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16 22:0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溶液都是无色的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液氧 C.生理盐水 D.蛋花汤
3.下列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揽拌,不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食用油
4.下列常见的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消毒酒精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注射液
5.可以证明某瓶硝酸钾溶液是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D.加热到℃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6.下列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滴加稀盐酸
B.比较生铁和纯铁的硬度﹣﹣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划
C.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的木条
D.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加水
7.如图所示,表示物质X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压强变化的关系,X可能是( )

A.NaCl B.CO2 C.Ca(OH)2 D.KNO3
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物质属于易溶性物质
B.20℃,将10ga溶解在100g水中得110g饱和溶液
C.将50℃时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初步提纯a
D.将50℃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
9.某医院需要配制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1000g,下列配制过程正确的是
A.只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
B.用托盘天平称取9g氯化钠
C.配制生理盐水可以用粗盐
D.用量筒量取1000mL水
10.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当蒸发掉60g 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12?g B.60?g C.120?g D.无法确定
11.t℃时,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2.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
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根据图中已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的含义是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顺序为c b a
C.将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将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所得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a大于c
14.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g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接近0℃
B.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
D.恒温蒸发少量水


二、填空题
15.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从你能想到的影响中写出一点,并猜想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_______你的猜想_______.
16.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定量的下列物质,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______;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______;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______。(均填字母)

A 氢氧化钠 B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C 氯化钠 D 硝酸铵
17.某兴趣小组同学和化学老师在实验室探究几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用如图曲线所示表示如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当温度在t1℃时a、c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g。
(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3)t1℃时,在盛有10克b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
(填写“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在t2℃时若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饱和溶液(溶剂是水)所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____(填写:a、b、c)。
18.对比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图所示的实验均用到对比的方法。

(1)甲用于探究分子的运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对比A和B烧杯的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
(2)乙实验中应用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丙实验用于探究物质的溶解,实验目的是______。
19.下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填“>”“<”或“=”);
(2)20℃时,将15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该温度下,欲将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g;
(3)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采用____________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乙物质。

三、推断题
20.柠檬酸亚铁是重要的含铁试剂,兴趣小组制取柠檬酸亚铁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

(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__;
(3)反应3中会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_________;
(4)柠檬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C6H6O7,柠檬酸亚铁中铁元素和碳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5)若选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则用1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g/cm3)配制该稀硫酸,需加水________g。
21.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1)A在D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B溶液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2)如图所示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小烧杯中F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则E的化学式可能为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四、实验题
22.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应称量______________gNaCl. 量取______________mL水。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没有影响”)
(4)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______________g, 可得到5%的NaCl溶液。
23.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
(2)操作③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如图,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水的密度为1 g/mL)。

五、计算题
24.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4.4g,将烧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2g。则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25.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是需要补钙的主要人群,市面上有许多补钙的钙片出售。如图是**高钙片的说明书,某课外兴趣小组欲验证说明书的真伪,进行了如下实验:

a取4片高钙片研碎,放入烧杯中
b往烧杯中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其总质量为57.8g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产生的CO2的质量为_____g。
(2)求4片高钙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______。
(3)通过计算判断此钙片中钙元素的含量与说明书钙含量是否一致______。(假定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1g=1000mg)



参考答案
1.A 2.C 3.D 4.A 5.C 6.C 7.B 8.D 9.B 10.A 11.C 12.D 13.C 14.C
15.温度(或搅拌) 温度越高(越低),食盐溶解的速率越快(越慢)(或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率).
16.C AB D
17.20gb>a>c不饱和溶液C
18.烧杯B的液体由无色变成红色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19.= 62.5 100 蒸发
20.Fe + H2SO4 = Fe SO4 + H2↑ 过滤 CO2 7 : 9 1290
21.H2O2、NaOH或CaO,
22.7.5 42.5 添加氯化钠 偏大 30
23.②⑤①④③ 加快溶解速度 165.6mL
24.10%
25.2.2 5g 此钙片中钙含量与标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