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建立
时间:960年
皇帝: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开封
一、北宋的建立
一、北宋的建立
先南后北
北 宋
二、加强中央集权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宋太祖是怎样解决的?
他用什么方法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
赵普
普曰:“……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北宋的中央集权,
最重要的是兵权
杯酒释兵权
↑
(自读教材相关史事)
因为——
地方权力大,
中央势弱
采取
三步走战略
的第一步
三步走策略:
1、夺权
2、制钱谷
3、收精兵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收回兵权只是序曲,真正的乐曲
是——
1、收精兵(收兵权)
措施: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材料: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 《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1、收精兵(收兵权)
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2、夺其权(收回行政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增设多职(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利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元《文献通考》
材料:
皇帝
在中央加强君权:
三司使
2、夺其权(收回行政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地方上
(1)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3、制钱谷(收回财政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地方上,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P30)
皇 帝(权力分散,受制约)
宰相
(百官之首,权力过大)
节度使
(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
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
前:
后:
皇 帝(权力集中)
削弱相权
强化皇权
宰相
中央:
枢密院
三司使
政事堂
地方:
节度使
知州
通判
转运使
文官担任
轮岗轮换
宋太祖担心的问题解决了吗?
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化。
作用:
(正因为强干弱枝)使皇权得以强化
重点识记
大权在握的宋太祖
励精图治, 征南战北,开疆扩土,
力图恢复盛唐之势
976年,在三征北汉的途中,
宋太祖暴病身亡
但天有不测风云
继任者宋太宗
为完成其兄夙愿,
续征南北,完成统一大业
无论宋太祖还是宋太宗,乃至整个宋朝,统治者都
施行一个政策——
三、施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文轻武
开疆扩土,武将们功不可没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教材P31材料研读
重文
轻武
三、施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
原因:
措施:
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探究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三、施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
原因:
措施:
2、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发展文教事业
科举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 ,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于3取1。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
武举
对比科举与武举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是宋真宗
《劝学诗》
中的语句
重视文教,人人有责
文治局面形成
3、重文轻武对于宋朝的
弊端与影响怎样?
合作探究
使宋朝形成了
守内虚外、强干弱枝、
重文轻武、 “冗官”、“冗兵”、“冗费”( “三冗”)局面
重申
(教材P31相关史事)
一、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中央:
在地方:
重文轻武政策:
三、北宋政治的特点
960 赵匡胤 开封(东京) 局部统一
削弱相权
收行政权、财权、兵权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课堂小结
北宋的政治
精彩展示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随堂练习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2、《百家姓》是我国影响极深的一种启蒙读书,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赵是一个朝代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 ]
A.明代 B.元代
C.唐代 D.宋代
C
D
3、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
随堂练习
D
D
教师寄语
业精于勤,荒于嬉
每天前进一小步
三天前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