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10年高考最后阶段备考指导和高考猜题(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江门市2010年高考最后阶段备考指导和高考猜题(生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6-02 13: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下阶段备考建议
进入五月,备考普遍进入查漏补缺和自复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议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挖掘潜力,提升得分能力。主要做法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优先考虑高考主干知识及得分较低的知识板块及能力项目的复习,对得分较好的板块也要看有无潜力可挖,争取做到每分必争。
2、强化经典,错题重做。对前阶段学生做过的题目,教师应该重新审阅一次,挑选一些经典题以及涉及主干知识、热点知识的题目让学生在自复阶段重做,将重做经典题与回归教材结合进行。另外,指导学生对所做的各次大考的错题重做,总结错误的原因,了解自己在知识或能力方面还存在哪些缺陷,争取在最后几十天的冲刺中努力赶上。
3、对学生自复给予明确的指导,指导学生在回归课本的同时每天做适当的练习,保持解题的题感。
4、加强个性化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利用自复阶段学生自主支配时间较多的特点,教师主动出击,加强对临界生的个别辅导,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开展疏导工作,争取使学生能以平和的心态应对高考,考出自己的水平。
5、要回顾课本,加强薄弱环节复习,特别是高频考点复习。在临近高考的20天里,应侧重复习自己易错、易混、易忘的知识点,另为从多次模拟试来看,有些知识点是反复出现,因此在这一阶段,还要回顾教材,着重巩固好高频考点,以使这些知识的储备和提取达到最佳状态。
6、积累答题技巧。基本功欠缺是考生丢分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是卷面书写不规范,如不用专业术语描述现象和给出结论,数值缺单位,有错别字,文字组织凌乱,语言情绪化,机械照搬,缺乏知识与习题的有机结合等,在这段时间就应该认真自查并努力改正,如遗传图解的规范化书写、遗传学符号的正确使用等,都要规范化要求,通过典型例题强化训练。
7、充分利用好教师资源。
请同学们要利用好教师这一优越的资源,确实遇到疑难自己解决不了的,要多问,不仅能够避免时间的浪费,还能起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无论你成绩好还是成绩差,只要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很乐意为大家解答。
8、学会调适,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做一些的体育运动,做运动时应选择一些强度比较轻的运动,如慢跑、健美操、跳绳、羽毛球等,千万不要做一些激烈的运动,以免伤及机体,得不偿失。
关注: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学习时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热点比如低碳生活;全球暖化;绿色广州、绿色亚运;新型能源、环保农业;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垃圾分类、可以联系的还有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蛋白质的知识;血糖与糖尿病;细胞呼吸与农业生产、果蔬和粮食种子的储存。健康、疾病部分:内环境稳态,传染病与免疫,艾滋病、甲流等等。实验部分:(1)回顾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表达细节(2)教材实验识记。选修(选修3为主)识记。
附题
一、单选题
1.有关下列各图所示生物学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出现的频率,A点比B点高
B.乙图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该病的致病基因只可能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丙图中,植物净光合作用最高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
D.丁图中,曲线表示动物肌肉细胞内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2.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3.下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下图2是人们绘制的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4.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与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方法有明显差异
B.植物茎尖细胞分裂能力强,离体培养时不需要脱分化就可直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C.单克隆抗体既可通过动物细胞工程生产也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
D.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包括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
5..下图中图一表示的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表示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则图一中时间a、b、c、d依次发生了图二所示的哪项生理活动
A.(1)(2)(3)(4) B.(4)(3)(2)(1) C.(3)(4)(1)(2) D.(3)(2)(4)(1)
6.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
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得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
7.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应用中,对人类不利的是
A.制造“工程菌”用于药品生产 B.制造“超级菌”分解石油、农药
C.重组DNA诱发受体细胞基因突变 D.导入外源基因替换缺陷基因
二、双选题
8.图表示植物体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及物质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代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三碳化合物,
Y物质可代表丙酮酸
B.①、④过程可以产生还原性氢,②过程需
要消耗还原性氢
C.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中
D.在进行①②③④四个过程的场所均可发生遗传物质的变异
9.下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Ⅱ7的基因型为DDXeY或者DdXeY
C.Ⅲ13所含有的色盲基因来自Ⅰ2和Ⅰ3
D.Ⅱ7和Ⅱ8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几率为1/8
10.科学家将控制某药物蛋白合成的基因转移到白色来亨鸡胚胎细胞的DNA中,发育后的雌鸡就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在每一只鸡蛋的蛋清中都含有大量的药物蛋白,而且用这些鸡蛋孵出的鸡,仍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据此分析
A.该过程运用了胚胎移植技术 B.这些鸡是转基因工程的产物
C.该种变异属于不定向变异 D.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三、非选择题|
