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进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6-08 11: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一种自然的类群。生殖隔离: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1、生物在类型上具有多样性 一、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分类学:亲缘关系越近,结构和功能越相似。起源:有共同祖先。细胞: 由真核或者原核细胞组成。分子: 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 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蛋白质; 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生命特点: 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进化和适应环境等2、生物在模式上具有统一性特创论观点:*生物物种由上帝分别创造;*一经创造出来不会再发生改变;*不同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二、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同一祖先发展而来,遗传使所有的生物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展成多个物种,一种类型发展出多种类型。1、统一性2、多样性第二节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生物过度繁殖资源有限保持个体数稳定生存斗争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环境选择,有利变异积累进化,新物种产生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案例分析:人工选择:人们根据 自己需要培育出新品种挑选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数代选择 所需变异被保存生物普遍存在变异第二节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达尔文乘“贝格尔”号环球考察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发现…… 原始地雀加拉帕戈斯群岛13种地雀自然选择:影响存活与繁殖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进化,新物种产生所需变异被保存生物普遍存在变异生存斗争数代选择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人类满足人类自然
条件保留对生物有利的性状较快漫长产生新物种产生新品种长颈鹿的祖先过度繁殖后代个体间的差异生存斗争长颈、长前肢个体(遗传积累)适者生存长期自然选择现代长颈鹿(变异)实例: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列表比较自然选择和人工区别? 有利生存、繁殖的变异人们需要的性状数代选择,所需变异被保存积累产生新物种产生新品种思考:长颈鹿得以进化的前提,原材料是什么?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用农药消灭害虫,开始时,效果显著,但过一段时间后,药效明显下降,是什么原因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在农药使用前,本来就存在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农药杀死的是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保留了下来,并把抗药性遗传给了后代。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起了定向选择作用,抗药性变异经过遗传逐代积累,最后就形成了具有抗药性的新品种,农药对其就不起作用。例1、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类,几十年来长期用于临床医疗,但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A.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定向变异
B.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变异选择的结果
C.细菌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导致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B达尔文进化论 :
(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进化理论形成物种
决定方向:
原材料:总结: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突变与重组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多种多样的基因型有利变异逐渐积累选择决定进化的动力基因座位 3n问:亲代传给子代的是基因型还是基因? 种群的变异性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一个种群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什么?基因库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变化3、基因频率:种群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比例。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例1: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多少?a=40%A = 30×2 +60
100×2=60%例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经调查,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大?Xb = 15+5×2 +11
200×2+200=6%4、基因型频率: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实例分析1、据调查得知,某学校的学生中各血型的比率如下:
IAIA 20% IAi 30%
IBIB 10% IBi 20%
IAIB 10% ii 10%
计算IA、 IB、i的基因频率。IB=25%IA=[2*20%+30%+10%]/200%=40%i=35%活动:通过数学计算讨论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活动中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AA、Aa、aa三种基因型昆虫的生存能力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例3:在昆虫中,长翅(A)对残翅(a)是显性,若该种群中A=0.6,a=0.4,该种群中出现AA、Aa、aa概率是多少?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如果符合遗传平衡,产生的雌雄配子:A 60%A 60%a 40%a 40%36%24%16%AAAaAa24%aa卵子精子p+q = 1(p+q )2=p2+2pq+q2= 1遗传平衡定律AA= p2 Aa= 2pq aa=q2上述计算结果是在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计算的,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能成立吗?①突变
②基因迁移
③遗传漂变
④非随机交配
⑤自然选择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例:已知白化病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请问人群中该病致病基因的频率以及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aa=1/1000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100
A+a=1,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99/100
AA基因型的频率为99x99/10000
Aa基因型的频率为2x99x1/10000
aa基因型的频率为1x1/10000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种适应性的进化。浅色>深色栖息环境浅色栖息环境深色s基因频率95%S基因频率95%自然选择导致适应浅色<深色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53.2% 25.0% 13.7% 4.7%(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上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
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青霉素起初杀死绝大多数细菌存活下来的细菌进行繁殖并将其抗性基因传给后代,最后青霉素对它们不再起作用选择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且是有利变异积累自然选择导致适应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自然选择表现型基因型基因频率思考:自然选择是如何改变基因频率的呢?例题:植物中常见的白化苗,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白化苗由于缺乏叶绿素,不能成活。假定有一株小麦苗表现正常但携带有白化基因,该株小麦自花授粉共结出第一代种子100粒,全部种植后自花授粉获得第二代种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⑴第一代种子发育的幼苗中,白化苗的株数约为_____,
白化基因频率______。
⑵第二代种子发育的幼苗中,白化苗的比例为______,
白化基因频率为______。250.51/61/3 在世代传递中发生一次选择,就会使白化基因频率由1/2下降为1/3,如果一直选择下去,白化基因频率还会继续下降。A、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
这是变异不定向的原因
B、 a --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 b ---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性变异2、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D异地物种的形成种群小种群新物种发生改变基因频率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同地物种的形成(多倍体育种)过度繁殖:   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爱能力。生存斗争:   生物的生存资源有限,要生存就必须与无机环境、异种及同种的其他个体进行斗争!  一个物种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不停地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斗争!12.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