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杨氏之子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杨氏之子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6 14:1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杨氏之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颓词。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重点难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1.导入揭题,解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薪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则史庆《世说新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师: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难读,难懂,精练等)
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日”“为设果”“儿应声答日”(三个多音字:为、应、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句中“家禽”的意思。
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出示方法,师范读,生练读。
5.再指名读。齐读。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1.学习文言文光会凌,还不行,还要秀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来读读课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来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1)研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①句意:“梁国姓杨的人家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②“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
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
读的声音非常动听——甚动听。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
③指名读。
(2)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①师: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插入孔君平的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孔君平来干什么呀?结果如何呢?(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不在家融,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出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②哪个字的意思是“就”?“乃”(就,于是)。那“诣”字的意思是什么?(拜见)“其”呢?(他)
③师: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
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
(3)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①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
②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评:说得太好了。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
读一读。
评:从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
(4)品读:“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过渡:一个热情好容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生一一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②理解:“日”“此”“应声”“未闻”“夫子”。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甚聪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应答语言的巧妙。
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
体会故事中应答语言的巧妙,以本文为例掌握学习文言文
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体会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昕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
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评:你真会听话。
生: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的)
(板书:杨梅杨家果)
(2)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师: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板书:孔雀——孔家禽)。
(3)再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谠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子,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乌,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子呢?)
评:杨氏子不但会听,还挺会说。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孔雀是君家禽。)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
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
(理解:未闻,夫子)一
A.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B.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
师: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不一定)如果来的是阿姨呢?(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你们老师可以称为一夫子吗?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不行,因为夫子指的是大人。)
师: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目不识丁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不行)
师: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比如你们的校长,可以称为——夫子。称孔君平为“夫子”显得有礼貌。我们分男女同学来对对看。
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理解“应声答日”。
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日: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评:你真会读书,很有学习文言文的天赋。
朗读,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机智的杨氏子。
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生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4.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生: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黄帝是夫子家人。……(黄色、黄莺、黄鱼、黄岩、黄山等)
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他的姓,你会怎么说呢?
预设评:你真是伶牙俐齿;谁愿意跟黄鼠狼结亲啊?真是臭大了;黄帝,我可高攀不起啊。……
你们个个都真会说话啊。形容人善于言辞的成语还有哪些呢?
(出口成章 能说会道 伶牙俐齿 巧舌如簧 妙语连珠 唇枪舌剑 三寸不烂之舌 花言巧语)
二、赞“聪惠”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
参考: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他的姓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劲,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日:“汝多智乎!。
“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小结:同学们都走进了孔君平的内心世界,说出了他心中想说的话。
三、熟读成诵
过渡:古人用了短短的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老师觉得,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1.练习背。
2.揩名背。
3.男女生比赛背诵。
四、阅读链接,好书推荐
回顾方法: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大家都有着学习文言文的天赋,学得很棒。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除了字面的意思,我们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内涵。下面的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比杨氏子更小的孩子的聪明机智的故事。大家自由读读看。
1.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出示,如果有时间可放手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2.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孩子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孔君平 杨梅 杨家果
杨氏子 孔雀 夫子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