1.下图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细胞很微小,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
为20~30微米。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
越大,有利 。
(2)此图中能ATP产生的场所是 (填标
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标号),存在于 (填标号)中的遗
传物质所控制的遗传现 象不符合孟德尔遗传
规律。
(3)若这是T细胞,则它的成熟场所是________
它除了能攻击靶细胞外还能分泌__________。
(4)若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此细胞,则培养液中通常应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_______________等成分。
(5)人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约有50%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你认为人的表皮细胞中具有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吗?为什么? 。
(6)下列有关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细胞程序性死亡受基因调控
B.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内因是致癌因子激活了相关基因
C.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是生物发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D.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7)科学家的相关研究对于我们人类有何意义?有何应用价值?谈谈你的想法 。
2.下面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3示
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示人体骨髓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若图1表示人体生殖器官的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2)据图2中A细胞推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为____条。A细胞的名称是____,含有____个染色体组。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其正确的分裂顺序是_________。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最终形成的配子有____种。
(3)图3由III变化为Ⅳ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变化过程是_________。a、b、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Ⅲ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由Ⅲ变化为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肺炎双球菌细胞的结构与图1细胞相比,在细胞核方面应没有核仁、染色质及____,在其细胞质中应只有_____细胞器。
题目分析:该题通过三幅不同的图解,把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过程中有关细胞分裂图解、分裂期染色体行为变化(包括同源染色体)及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三者数量变化规律联系起来,图解与内容都体现了“综合性”与“思维大跨度”。所设计问题考核了学生的读图辨析能力与应用图解解答问题的能力,对不同知识内容的迁移与应用能力的思维跨度大、综合性比较强。
3.下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结构及相关的代谢过程。乙图表示某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丙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改变CO2的供应,物质A和物质B的浓度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线粒体中产生ATP用于_________,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
(2)乙图中M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在M点时,可以发生甲图中的哪些过程?
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
(3)乙图中在40℃~60 ℃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速率不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丙图显示,在光照下物质A和物质B的浓度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稳定。此时突然中断CO2的供应,A、B物质的浓度将发生变化。二氧化碳转化的第一个产物是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5)卡尔文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从1秒到数分钟)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秒的时间,二氧化碳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分析:题图较为综合,通过不同图解的组合,考核学生的读图辨析能力,运用图解解答有关光合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区别与相互联系等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问题既考核基础,又注重综合应用能力考核,体现了理综题综合能力的跨度。
4.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下图中文字所示);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见下图)。
①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有______________。②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然后分别处理:
培养基编号
A
B
C
处 理
第三步: 。
第四步: 。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
③通过你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不同,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即都是 。
5.图一、二、三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图四为某动物(2N=28)正常体细胞中
一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所示的过程是 。比较图一与图二,所需要的条件除模板有所不同之外,
和 也不同。
(2)图二所示的过程是 ,具有 和 的特点。
(3)图一中与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是 。
(4)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被命名为 。图三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 。(填序号)
(5)请根据图四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四中黑毛与长毛两个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否全部表达?
