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6 12:5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这张照片是同一个人,三幅图有什么不同?
我们为什么会变老?
时间的流逝会让我们变老,变得满脸皱纹,变得白发苍苍,变得弯腰驼背,变得脚步蹒跚……
然而,时间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吗?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

































































































记录时间的工具
花开花落
雁去燕来
树木荣枯
还有一样东西记录下了时间的脚印
三叶虫化石
长毛象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
(重点)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难点)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重点)
学习目标
陶世龙,四川安岳县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
走近作者
字词积累

dǎn
踪迹
zōnɡ
装置
zhì
烘烤
hōng
腐蚀
shí
沙砾

山麓

沟壑

龟裂
jūn
帷幕
wéi
海枯石烂
làn
钟鼎文
dǐnɡ
楔形
xiē
粗糙
cāo
刨刮
bào
浑浊
zhuó
琥珀
hǔ pò
一大摊
tān
扫帚
sào zhou
词语解释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P46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1.问题抢答:
①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手表和日历等
②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
③大自然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大自然用岩石记录时间。
④除了岩石、还有哪些可以记录大自然的时间?
各种生物化石、各种矿产资源。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然后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的说明对象:
3.“时间漫谈”“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故事”“读懂记录,造福人类”请把四个小标题归纳写到相应的段落;并据此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然后指出说明顺序。
(1~4)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石头的毁灭
与新生
(5~21)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22~29)
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30~31)
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由浅入深,说明事理
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题有什么作用?
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的流逝轨迹比成脚印是比喻。
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2.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练1]
引用高士其的诗作为题记,既照应了题目,又引出时间的话题和开启了下文,还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吸引读者,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3.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概述“石烂”的过程吗?岩石经受着哪些方面来的“攻击”?又是怎样形成新的岩石的?(8-18节)
山崖裂缝(大块岩石)
旅行
沉积

岩石由毁灭到新生的过程:
“攻击”
碎石
分裂
沙砾、泥土
重压、胶结
新岩石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19-21)
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 运动等方面去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5.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22-27)
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考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①地壳的活动;
②气候的变化;
③古代生物的状况;
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6.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28-30)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7.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31-32)
增加知识、
找寻宝藏、
造福人类
第②段:
8、说明方法探究:举例子:本文所举实例均为典型举例,即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理,从文中找出来体会其作用。[练2]
举钟表、日历等事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人们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有很多,意在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笔,引起人们关注大自然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
举例子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第?段:
举长毛象、琥珀等化石的事例,具体真切地说明"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
第④、? 、? 、?、?段也有举例子
9.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请同学们就此思考、讨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练3]
(1)准确性、严密性。
 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这里如果去掉"据计算"、"大约",就太武断,而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科学方法再精确也毕竟是推测而不能确知,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语言准确、严密。
(2)生动有趣。
  ①拟人化写法的大量运用。
  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狂风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
②比喻形象贴切。
 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③有些词语引人兴致。
  如“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更让人感到亲切,“海枯石烂”常被人用来表达深厚的情谊永远不会改变,此处则让人浮想联翩,更急切想读下文。说明的内容告一段落,在进行整体总结之前写道:“瞧!”仿佛拉了一段家常,在结束前提醒读者,本文前面说明了什么,后面还有什么需要说明。
本文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娓娓而谈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原因,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总 结 全 文
讨论:大自然中还保存了哪些时间的记录?
喜玛拉雅山的海洋生物化石
在山东临朐qú县由硅藻土沉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上图)中,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化石,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右为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
这里是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公园,大批恐龙脚印的发现地,层层相迭的岩层,因颜色的差异可以看的很清楚.这是永靖县人民政府2002年2月发布的材料。
甘肃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公园,是因在这里多处找到大批恐龙脚印化石而设置,图为其中的一处。
我国山西云岗石窟建成后经过一千几百年,风化现象严重,由于人类活动对空气和水的污染,还正在使风化作用加速进行。
Page ? *
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感受的名言: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
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7、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学完这篇课文,你是否对岩石有了更深人的了解?试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首小诗,抒发一下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