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一化学 必修一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章末复习 课件 4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高一化学 必修一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章末复习 课件 43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16 12:1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章末复习课
人教版化学必修1
1 物质的分类
2 离子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KMnO4
HNO3
NaHCO3
Na2O2
KHSO4
Fe
FeCl2
C6H12O6
C2H5OH
Cl2
CCl4
O2
H3PO4
Cu(OH)2
CO2
Na2O
NO
KOH
一、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KMnO4
HNO3
NaHCO3
Na2O2
KHSO4
Fe
FeCl2
C6H12O6
C2H5OH
Cl2
CCl4
O2
H3PO4
Cu(OH)2
CO2
Na2O
NO
KOH
浑浊石灰水
生石灰
氢氧化铁胶体
澄清石灰水
硫酸
浓硫酸
盐酸
稀盐酸
稀硫酸
浓盐酸
豆浆
硫酸钡
一、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浑浊石灰水
生石灰
氢氧化铁胶体
澄清石灰水
硫酸
浓硫酸
盐酸
稀盐酸
稀硫酸
浓盐酸
豆浆
硫酸钡
一、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二、夯实概念
1.分散系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4.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二、夯实概念
1.分散系
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1nm
100nm

硫酸铜溶液食盐溶液
血液
墨水
泥水
油水
1.分散系—胶体
二、夯实概念
溶液 胶体 浊液
微粒直径
特点
能否通过滤纸
能否通过半透膜
实例
<1nm
1~100nm
>100nm
均一、稳定、透明
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较均一、较稳定、透明
能 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蔗糖水
食盐水
蛋白溶液
淀粉溶液
石灰乳、油水

滤纸

半透膜
1.分散系—胶体
二、夯实概念
1.分散系—胶体
二、夯实概念
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
原因一 胶体粒子可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
原因二 胶体粒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
运动——布朗运动。
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
1.分散系—胶体—胶体聚沉
1、石膏点豆腐
2、江河在入海口处形成沙洲

二、夯实概念
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说明胶体粒子带正电。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如果给胶体通直流电,胶体粒子向电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静电除尘
1.分散系—胶体—胶体电泳

二、夯实概念
二、夯实概念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思考:为什么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自身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二、夯实概念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如:H2SO4、 NaOH、 CuSO4、CaO
酸 、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如:酒精、蔗糖、CO2 、SO3 、 NH3
非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有机物
二、夯实概念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物质 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 水溶液中存在形式
Na2SO4 Na2SO4=2Na+ + SO42- Na+ 、 SO42-
NaHSO4 NaHSO4=Na+ + H+ + SO42- Na+ 、H+、SO42-
NaHCO3 NaHCO3=Na+ + HSO3- Na+ 、 HSO3-
酒精 自身不电离 C2H5OH
Na2O2 自身不电离 与水反应
氧化铝 自身不电离 Al2O3
BaSO4 难溶解 BaSO4
石灰石 难溶解 CaCO3
二、夯实概念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物质 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 特点
H2SO4 H2SO4=2H+ + SO42- 完全电离
H2CO3 H2CO3 ? H+ + HCO3- 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为主
NaOH NaOH=Na+ + OH- 完全电离
NH3·H2O NH3·H2O ? NH4+ + OH- 弱碱不完全电离
KMnO4 KMnO4=K+ + MnO4- 完全电离
CaO 与水反应 活泼金属氧化物,熔融时完全电离
BaSO4 难溶解 熔融时完全电离
二、夯实概念
4.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有离子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写离子方程式)
二、夯实概念
4.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3)书写步骤:
①观察各物质的存在形式;
②注意各物质中离子数目和量的相对大小;
③书写并检查离子方程式;
二、夯实概念
4.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KClO3 + 6HCl(浓) = KCl + 3Cl2↑ + 3H2O



例题:将下列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二、夯实概念
4.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 = 2Ag++H2↑
B.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 = 2Fe3++3H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溶液中:CaCO3+2H+ = Ca2++CO2↑+H2O
D. 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Ca(OH)2+2H+ = Ca2++2H2O
例题: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B
回顾复习:全面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得失氧

化合价升降

电子转移



表观
(片面)
特征
(判断依据)
本 质
回顾复习:全面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2.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3.有得必有失,得失必相等!
4.氧化性:得电子能力;还原性:失电子倾向
5.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比较依据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3课时 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与计算
思考: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看物质有了什么新的角度?
KMnO4
HNO3
O2
CO
Cl2
SO32-
H2SO4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FeCl2
H2O2
KMnO4
HNO3
O2
CO
Cl2
SO32-
H2SO4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思考: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看物质有了什么新的角度?
FeCl2
H2O2
1.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相邻价态不转化

Fe
Fe2+
Fe3+
H2S S SO2 浓H2SO4







最低价元素的物质只可能具有还原性
最高价元素的物质只可能具有氧化性
中间价态既可能有氧化性又可能有还原性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吗?
(2)元素处于最低价态,一定具有强还原性吗?
Fe
Fe2+
Fe3+
H2S S SO2 浓H2SO4







1.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相邻价态不转化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1.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相邻价态不转化

例题: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下列离子是否能够大量共存?
Fe2+、Mg2+、MnO4-、Cl-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1.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相邻价态不转化

例题: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下列离子是否能够大量共存?
Fe2+、Mg2+、NO3-、Cl-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1.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相邻价态不转化

(3)“相邻价态不转化”举例:
SO32-与H2SO4不会反应
Cl-与Cl2不会反应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例:关于下列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A.CO2是还原剂,在该反应中被氧化
B. Na2O2 是氧化剂,在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若有2mol Na2O2 参加反应,则有2mol电子转移
D
1.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两边转,相邻价态不转化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2.1 有得必有失,得失必相等;
例:将0.195g锌粉加入20.0mL 0.100mol/L 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
A. M B. M2+ C.M3+ D.MO2+
(1)氧化剂得电子,还原剂失电子
(2)配平与计算的依据
2.2 易得难失,易失难得;也有不失不得!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H+ Cu2+ Ag+
还原性(失电子倾向)逐渐增强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He Ne Ar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3.有升必有降,价态不交叉
KClO3 + 6HCl(浓) = KCl + 3Cl2↑ + 3H2O









+5
-1
0
-1
得5e-
失5e-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判断
(2)根据物质活动性判断
(3)根据产物价态判断
(4)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4.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4.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
例:将少量锌粉投入含Na+、Mg2+、Cu2+、Ag+的溶液中,最先得到的金属是_________
例: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
①2Fe3+ + 2I- = 2Fe2+ + I2 ②2Fe2+ + Br2 = 2Fe3+ + 2Br-
则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Redox Reaction规律小结
五、难点突破
1. 特殊化合价标注
Cu2O Cu3P
黄铜矿:CuFeS2
NH3 PH3 AsH3

CuAlO2
-3
-3
-3
FeS2
五、难点突破
1. 特殊化合价标注
例:配平下列化学反应:
___CuO+____Al2O3 == _____CuAlO2 + ____↑
五、难点突破
1. 特殊化合价标注
例:氮氧化铝(AlON)是一种高硬度防弹材料,可在高温下由Al2O3+C+N2=2AlON+CO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氧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B. 反应中每生成5.7g AlON时,生成1.12L CO
C.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反应中氮气作为氧化剂
D
五、难点突破
2. 陌生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
例:Se和浓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和NO2,且二者比例为1:1,自身被氧化成SeO2,写出Se和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磷化氢气体和Ba(H2PO2)2,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重点实验
胶体制备
取一个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六、重点实验
胶体制备
胶体的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