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3 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策。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将其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作比较,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中西方文明的差异。
本课对本单元学习的重要性
本课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识记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理解其发展原因,概括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教学、情境创设等形式,完成本课的教学过程。
通过本课学习,
认识到商业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感悟商人群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段商业发展的特征、表现。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基于史料,得出相应历史解释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有助于学生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特点。
确立依据:课标要求
突破方法:合作探究、史料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中国古代各时期商业发展概况
确立依据:高一学生空观念素养有待提升
突破方法:自主学习、情境创设、史料分析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优势:思维活跃,参与性强,
学生基础较好,可塑性强。
劣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待发展
1.自主学习法
2.小组探究法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由现实走进历史。
范蠡独白:
我来自春秋战国,曾辅佐越国勾践灭吴国,后齐王又拜我为相。但我更喜欢洒脱自由的商人生活,商业就冲破官营商业的藩篱蓬勃发展,我迁徙至陶成巨富,自号陶朱公。连史学家司马迁都写书称颂我:“范蠡三迁皆有荣名。”据说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很多巨商,白圭、子贡、玄高、吕不韦等。但大家从事的行业差不多,多以农副产品和奢侈品为主。
范蠡生活的时代商业发展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李元宝独白:
我生活在国力强盛的开元年间,靠贩运琉璃发家成为长安首富。我生活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皇城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我一直想在住宅区下建一排商铺方便管理,晚上约几个朋友去胡姬酒肆喝几杯,可是这样的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啊?
1.李元宝那么富有,他的小小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2.李元宝若想去扬州做生意,他该如何解决货款支付问题?
1.李元宝生活的长安城有何特征?
2.他若想去广州与更多的外国商人做买卖发大财,他可能要经过什么机构的批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隋唐之际的商业发展特征、表现,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瓦肆李老板(李元宝后代)独白:
我生活在南宋时期的广州,人口超过百万,远甚过北方大城市。很多外国商人生活在这座城市。城市街铺林立、繁华热闹,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以上比比皆是。我的店就开在府邸旁,管理方便。人们现在再也不需携带大量金属货币了,纸币的使用促进了我们生意的繁荣。晚上市民总会聚在瓦肆勾栏中,人们渐渐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但“侵街”现象越来越严重,给城市的管理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问题。现在更多的人在讨论草市这样的新事物,我准备在草市再开一家。
李元宝的后代在商业方面能看到哪些他祖辈无法看到的东西?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时代特征、表现,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胡致富独白:
我生活在明末清初,是众多徽商中的一员。我虽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但我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茶叶、木材、棉花、甘蔗都是我经营的范围。经过几十年打拼,可算生意上有所起色了。然而,腐朽的明清政府使我对未来产生了迷茫,现如今对外销售的范围越来越狭窄了,可国内仅有的那点市场又何尝能带动生意的长足发展呢?
胡致富生活的年代商业发展有何新的表现?
对外销售的范围越来越狭窄是因为什么政策造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情境,了解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对外政策,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至此,也化解了本课难点。
汉代:“高祖(刘邦)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唐代:“贞观元年十月赦: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宋代: 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
明清: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
古代商人的地位变化趋势如何?
商人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的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基于史料,认识到中国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从而突破了本课重点。商业发展促进商人地位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材料1: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向西,在带来战争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利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2: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引导社会风尚,冲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材料3: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推动地方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
材料4: 1068年,两名泉州商人黄慎和洪万来,受宋王朝的派遣,手执宋朝皇帝神宗的密函前往高丽,表明宋朝希望与高丽王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的意愿。
在早期欧洲人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外交冲突和谈判中,闽南商贾曾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和平地解决了这场外交危机,而且成功地使荷兰人撤出澎湖列岛。
—— 钱江《海交史研究》
促进古代外交的发展,有助于化解外交危机。
设计意图:让学生重新认识古代商业及商人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历史再次回到现实中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马鞍山是全国文明城市,也是“休闲之都”、“旅游之都”,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活跃经济,发展旅游业,要设计一条以古代商业经济为主题的仿古商业街。请你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无限的创意和想象,选择隋唐 、宋元或明清任何一个时期作参照,做一份完整的、主题性的仿古商业街计划书。
习题演练
古代商业的发展
探究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
感悟古代商人的历史贡献
本节课以学生为本,寻求新的教学立意进行教学设计,重新整合教材内容,设置情境,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谢谢聆听
请各位老师
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