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大约一直到七千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六千五百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恐龙灭亡之谜,科学家仍在探索。让我们继续走进阿莫西的科幻世界去揭开恐龙灭绝的神秘面纱。
阿西莫夫
本文选自《新疆域》
1.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明确本文说明其观点的行文顺序及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志向,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学习目标
彗星
huì
潮汐
xī
劫难
jié nàn
致密
zhì
陨石
yǔn
追溯
Sù
铱
yī
二氧化硅
guī
膨胀
péng zhàng
熔化
róng
衍射
yǎn
致密:
解词:
精致、紧密。
追溯:
逆流向河流的源头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
劫难:
灾难。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第3段:“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这句话中的“大灭绝”“大劫难”分别指什么?
3.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4.理清文章层次.并指出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恐龙灭绝的原因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大灭绝:
指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的灭绝。
大劫难:
指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而引起火山喷发、大火、潮汐大浪等一系列灾难。
2.第3段:"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这句话中的"大灭绝""大劫难"分别指什么?
撞击说
火山说
3.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练3
撞击说依据:
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依据: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第一部分(1—4),提出“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提出恐龙灭绝的问题——举例提出“撞击说”;举例提出“火山说” 。
第二部分(5—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4.理清文章层次.并指出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果到因的逻辑说明顺序。
1.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2.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3.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都有哪些作用?
1.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看法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
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6500万年前的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嬉戏,觅食。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
恐龙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可撞击激起的灰尘布满了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
大量恐龙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仍免不了被冻死、饿死的厄运。
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2. 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都有哪些作用?
这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但也不是无稽之谈。天体撞击地球事件虽然不多,但在地球的历史上毕竟发生过。作者在这里也正是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揣摩语言
②即非常纯的沙子。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其他杂质。括号中的补充说明,使表述更严谨,达意更准确。
揣摩语言
③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的,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在幽默风趣中,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通俗易懂。
揣摩语言
本文与第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角度、主题思想上比较)
相同点:
1.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
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3.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易通俗。
4.主题思想:两篇课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两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不同点:说明的角度:
《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无处不有的角度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
《被压扁的沙子》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证明恐龙的死因是外星撞击。
课后作业
阅读阿西莫夫的科普小说及观看有关恐龙的电影,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保持对科学的强烈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