,原因是 。
②欲测定该动物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应测定 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
③基因的本质是 。萨顿和摩尔根分别运用 法
和 法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 的结论。
④若要分别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应选用的试剂是 和 。
⑤假设控制宽鼻的基因有1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最多不超过 个。
6.果蝇和豌豆都是良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下图中甲图是豌豆的部分染色体,R、r是决定豌豆粒形(圆或皱)的基因,Y、y是决定种皮颜色的基因;乙图表示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图解,A和a、B和b,C和c,D、d表示多对等位基因。
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选取豌豆做遗传杂交实验的材料,是因为
。甲图中的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守基因的 定律,原因是

(2)用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将得到的F1进行n次自交,得到的双杂合(RrYy)的豌豆所占的比例为 。
(3)用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能否研究基因的分离定律?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标》和《考试说明》都很强调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体现学习与研究生物学的思维与思方法,并加强实验考查(其中包括经典实验的考查)]
7.调查与统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依以下的具体运用中回答问题:
(1)某校兴趣小组调查了该校学生的红绿色盲和KS综合征(一种线粒体病)。
①不选择唇裂、青少年型糖尿病等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是
②现发现了一个女性KS综合征患者,则其亲代和子代中KS综合征的性状表现是:
;若另一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则她的亲代和子代中红绿色盲性状的是

(2)右图是对某种皮肤病患者家系调查的遗传系谱图:
(□正常男性、○正常女性、■男患者、●女患者)此病的遗
传方式是 。李哥与梅父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 。
(3)若需用PCR技术对李哥的DNA进行体外扩增,合成过程如


C过程需要的酶是 。PCR反应除提供酶外,还需满足的基本条件有:
。此过程包括 、 、 三步。
[高考中的“现学现卖”题、背景题都是在考验学生的自学能力,试题具有较广的知识覆盖面,常将选修本内容穿插其中]
8.下图1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图2是疫苗制备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填写字母):
(1)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 细胞。
(2)由图1可知,B和C细胞均由A细胞 而来。
(3)E和F经过③过程后,能直接发挥免疫作用的分别是 细胞和 细胞。
(4)图1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 ] (至少写出3种),而细胞识别的结构基础和物质基础分别是 。
(5)若该抗原为H1N1甲型流感病毒,某疾病防治研究所从甲流患者呼吸道细胞提取了H1N1甲型流感病毒,研制预防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疫苗,过程如图2。 过程①是____________,由DNA获得单个S基因需要___________酶,完成②需要________________酶。根据图1,写出基因工程生产的S蛋白疫苗注入人体后获得自动抵抗H1N1甲型流感病毒能力的过程。
9.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自去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某湖区湖滩地中的约几十万只田鼠,随水位上涨而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农田。
(1)某班生物兴趣小组欲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如果该农田范围l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0只鼠,第二次捕获48只,其中标记的有15只。则该农田此种鼠的种群密度是 。
(2)为研究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某同学尝试构建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
I、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研究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据此该同学总结出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田鼠的数量。)
①请补充完整此模型构建过程。
a. 。b. 。
②假设田鼠种群迁人初期为5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
N30=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3)对于湖区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田鼠。你赞成这一方案吗?为什么?请说出两点理由。(4分)
(4)A、B、C、D、E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 。
A
C
B E D
(5)下图为我省原来被始山林改成按树林:图中字母表示物种,经调查,原始林改种单一的桉树后,曾一度在林间爆发一种虫害,请用生态学原理作解释。 。

10.甲流(H1N1)在世界各地大面积蔓延,有些国家还出现了死亡病例。科学家已分离出H1N1病毒(一种RNA病毒)。某制药厂根据下面流程图生产预防和治疗甲流的抗体,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人体内的 细胞,促进d过程的常用诱导剂是 。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 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用培养基筛选出 (填特点)的D细胞用于培养。D细胞的名称是 。
(3)理论上,注射了该抗体的人群不能长期对甲流有防疫作用,试分析原因 。
(4)不同种动物的体细胞融合,相比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具有
等突出的优点。
(5)请说明单克隆抗体的主要作用 。
【解析】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病毒遗传物质的特点;比较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动物的体细胞融合的区别。考查了基础知识的识记、析图能力和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2010年揭阳市 “一模”
11.(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 。
(2)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产生的F4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 。
(3)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 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在理论上有 株。
(4)盐碱地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从而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玉米新品系。
①由导入耐盐基因的玉米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过程可以简要归结为:
玉米细胞 愈伤组织 根、芽 植物体。则A过程称为
,诱导这一过程的两种植物激素是 。
②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 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玉米植株的耐盐性。
特点:1、与必修内容整合出题。2、注意结合背景答题,不能死背书。
12、(2010年烟台市高三诊断性测试)玉米的光合效率较水稻的高,这与玉米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将玉米的这一种酶转移到水稻等植物上一直是植物生物学家的研究课题之一。但实践证明,常规杂交育种手段很难如愿以偿。最近,有人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法,将完整的玉米PEPC基因导入到了水稻的基因组中,为快速改良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开辟了新途径。
