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学案 4. 2. 2 消化和吸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学案 4. 2. 2 消化和吸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16 13: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核心目标
1.知道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基础梳理
1.食物的消化
(1)消化:是指食物在________内分解成可以被________吸收的物质的过程。食物的消化是靠____________来完成的。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消化系统 消化道 口腔 牙齿________食物,舌头________食物
咽 食物的通路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入________中
胃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将食物与________充分混合
消化系统 消化道 小肠 ________、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大肠 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腺 肛门 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唾液腺 分泌唾液。唾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 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________,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系统 消化腺 肝脏 分泌________。不含________,促进脂肪的消化
胰腺 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________ 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三大有机物的消化
淀粉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初步消化________
脂肪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三种物质的消化过程可以看出,人体能消化食物的消化道包括口腔、________和
小肠,其中________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2.营养物质的吸收
(1)能吸收营养物质的消化道包括胃、小肠和________。
(2)________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与其相应的结构相适应。
①小肠很长;②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________,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________,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________;③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且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并运输营养物质到全身。
(3)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不需要被消化直接可以吸收的水、无机盐和________;最终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的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典例精讲
【例1】下列各项都属于消化道器官的是(  )
A.肝脏、胃、小肠  B.肛门、小肠、肠腺  
C.食道、胃、大肠  D.唾液腺、口腔、咽
【例2】下列叙述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内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5~6米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课堂巩固
1.下列不属于消化道的是(  )
A.肝脏 B.口腔 C.食道 D.肛门
2.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3.人体的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 B.胆汁 C.胰液 D.肠液
4.脂肪最终会在小肠内被消化成(  )
A.甘油和氨基酸 B.葡萄糖和脂肪酸 C.甘油和脂肪酸 D.脂肪微粒和甘油
5.馒头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无直接作用的是(  )
A.唾液 B.牙齿 C.大肠 D.胰液
6.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时被消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为蛋白质,消化器官为口腔和D B.甲为脂肪,消化器官为C
C.乙为淀粉,消化器官为D D.甲、乙、丙都能在D内进行消化
7.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直接流入小肠
8.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 37 ℃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9.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肝脏分泌的胆汁能乳化脂肪,属于化学性消化 B.大肠能够吸收部分维生素
C.胃能吸收酒精,故喝酒伤胃
D.蛋白质在胃中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10.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C.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消化道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的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肚子吃得好饱”是指消化道中有比较多的食物的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道
3.下图曲线表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唾液淀粉酶属于(  )

A.脂肪 B.淀粉 C.蛋白质 D.麦芽糖
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
A.消化腺和消化酶 B.消化道和消化腺
C.消化腺和消化液 D.消化道和消化酶
5.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唾液分泌减少,影响了淀粉的消化 B.胆汁分泌减少,影响了蛋白质的消化
C.胆汁分泌减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D.胰液分泌减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6.某探究小组鉴定一份样品,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取自小肠,下列检测物质可以作为鉴定依据的是(  )
A.样品中含有麦芽糖、蛋白质、淀粉、多肽
B.样品中含有麦芽糖、淀粉、水、无机盐
C.样品中含有维生素、淀粉、麦芽糖
D.样品中含有脂肪酸、多肽、麦芽糖、脂肪微粒
7.小红吃西瓜时把西瓜籽也吞进了肚里,这粒西瓜籽在体内经过的一段“旅程”是(  )
A.口腔→咽→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气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8.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同学吃东西喜欢狼吞虎咽。杭州某校饮食研究小组同学提出细嚼慢咽是一种良好的饮食习惯,下面分别画出了“消化道内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你认为哪个曲线是正确的(  )

A B C D
9.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  )

