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蒹葭》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蒹葭》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6 13:14: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有一句话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有一首歌叫《在水一方》,从它被邓丽君第一次演唱以来,到现在还一直被传唱。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还有一句话叫做:
有美一人兮,
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
思之如狂。
同学们知道这些优美诗句的来历吗?
它们都出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学经典
——《诗经》。
今天我们继续来领略我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愫,理解他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蒹葭
解题
2.《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
《秦风》
芦苇
1.回顾《诗经》的相关知识。
预习检测:辨析字词读音
蒹葭
jiān jiā
溯洄
sù huí





méi



chí



zhǐ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一读,读准字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第一章
韵脚:苍、霜、方、长、央
ang
说一说,每一章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
第二章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i
韵脚:萋,晞,跻,坻
第三章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i
韵脚:已、涘、沚
二读,读准节奏:以二、二拍为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三读,读出情感
用心聆听视频范读,注意字音、停顿与朗读情感
疏通诗意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芦苇
茂盛的样子
那人,
指所爱的人
凝结成
参考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思慕的那个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开篇点明时间和环境
溯洄 从 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逆流而上
洄:逆流
跟随,
追寻
艰险
顺流而下
好像、
仿佛
代伊人
参考译文: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觅她,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主人公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茂盛的样子

岸边,
水与草相接
的地方
参考译文: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这四句表现了伊人难寻。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高而陡
水中
高地
参考译文: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道路艰险又陡峭。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
仿佛就在水中高地上。
这几句描写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虽然伊人可望不可即,但主人公并没有因此放弃,仍执著追求,这两句强烈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水边
参考译文: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还在。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
就在水边那一头。
茂盛鲜明
的样子
没有完,
这里指还没有干。
已:停止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水中的
小块陆地
参考译文: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道路艰险向右迂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
仿佛就在水中陆地上。
向右迂曲
合作学习,全面理解
1.整体感知: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3.诗中事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4.这首诗从结构内容上看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5.所谓"伊人"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6.概括诗的男女主人公各是怎样一个形象?
7.概括本文主题思想。

1、整体感知: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之情。
2、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景物:
1、蒹葭:苍苍----萋萋----采采
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2、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从早至晚独自徘徊心情焦急惆怅。
作用:造成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渲染了凄婉落寞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惆怅的情怀。

练2
3、诗中事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蒹葭:
苍苍—凄凄—采采
秋景愈加萧瑟。
白露:
为霜—未晞—未已
表示时间变化推移,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体现诗人焦急和惆怅的心情。
道路:
长—跻—右
追寻过程艰难,追寻的道路越来越艰险,却矢志不移
伊人所在:
方—湄—涘、央—坻—沚
地点空间推移,伊人缥缈难寻,伊人身影更模糊,更扑朔迷离。
反复咏唱,强烈地表达诗人殷切焦急惆怅的心情 ,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的美感享受。
4.这首诗从结构内容上看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的流露;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
5、所谓“伊人”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爱情、隐士、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等等,诗歌的主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以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无论怎样,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的、热爱的人则是不错的,追求的精神却是不变的。但是一般将“伊人”视作恋人的较多。
历来对“伊:人”的解读
拓展:
1.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伊人是the lover(恋人)。
2.求贤说
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3.明志说
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4.理想说
人们追求理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应是坚持不懈的!所以伊人象征理想。
5.人生哲理说
伊人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
6.距离说
即为“距离产生美”
知音
恋人
贤者
隐士
理想
功业
前途
……



伊人 =?
小结:
6.概括诗的男女主人公各是怎样一个形象?
男主人公——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执著追求,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伊人——可望不可及
诗以清秋为背景,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及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即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主 旨 总 结
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阅读《诗经》中其他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