(1)玉米和水稻很难利用常规杂交手段杂交的原因是 。
(2)获得PEPC基因后,将其导入土壤农杆菌的质粒中,以获得重组质粒,请在下框中补充某DNA片段并画出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示意图。
(3)导入完成后得到的土壤农杆菌,实际上只有少数导入了重组质粒,可根据质粒中含有的 筛选出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
(4)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感染水稻细胞,即使感染成功,PEPC基因通过一定途径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但不一定会表达,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密码子
B.水稻中缺乏合成PEPC的氨基酸
C.PEPC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组中相邻基因的影响
D.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的PEPC基因被水稻的某种酶破坏了
(5)PEP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成功表达的标志是 。
(6)得到PEPC基因成功表达的水稻细胞后,科研人员常采用 方法获得转基因水稻植
株。
(7)如果转基因水稻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蛋白,将引起的安全性问题包括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A.生物安全 B.环境安全 C.食品安全 D.伦理道德问题
特点:1、和当前生物前沿科技相结合,
必修内容整合出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C 5.B 6.B 7.C
二、双选题
8.AB9.AC 10.BD
三、非选择题
1.(1)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运输(提高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2)6和11 6和8 6
(3)胸腺 淋巴因子 (4)动物血清
(5)有; 表皮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的基因是一样的 (6)AC
(7)(合理答案均可)理论意义:搞清器官发育、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调节作用应用价值:为某些重
要疾病,如:癌症、艾滋病、自身免疫病等的治疗提供方法
2.(1) C ABCD (2)8 次级精母细胞 2 D C和D C→ D→ B→A 4
(3)B→A b B 着丝粒(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⑧ ②
3.(1)提供植物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分);由基粒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2分)
(2)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或光合作用CO2吸收量等于呼吸作用CO2产生量或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或有机物积累量为零)(2分);a、b(2分)
(3)催化呼吸作用的酶更耐高温,(或催化光合作用的酶对高温更敏感)(2分)
(4)A (2分)
(5)缩短光照时间,当检测的化合物只有一种时,这个化合物就是第一个产物 (4分)
4.(1)①1、2、3组
②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而且这种转化是可遗传的
(2)①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
培养基编号
A
B
C
处 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说明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③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5.(1)转录 酶 原料 (2)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复制
(3)核糖和尿嘧啶 (4)中心法则 ①③⑤
(5)①不是 不一定(或不能) 当为杂合子时,隐性基因不能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有关(答出一点即可) ②15 ③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类比推理法 假说-演绎法
基因在染色体上
④二苯胺 双缩脲 ⑤333
6.(1)豌豆是严格的的闭花传粉植物,且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 因为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2)(1/2n)2
(3)能; 因为基因只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7.(1)①唇裂、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发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不便于分析并找出规律
②KS综合征女性的母亲和子女都是患者;色盲女性的父亲和儿子都是色盲
(2)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1
(3)TaqDNA聚合酶(耐高温DNA聚合酶) ;DNA模板、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 (写全才得2分) 变性 退火 延伸
8.(1)吞噬细胞 (2)分化 (3)效应T细胞 浆细胞
(4)B、C、D、E、F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5)逆转录 DNA连接酶 具有甲流病毒特征的S蛋白注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并呈送给T淋巴细胞,进而呈递给B淋巴细胞,后者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的人群即能抵抗H1N1甲型流感病毒入侵。
9.(1)标志重捕法 128只/公顷
(2)①a:第I步后应增加提出合理假设步骤:假设该农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种群增长不受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b:第II步后应增加: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跟踪统计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②N30=5000×(1.0147)30
(3)不赞成(1分)
理由:①会同时杀死其他动物(或降低生物多样性);
②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③引起环境污染;
④没有被毒死的田鼠由于得到了充裕的生活条件而大量繁殖,有再度大爆发鼠患的可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4)3.1X108 kJ(3分)
考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种群密度及能量流动计算结合起来是一道较好的复习题。
(5)原始林改种简一桉树林后,由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减少,食物链减少或缩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减,抵抗力稳定性下降,遇到虫害后即不能保持稳定,大部分植物被危害。
10.(1)B淋巴细胞(效应B) 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
(2)3 选择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杂交瘤细胞(杂交细胞)
(3)引起甲流的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意思相同则可)
(4)目的性强;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生殖隔离界限;意思相同即可)(任写
一点)
(5)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意思相同即可)
11.(1)基因突变 (2)7/16 (3)2n ddRR M/4
(4)①脱分化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②耐盐基因(目的基因) 一定浓度盐水浇灌(移栽到盐碱地中)
12.(1)玉米和水稻存在生殖隔离
(2)
(3)标记基因 (4)C (5)在水稻细胞中合成PEPC (6)组织培养 (7)AB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