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 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 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
10.下列消化液的去油垢能力最强的是(  )
A.唾液、胃液 B.唾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胆汁
11.吃饭不能狼吞虎咽,应该细嚼慢咽的重要意义是(  )
A.将食物彻底消化 B.进一步释放食物营养
C.有助于对食物的吸收 D.减轻胃肠的负担
12.药用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这主要是为了保护________免受药物的刺激(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3.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关于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A.小肠的长度短于大肠 B.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小肠内表面有数量较多的皱襞和绒毛
14.下列有关消化系统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端,口腔中舌跟味觉有关,与消化没有关系
B.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C.小肠的结构特点使它有巨大的表面积,所以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D.大肠的起始部位叫盲肠,盲肠上连着一条细小的盲管叫阑尾
15.如图表示的过程叫做(  )

A.吸收 B.消化 C.交换 D.扩散
二、非选择题
16.【实验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对实验中的试管要置于37 ℃温水中一定时间产生了疑问,于是取了等量的三小份馒头碎屑,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
试管 加入的物质 处理 温度 时间(分钟) 加碘液后的现象
① 馒头碎屑+2 mL唾液 搅拌 37 ℃ 10 不变蓝
② 馒头碎屑+2 mL唾液 搅拌 80 ℃ 10 变蓝
③ 馒头碎屑+2 mL唾液 搅拌 0 ℃ 10 变蓝
(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
(2)“搅拌”相当于口腔中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假如①号试管只水浴3分钟便取出并滴加碘液,预测该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__。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
17.【读图理解】图甲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通过图甲可知,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
(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__________,它分泌的________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3)图乙中的 C 部位在图甲中所对应的器官是[  ]__________,该器官内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可以初步消化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曲线Y代表________(物质名称)的消化过程,该物质开始消化的场所是________。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答案
【基础梳理】
1.(1)消化道 细胞 消化系统
(2)咀嚼 搅拌 胃 胃液 消化 唾液淀粉酶 蛋白酶 胆汁 消化酶 肠腺
(3)麦芽糖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胃 小肠
2.(1)大肠
(2)小肠 皱襞 小肠绒毛 内表面积 毛细血管
(3)维生素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典例精讲
例1 C 例2 C
【课堂巩固】
1~5 ACBCC 6~10 DDAAB
部分题目详解
5.C 解析:淀粉的消化涉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大肠的作用。
6.D 解析:甲在胃中开始消化,是蛋白质;乙在小肠开始消化,是脂肪;丙在口腔中开始消化,是淀粉。三种物质都能在D小肠内进行消化。
7.D 解析: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胰腺分泌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
8.A 解析:淀粉遇碘变蓝,①号淀粉被消化,不变蓝,②号淀粉没有被消化,变蓝,③号淀粉没有完全被消化,溶液变为浅蓝。本实验①和②、①和③两两对照,变量分别为唾液淀粉酶、舌的搅拌和牙齿的咀嚼。
9.A 解析:胆汁乳化脂肪属于物理性消化,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但是大肠能吸收部分维生素,胃能吸收酒精,蛋白质能在胃中初步消化形成多肽,最终在小肠中消化成氨基酸。
10.B 解析: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④和⑤分别是胰液和肠液,发生作用的场所是小肠,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②表示胃液,含有胃蛋白酶,③表示胆汁,不含消化酶。
【课后检测】
一、选择题
1~5 DACBC 6~10 DBBCC 11~15 DBAAB
部分题目详解
6.D解析:D中有脂肪酸、脂肪微粒,只能出现在小肠,因为脂肪的消化场所是小肠。
8.B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9.C 解析:从图形可以看出,突起的结构中富含毛细血管,应该是小肠皱襞上的绒毛突起——小肠绒毛,能吸收分子量小的简单物质,如维生素、脂肪酸、无机盐、水等。
12.B 解析: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则胶囊不会在胃中被消化,使药物不会从胶囊中出来而对胃造成伤害。
二、非选择题
16.(1)适宜的温度
(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3)变蓝色
(4)B
17.(1)消化道 消化腺 小肠
(2)2 肝脏 胆汁
(3)7 胃 蛋白质
(4)脂肪 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