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
2.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日本
越南
朝鲜
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一、阿拉伯帝国
阅读教材23-24页 回答相应问题 5分钟
1、阿拉伯人的家乡?宗教?创世人?文献?
阿拉伯半岛 伊斯兰教
7世纪,穆罕默德 《古兰经》
2、简述政权建立、扩张历程?
622 年,穆罕默德于麦地那建立政权
实现统一
7世纪中期大规模扩张
8世纪中期亚欧非帝国
3、简述阿拉伯帝国的制度
4、概述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手工业、商业发展;对外贸易繁荣
阿拉伯帝国
一、政治
材料一: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作为君主的哈里发,集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哈里发也是伊斯兰的最高精神领袖,直接管理麦加与麦地那这两处圣地,具有裁决纷争的权威……在哈里发之下,设有宰相、枢密院、财政部等,宰相负责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文告之起草和颁布,财政部负责税收和支出。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政治:①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②哈里发集军政大权,是宗教最高精神领袖
③机构:宰相(政务)、枢密院(令状、文告之起草和颁布)、财政部(税收和支出)
二、经济
材料二:帝国农作物种类繁多,产量也很高,叙利亚和大马士革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岸以及阿姆河流域,是当时帝国著名的四大谷仓;在手工业上,采矿、金属加工、纺织、制陶等部门都十分兴旺。如大马士革的锦缎、布哈拉的毛毯、叙利亚玻璃,都享誉很高……国内外贸易也相当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阿拉伯帝国
经济: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同时,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呈现繁荣景象
三、文化
材料四: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囊括了南亚次大陆西北部、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与埃及等古文明的核心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帝国境内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等,其文化传统各有特色,各民族相互接触和影响,各种文化由此而得以交流和融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阿拉伯文化。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阿拉伯帝国
文化: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古兰经》
《一千零一夜》
麦加大清真寺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材料一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二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
——古代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阿拉伯帝国
政教合一
埃及
结合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产生重大的影响?
材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运来的香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从波斯运来香水和蔬菜,城里竟然还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听欧莱叶说,长安城里也有类似的专卖阿拉伯商品的市场。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崛起之时正是中国唐朝兴盛之际。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与唐军在中亚城市怛逻斯交手,是役唐军虽败,但阿拉伯军亦遭重创。从此阿拉伯军未再东进,唐军也未西征,两国遣使交好,互访频繁。中国古籍中常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留下了大食使臣多次访唐的记载——菲利普 希提《阿拉伯通史》
二、奥斯曼帝国
阅读教材24-25页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回答相应问题
1、简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扩张历程1
13 世纪,
兴起于两河流域
14 世纪,
进军欧洲
1453年
灭拜占庭帝国
16世纪后期
地跨亚非欧大帝国
2、概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政治制度
3、帝国的经济文化状况?
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了解)
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的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了西方早期的新航路开辟。
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的东南亚古国
南海丝路上的古国:印度 越南
东海丝路上的古国:朝鲜 日本
中古时期的印度
材料一:由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是德里苏丹统治的社会基础……德里苏丹国正是利用这一社会基础,建立起伊斯兰国家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苏丹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君权和教权于一身……在苏丹之下,中央政府由若干个部组成,分别掌管税收、司法、军事和文书等,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在地方上,德里苏丹将各地划分为23个省,任命各省总督来统治。
——孟最高统治者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政治:
政权性质: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
最高统治者:苏丹(掌握国家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地方:行省制度(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务由穆斯林担任。)
中古时期的印度
材料二:德里苏丹统治时期,南印度处于封建王公分裂割据的局面……在14世纪初,南方印度教王公开始兴起反对北方伊斯兰教政权,建立独立国家的斗争,于是德干高原南部兴起了印度教政权维查耶那加尔王国,领土几乎覆盖整个南印度,并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巴曼王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以争夺德干高原的霸权。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政治: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中古时期的印度
材料三:德里苏丹统治时期,虽然时有战乱,但由于政治统一改变了原来小国林立的割据状态,穆斯林的到来也促进了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棉花、甘蔗、香料等经济作物成了主要的农作物,在手工业上,纺织业发展迅速,产品远销海外,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商业随之繁荣,出现许多新兴城市,城市间的贸易兴盛,在外贸上,与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等地都有比较密切的贸易联系。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材料四:中世纪时期南亚文化是其古代文化的继续,而外来伊斯兰文化对它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世纪印度文学上的成就以梵文文学为典型,大约10世纪开始,印度的古典梵文文学开始向民间文学过渡,而这种过渡也因伊斯兰教文化的传入得以加速……伊斯兰教的传入,为印度带来了建筑雕刻艺术的新发展,出现了民间传统与波斯中亚艺术的结合。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中古时期的印度
文化: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泰姬陵
三、南亚
阅读教材25页 回答相应问题 5分钟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家
4世纪
11世纪
印度教
伊斯兰教
政令不够统一
最高统治者:苏丹(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
地方实行行省制
1、古代印度
2、古代越南(了解)
一方面在尊崇佛教的同时大兴科举,在国子院设立孔子、周公的塑像定期拜祭,在文学上,连陈朝的君主也是汉文文学的忠实粉丝,开始过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时间 宗教 社会状况
四、东亚
阅读教材25页 回答相应问题 5分钟
中国移民
出现社会危机 646年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中央集权瓦解 武士集团发展
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
德川幕府 闭关锁国
1、古代日本
2、古代朝鲜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时间 社会发展
秦汉
6—7 世纪
10世纪
12世纪
17世纪
时间 社会发展
4 世纪 民族政权高句丽迁都平壤
7 世纪末 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 世纪初 建立高丽王朝
14 世纪末 改国号为朝鲜
16 世纪末 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
大化改新
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
幕府统治的形成
特 点(笔记)
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
幕府统治的形成
探寻亚洲多彩文明 体味交流多元共生
印度佛教影响遍及世界;
中国儒学影响各国治国理政;
伊斯兰文明辐射亚洲影响世界;
古丝绸之路跨越了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
一、政教合一的西亚
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君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同时也是宗教最高精神领袖
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同时,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呈现繁荣景象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小结
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二、多种宗教的南亚
实行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君主集君权和教权于一身,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三、中央集权的东亚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