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灯笼 课件+教案+作业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4 灯笼 课件+教案+作业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6 12:13:52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14张PPT。4 灯笼
课题
灯笼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识记有关吴伯箫的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深入理解文章题目“灯笼”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反复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整体感知作者的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角度感受灯笼对作者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读准字音
争讼(sònɡ)领域(yù)斡旋(wò xuán)静穆(mù)?
思慕(mù)怅惘(chànɡ wǎnɡ)褪色(tuì)熙熙然(xī)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领域:从事一门专门活动或一事业的范围、部类或部门。?
斡旋:调解周旋。?
静穆:安静而严肃。?
思慕:怀念;追慕。?
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褪色: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暖融融: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马前卒: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吗?你们元宵节的时候有没有去参加过灯会?想必,“灯笼”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伯箫写的《灯笼》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1自然段叙述了什么事情?有何作用?
玩火坑灯,燃滴滴金,放焰火,点烛……?
引出下方,为下方做铺垫。?
2.第10自然段写了哪些名将?有何作用??
霍嫖姚,李广,裴公。?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的马前卒”的誓愿。
3.最后一自然段表达“我”强烈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怀??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也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品味亮点词语】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试分析加点词语的用法。?
“挤着”,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缘分之多,使表达显得形象生动。?
【感悟精彩句子】?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本文回忆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文字自由流畅,通俗易懂。?
全文语言平淡,幽默而不荒唐,用一种闲适的笔调写出作者对旧历新年的态度,用一种洒脱的文风写出作者对政治文化的态度。?
2.结构严谨,多种描写。?
文章前半部分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作者对旧历新年的诸多烦恼,后半部分用语言描写,表现作者态度的微微转变,深刻地刻画出作者的对传统节日的无可适从。?
3.主题明确集中,内容广泛。?
全文以庆祝旧历元旦为主要内容,描写了旧历元旦时诸多的习俗,但暗含的内容广泛丰富,意在通过旧历元旦揭示守旧的传统文化与新的科学理论的对立。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物件,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小作文,200字左右。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课是作者对灯笼的一些记忆,让学生了解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课前就去搜集灯笼的一些信息,在课堂上互相讨论,让学生有话说,唤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课件32张PPT。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4* 灯 笼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认知“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重点)
2.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本文的语言,分析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难点)
3.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领会并学习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重点) 吴伯箫(1906—1982),原名吴熙成,山东莱芜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羽书》《难老泉》《黑红点》《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等。 本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略有改动。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内形势严峻,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其妄想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坚定,老百姓要求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散文《灯笼》,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形散:取材广泛自由,写作手法不拘一格神聚:表达主题明确集中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散文形散神聚争讼( ) 领域( )
斡旋( ) 静穆( )
褪色( ) 熙熙然( )
思慕( ) 可悯( )
锵然( ) 怅惘( )sònɡtuìmùyùmǐnmùwò xuán◆生难字xīqiānɡchànɡ wǎnɡ◆多音字( )挑担
( )挑拨挑tiāotiǎo( )答卷
( )卷起卷juànjuǎn◆词语解释争讼:因争论而引起诉讼。
斡旋:调停,调解。
静穆:安静庄严。
思慕:怀念;追慕。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褪色: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暖融融: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课文以《灯笼》为题,写了与“灯笼”相关的哪些事件?可分为哪几方面?提灯迎祖父上下灯学想象宫灯乡俗还愿挂红灯元宵观灯、猜灯谜族姊远嫁纱灯描红挑灯看剑乡村日常生活类;
乡村艺术表演类;
乡村年节欢庆类;
历史文化类。 “灯笼”在课文起怎样的作用? 起线索作用,串联各个材料,所有的叙事都与“灯笼”有关;“灯笼”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两种感情基调:深情,激情。对大部分段落描写早年乡村生活,充满深情;到最后延伸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出激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表现出最高亢、最激越的感情。 作者表达的情感,在全文各段中有怎样的变化? 1.找出课文中具有民俗意义的语句,分析“灯笼”所具有的的民俗文化的意义。乡村日常生活 第1段:大人管制小孩“玩火”,但他们自己“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第3段:“我”夜晚随大人去迎接进城归来的祖父,祖父“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 第5、9段:其他如在村里上灯学,“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以及“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等。“灯笼”与村民生活不可分离,给人以温暖。乡村艺术表演 第2段:“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第6段:“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灯笼”成为乡村艺术的重要构成,成为文化符号。乡村年节景象 第7段:“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 第8段:“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灯笼”装点了乡村的节日,带给村民快乐。历史文化 第7段:“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 第8段:“《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 第10段:“‘……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 第11段:“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灯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牵挂和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相关,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到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情怀。 结合文章,理解“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这句话的含义。 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观点态度。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引发了作者热切希望能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的愿望;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作者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保卫好自己的家园。引出话题——喜欢灯笼回忆往事抒发情怀——保家卫国提灯迎祖父上下灯学想象宫灯乡俗还愿挂红灯元宵观灯、猜灯谜族姊远嫁纱灯描红挑灯看剑喜爱灯笼
家国情怀 本文以自由的散文化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有孩童心性、亲人往事、乡情民俗、诗词典故等,从不同方面写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作者想要保家卫国的志向。1.以小见大
文中的“灯笼”是作者早年乡村生活中的微小事物,作者描写的祖父、母亲也是微末之人,记述的事件也都是细碎之事,在细小的事物中作者抒写了自己细微的情感。作者从小处写起,小中见大,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所述国家之事、所述壮烈之情,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2.双线并行
本文依据标题“灯笼”聚合各种材料,所有细小事件无不与“灯笼”相关,“灯笼”是明线。情感是课文的暗藏线索,作者依据情感线索安排材料次序,恰当地谋篇布局。每一次叙述都联结着情感的表达,作者对大部分段落中描写的早年乡村生活充满深情,延伸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激情,文末则表现出最高亢、最激越的感情。有关“灯笼”的诗文妙句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
(唐·张萧远《观灯》)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唐·孟浩然《同张将蓟门观灯》) 建元看别上元灯,处处回廊斗火层。珠玉乱抛高殿佛,绮罗深拜远山僧。
(唐·章碣《上元夜建元寺观灯呈智通上人》)
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
(唐·羊士谔《上元日紫极宫门观州民然灯张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吴伯箫的创作道路。
课外阅读吴伯箫的其他散文,感受其散文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