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7 13:17: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2张PPT。 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经济活动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2(必修)》 横向:全球化史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纵向:现代化史观,古代农耕经济——近代工业文明——20世纪经济体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主要线索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古人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今人云: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而今三农问题(农民 农业 农村)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农业是人类发明的第一产业,是人类衣食之源,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农业一般指种植农作物的生产业,广义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大阶段:“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
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特点影响1、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材料一: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故谓之神农也。
——《白虎通义》距今一万年左右(1)世界农业三大发源地之一(西亚,中南美洲、东亚)(2)中国是世界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半坡遗址出土的窑穴和陶罐中发现了大量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它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农业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这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已经炭化了的稻谷。它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约七八千年前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简单协作,集体劳动生活方式:经常迁徙一、早期的农业生产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南稻北粟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什么?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双齿木耒使用示意图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1、中国农业的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2、发达的原始农业约七八千年前3、农业生产的发展:商周时期(1)生产工具:出现青铜农具(并不普遍),仍以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称为石器锄耕)(2)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农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 (4)生活方式:开始走向定居(5)特点:①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②南稻北粟
③植主畜辅 ④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战国时期的铁农具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公元前800年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牛耕运用于农业生产并推广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甲骨文有“犁”字。用牛拉犁启土,在商代就发明了。《国语·晋语》上提到,范氏、中行氏将宗庙的牺牲用来耕田。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伯牛名耕。晋国有个大力士叫牛耕。牛与耕相连,用作人的名字,反映出牛耕方法在春秋时期得到普遍推广。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采用新技术,改进农具,进行细致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1、精耕细作的含义:(1)耕作工具:铁犁牛耕的发展(完善)(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2、精耕细作的体现:铁犁只能松土破土,构造简单耦犁犁壁耧车二牛三人、二牛一人,有很大进步,但不够灵活可朝同个方向松土,比欧洲早了近千年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曲辕犁可调节犁耕的深浅,简便灵巧唐


犁唐朝的曲辕犁较前有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2)耕作技术的进步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2、精耕细作的体现:(1)耕作工具:铁犁牛耕的发展垄作法,又称畎亩法。中国大约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曾推行畎亩法,它是井田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土地开成一尺来宽的垄和沟,天气干旱的时候就将庄稼种在沟里,叫做“上田弃亩”;等雨季来时,再将别的庄稼种在“垄”上,叫做“下田弃畎”
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耕作方法,比起原有的漫田撒播方法是一大进步,这种耕作方法至今在旱地耕种上仍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它是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

它也是将土地开成一条条沟和垄,因为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耕种﹐所以称代田法。
有利于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代田法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耕耙耱技术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旱地是耕耙耱,在南方水田是耕耙技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耕作制度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②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了一年三熟制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2)耕作技术的进步2、精耕细作的体现:(1)耕作工具:铁犁牛耕的发展(3)耕作制度(2)耕作技术的进步2、精耕细作的体现:(1)耕作工具:铁犁牛耕的发展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4)灌溉水平的提高1)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郑国渠白渠六辅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史记》
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后人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写诗赞道:“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翻车 筒车风力水车高转筒车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灌溉工具发展概况刀耕火种传统农业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原始农业 粗放型精细型 根据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材料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②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③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①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根据思维导图说明:
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生产关系农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重点解读:小农经济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自然经济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形式。与商品经济对立小农经济本质属性是家庭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与商品经济联系逐渐加深(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商品经济: 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态,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扩张性。自给自足2、形成:①时间:春秋战国时期a、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根本) b、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②原因重点解读:小农经济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概念:2、形成:3、特点:材料一:在沉重的赋税剥削和残酷的土地兼并下,农民只能从家族或家庭内部寻找生存途径。于是使用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力求解决自己的衣食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材料二:今农夫五口之家,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虽然农业生产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始终未出现革命性进展。冰球,自己最使得农民大多安于现状。特点:a、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b、男耕女织;c、自给自足(封闭性)d、脆弱性e、落后性4、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5、影响:积极①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③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消极③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②人口增加与土地兼并,人地矛盾,导致过度开垦,影响了人类生存环境①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②较稳定,自给自足,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重点解读:小农经济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概念:2、形成:3、特点:4、地位: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延伸一: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为何如此重视农业生产? 所谓“重农”,其宗旨是强化统治的基础,试图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并且,农业人口一直是社会总人口的主体,分布于全国的大部分地区。用土地制度控制和束缚农业人口,实际也就等于统治了全国。
小农经济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兵源和税源,各政权都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小农数量,稳定小农生产。统治之基 兵财之源知识延伸二:历代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农业的发展?材料一:汉武帝时,在关中形成一个水利灌溉网。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主持修建六门坡,设二门水引水灌溉;
材料二:为了维持和巩固统治,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通过建立户籍、土地等制度,使农民与土地天然联系更加紧密和牢固
材料三:重农措施体现为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和商鞅的奖励耕织等政策。
材料四:(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风阻,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兴修水利
管理户籍
奖励耕织
抑制兼并 艰难的不利因素:★ 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 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
★ 封建剥削、阶级矛盾、社会动荡。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 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 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 政府的重农政策。知识延伸三:小农经济为什么发展又极为艰难?分析其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归纳总结中国古代
农业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①农业起源:③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④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②生产模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⑤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高考演练1.(2018·北京高考·13)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B 2.(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C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B 晨读晚记:1、小农经济是什么?
2、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我国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
3、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小农经济有哪些特点?
5、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 简单化记忆方法
中国农业领世界,春秋战国铁牛耕
东汉推广到珠江,隋唐出现曲辕犁
犁壁可调犁耕浅,耕犁完善后世沿
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代田谋
两汉一年熟一季,重心转移江浙地
一年三熟农民喜,提高土地利用率
水利战国都江堰,汉朝漕白龙首渠
曹魏翻车农业灌,唐朝筒车宋朝转
明清风力水车现,推动农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