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16 10:2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秦岭与淮河
秦岭—淮河线的意义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
祖国南北差异的图片
知识导航
吉林雾淞岛
海南风光
塔克拉玛干沙漠
扬州瘦西湖
内蒙古大草原
珠穆朗玛峰
我国东西横跨5200千米,南北纵贯5500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例如:每当初夏时节,南方大地水稻油绿,华北田野已麦浪如金;西北草原羊欢马叫,青藏高原仍寒气袭人。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中国的地域差异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认识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阅读p.2课文及图5-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性。
(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等温线,该线以北河流会结
冰,以南则不会。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温度带)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等降水量线。
(4)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5)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气候类型)的分界线。(6)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水系)的分界线。
(7)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四大分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在自然环境上大致有以下的地理意义: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暖温带和亚热带
800毫米
一月0℃
北方和南方
秦岭—淮河线的意义
长江和黄河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线的意义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线的意义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油桐
茶叶
苹果
柿子

柑橘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0 ℃
>0 ℃
封冻
不封冻
<800毫米
>800毫米
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小麦、玉米
水稻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状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林木
主要运输方式
阅读P.3材料“秦岭和淮河”,了解秦岭的分布特点。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挺立于重峦叠嶂之上,山顶气候寒冷,经常白雪皑皑,天气晴朗时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见银色雪峰。
关中平原
汉水谷地
桐柏山
蒙山
外方山
淮安枢纽工程
独流入海的河流,后因黄河多次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淮河流域进行了全面整治,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经安徽省,于江苏省注入洪泽湖,然后大部分水流经高邮湖向南注入长江,还有一部分水流经苏北灌溉总渠向东注入黄海,干流长约1000千米,流域面积18.9万平方千米。淮河原为
大别山
P.4活动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秦岭东西走向。
(2)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淮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甘肃
陕西
河南
安徽
江苏
P.4活动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P.4活动2: 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由于秦岭的阻挡,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是怎么划分的呢?
秦岭
淮河
阅读p.5课文及图5-8: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秦岭
淮河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阅读P.5材料“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了解东南和西北的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部分。东南半壁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雨热同期,以农耕为主。西北半壁地处内陆,除少部分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大多数地区降水稀少,或者水热资源配合不够协调,是中国重要的牧区。
P.5活动1: 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0 ℃
>0 ℃
封冻
不封冻
<800毫米
>800毫米
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小麦、玉米
水稻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状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林木
主要运输方式
P.5活动2: 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秦岭
淮河
降水量
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