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6-08 01: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三课时六、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脑和脊髓-------反射 1.反射的概念: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就有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动物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听到叫声回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2.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后天性反射
先天性反射
可以消退
不会消退
低级的神经中枢
高级的神经中枢
谈虎色变
吃梅止渴连线反射的结构基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反射弧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信息的分析和综合 并产生新的兴奋)(传导兴奋至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神经中枢与中枢神经的区别?1、神经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调节某一生理功能的神经细胞群
辨析2、中枢神经是指脑和脊髓。3.反射的特点:①完整性:五部分缺一不可②单向性(方向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1)在a部位,神经传导是 向的,原因是 。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进行下图表示人体内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练一练单(2)用强刺激施加该反射弧后,在①---⑤部位可以测出动作电位的是 。③ ④ ⑤七、人大脑的结构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
的最高级的部分。脑的结构凸凹不平凸的是回凹的是沟或裂成年约2200cm2大脑皮层(厚约2—3mm)是神经元胞体(约140亿个)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皮层之下是神经纤维组成的白质) 。人脑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脑很大不同在于:人脑还具备了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区)(中央前回)
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后回)
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白洛嘉区韦尼克区人脑的高级功能(中央前回)
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后回)
躯体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功能:1、运动区(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特点:A、支配对侧躯体运动B、各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位置呈
“倒置”关系C、各代表区范围大小与躯体运动精细
复杂程度有关2、体觉区(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3、言语区:白洛嘉区;韦尼克区4、视区5、听区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A、B和C练一练小结: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结构基础:3、反射是兴奋沿着反射弧传导的结果;4、兴奋是神经元上产生的电信号;5、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上传导;6、兴奋通过突触结构在神经元之间传导。反射反射弧 1.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是
A.神经系统 B.感受器→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中枢→效应器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CA3.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D4.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出现
( )
A.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正,膜内负
D.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负,膜内正D5、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字,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
D6、止痛药物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B什么叫人的体温?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代表体温?1)口腔温度
2)腋窝温度
3)直肠温度(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平均为37.2℃
平均为36.8℃
平均为37.5℃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骨骼肌、内脏大脑下丘脑产热散热动态平衡皮肤汗腺及血管活动体温调节体温的平衡人的体温来源于何处?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人体表面温度>环境温度时散 热散热途径:1)皮肤(主要)
2)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
3)随尿和粪便的排出皮肤散热的方式:直接散热
蒸发散热辐射散热(以热射线的形式)
对流散热(热量被冷空气带走)
传导散热(与人体接触)体温=环境温度,唯一散热方式体温恒定是是人和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死亡。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体温的调节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哪里?下丘脑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和种类分别是?分布:
种类: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1)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
2)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体温的调节寒冷:体温的调节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刺激传入神经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皮肤立毛肌收缩,
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体温的调节炎热:体温的调节炎热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刺激传入神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
→散热量增加 小结思考: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神经 ——体液体温过低或过高有何危害?1)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
2)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
3)高于41℃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等症状
4)高于43℃时,有生命危险
5)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 ,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儿童可增加15次。八、体温调节当人处在寒冷环境时
冷觉感觉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分析综合皮肤血管收
缩血流减少
散热减少肾上腺素增加,
代谢加快,立毛
肌收缩,骨胳肌
战栗,产热增加 汗液分泌
增加,散
热增加当人处在炎热环境时
温觉感觉器兴奋皮肤血管舒
张血流增加
散热增加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兴奋传出神经兴奋体温恒定保证酶的活性,维持内环境稳定
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1.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食物未被消化 C、体温超过37℃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 D、大肠内积存着食物残渣C2.中暑的根本原因是 ( ) A、在炎热环境中偶尔着凉 B、环境温度过高,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 C、由于气温过高,人体出汗过多 D、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温的突然升高B3.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 C 练一练脑干的位置:在大脑的下面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若这些中枢受损伤,将引起心搏、血压、呼吸的严重障碍,危及生命。小脑的位置: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作用是什么 ?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凋各种运动。脑大脑小脑脑干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凋各种运动。主要控制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的生命活动。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脊髓:是脑干的延续1、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 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伤腰部,腰部脊髓因此受到了严重损害.尽管及时进行了治疗,并且该运动员的下肢没有任何损伤,却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大脑对脊髓活动的控制:脊髓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是,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控制无意识的反应脑干
(有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
(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传导反射)下丘脑
(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中的( )
A. 大脑 B. 脑干
C. 小脑 D. 脑神经C2.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是( )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B练一练3.下列选项属于大脑功能的是( ) 下列选项属于小脑功能的是( ) 下列选项属于脑干功能的是( )①维持身体平衡; ②动作协调; ③控制呼吸系统; ④调节心血管运动; ⑤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如嗅觉中枢。⑤①②③④ 4.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为( )
A.③②①
B. 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