育种
1.考点
本内容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主要考点为:(1)基因突变的概念、种类、原因;(2)基因突变的实例分析;(3)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4)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特点;(5)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特点及应用;(6)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可遗传变异与进化、生态等知识的综合性题型。
近几年高考对这部分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形式,也有结合遗传定律知识共同设问考查,命题估计还会是这种形式。
展望2010年命题,以农业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多个重要知识点,如基因工程,遗传变异,激素调节等,希望考生引起注意。
2.指导
内容繁杂,概念比较多,要注意同类知识点的比较,建立知识框架。比如对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比较:适用范围、类型、发生时间、产生结果、镜检效果、本质、条件、特征、意义、发生可能性、生产生活应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事例、相互联系等方面加以比较与总结。单倍体、多倍体、染色体组等概念需要辨析,特别是要学会正确的判断染色体组数(根据细胞图中的染色体数目、形态或者基因型等)。各种育种方案要进行深度总结,熟悉各种育种方案的优缺点。
3.知识建构
不同育种方法的归纳与比较
四、生物进化
1.考点
内容包括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有关计算等内容。主要考点为:(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基因频率的概念、计算及其与进化的关系;(3)物种、隔离的概念及物种形成的方式;(4)本节内容与遗传变异、生态相联系的综合题型。其中,利用哈一温定律计算基因频率方面的习题是难点,考生可多加训练。
2.指导
考查基因频率计算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各主要观点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达尔文进化论与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优缺点要进行比较。
3.知识建构
基因频率和突变率的计算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①基因频率=某种群中某基因的数目/该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总数
②基因型频率=某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
③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转换
设一对等位基因为A和a,其频率分别为p与q(p+q=1)。亲代AA和aa自然交配后F1代具有AA、Aa、aa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如下列公式:
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aa的基因型频率为,产生A配子频率为:,产生a配子频率为:。可知F1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上式揭示了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使用它时,种群应满足以下5个条件: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没有自然选择。满足上述5个条件的种群即处于遗传平衡。
(2)种群基因突变率的计算
每一代出现的种群突变数=种群个体数×每个个体基因数×每个基因的突变率

生物自主复习指引(四)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架构
考点细品
一、植物激素的调节
1.考点
本专题的内容主要涉及植物激素的调节。在植物激素中,生长素是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常以选择题或图形分析题形式出现。主要考点为:(1)设计实验验证生长素产生部位及功能发挥部位;(2)设计实验验证光与生长素的关系;(3)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方向及运输方式;(4)无子果实的培育原理;(5)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6)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其中与生长素相关的实验设计是重难点。
2.指导
本内容虽然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中占的比例不大,但生长素的发现的实验,给学生展示了科学家实验设计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验手段。从能力立意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实验分析题来考查是今后考试的方向,结合选修模块中的植物组织培养等将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另外对于其他激素的作用与相关的应用要进行了解。
3.知识建构
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的因素
(1)单侧光
(2)地心引力
(3)人工方法
f.幼苗横置类
g.失重类: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而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
二、人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考点
展望2010年命题,今后这方面的命题考查,主要还是以选择题形式为主,包括简答题中亦会有选择题形式,另外识图分析和实验分析的简答题形式考题也是命题的重要形式。主要考点为:(1)设计实验:如设计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2)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与其他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间的调节与反馈性调节作用;(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缺乏症;(4)水盐平衡、温度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5)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中的传导;(6)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8)与生物实际、临床实际相联系的实例分析。
其中各稳态的调节是难点;(9)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10)过敏反应与二次免疫应答;(11)各种免疫细胞等。
2.指导
人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对于各种激素的化学本质、分泌器官、生理功能要掌握。神经传导方式(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神经细胞之间单向传导)、突触结构与突触小体的区分、各种大脑功能障碍(S、V、W、H四区)需要加强复习。各种稳态平衡的调节、免疫过程则是难点需要反复突破。
3.知识建构
(1)水平衡调节 (2)血糖平衡调节
(3)体温调节
(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比较及关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