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语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29 18:51:00

文档简介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出题人:陈萍
(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远眺(tiào) 荟萃(cuì) 荡漾(yàng) 鳞次栉比(jié)
B、葱茏(lǒng) 筹建(chóu)面颊(jiā) 侃侃而谈(kǎn)
C、俯瞰(kàn) 大厦(shà) 炯炯(jiǒng) 载歌载舞(zài)
D、藤条(téng) 风骚(sāo) 同胞(pāo) 千里迢迢(ti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班斓 呕吐 宽敞 坚如磐石
B、惊讶 凋蔽 废墟 瞬息万变
C、寒暄 飘渺 虔诚 全神贯注
D、狭隘 匍匐 庇护 名列前矛
3、选出词语填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问题,除了要拓展就业岗位外,还要合理__________劳动了。
②地质科学家经常用生物的化石来_________地质年代。
③逆境_________可以催人奋进,顺境________不一定导致人一直消沉。
A.安排 断定 固然/却 B.安置 确定 固然/却
C.安排 确定 诚然/也 D.安置 断定 诚然/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试图影响马英九防务乃至两岸政策,维护军方的利益,台军方不顾马英九等多方反对,发布了两年一度的“国防白皮书”,大肆渲染大陆军力威胁并宣扬台军持续强化战力的必要性,此举难免让人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联想。
B.陈水扁当政8年, 对台湾的毒害, 对两岸关系的毒害,对中华民族的毒害, 真是罄竹难书, 流恶难尽! 但多行不义必自毙, 中国人都在看他的下场!
C.江丙坤向记者表示,马英九诚恳的慰留让他决定留下来继续完成阶段性任务,他会“顾全大局,做正确决定”。
D.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5年超级女声总导演、湖南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王平表示,今年的超级女声引入和设计了一些新的元素,这样能避免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B、几个学校的教师正在认真讨论《泪珠与珍珠》这篇课文的教案,明天他们就要讲授这篇课文。
C、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不尊重民工的劳动,克扣民工工资,甚至殴打民工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许多胃肠专家认为,空腹时嚼口香糖,会使人感到恶心、头晕、胃疼甚至胃溃疡。
6、使用标点符号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二、古诗文阅读和默写(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1分)
淮阴侯列传
司马迁
???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①,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②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③。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④,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⑤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⑥,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⑦。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⑧,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⑨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⑩。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知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词语注释】 
①无行:品行不好。②治生:维持生计。③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蓐:草席。④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⑤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敬称。⑥能死:不怕死。⑦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⑧戏(huī,挥)下:帅旗之下,即部下。戏,同“麾”。军中指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 饭:作动词,给××吃饭。
B.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诈:是阴谋。
C.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度:估计。
D.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具:准备。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 B.①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
②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①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D.①顾王策安所决耳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②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不俗心志的一组是(? )(3分)
①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③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④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⑤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⑥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受胯下之辱时,他还是一个没有志气的人,后来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将。
B.萧何追韩信,可见他是一个惜才、爱才的人。
C.刘邦对萧何的评价推荐还是相信的,所以就隆重地拜韩信为大将。
D.本文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细节和语言描写来实现的。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3分)
②愿陛下矜悯愚城,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3分)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13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2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14、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2)臣以险衅,____________,生孩六月。(李密《陈情表》)
(3)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8)《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9)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7分)
鸿雁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蟑、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乌,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迂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绎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寓慨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据,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5.下列古代咏雁诗(词),“侧重言志”的是 ( )(3分)
A.“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1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占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E.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托物言志的诗词。
17.文章最后一段中提到“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其中“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答:

18.鸿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请你结合文章谈谈在古代诗歌中鸿雁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审美感受?(4分)
答:

四、阅读下则新闻特写,回答19-20题(6分)
那一夜,“白云”和“星星”说了悄悄话
9月6日,“鸟巢”的圆形舞台上,何白云和“星星”对话:“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星星,你好!”何白云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演员之一。昨天,何白云回到深圳,记者走近这个八岁起便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美丽姑娘。
何白云的听力是8岁时因发烧打针过量丧失的。凭借助听器,何白云仅能听到微弱的声响,直到2004年安装了电子耳蜗才有好转。大学毕业后的何白云在市残联下属的深圳残疾人网工作。上京训练演出3个月了,回到网站,何白云用舞蹈《星星,你好》传达了兴奋之情。
今年3月份,北京的手语舞蹈老师到深圳选拔参加开幕式表演的人选。“白云,你身高够了,去参选一下吧。”市残联一位工作人员鼓励她去参加选拔。除了何白云,深圳参加选拔的还有9名来自元平特殊学校的聋人姑娘。
何白云告诉记者,选拔前,元平特殊学校的老师帮其它9名聋人姑娘排练了健美操表演,而她却没有任何准备。去到选拔现场,何白云见到其它9人正在练习排练好的健美操,就跟着学跳了五分钟,学习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开始选拔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很快跳完了,其它选手还在跳,没有舞蹈基础的何白云跟不上节奏和动作,只能停下来站在一旁看。没想到,负责选拔的老师就挑中了何白云和元平特殊学校的一名学生。
不会下腰,不会劈腿,不会滑跪,一开始何白云在舞蹈上就是一张白纸,跳起舞来身体还很僵硬。在5月初广州的第一次集训里,何白云真正尝到了苦的味道。早上6点半起床开始跑步、压腿,8点钟开始舞蹈动作的训练,20天里每天都训练近十个小时。之后,何白云再次通过了选拔,得以去北京参加演出。
何白云说,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她来说,最辛苦的便是滑跪的练习。因为不掌握要领,每次都是“扑通”就跪下去了。“这种跪法是很疼的,膝盖都破皮流血了。”
终于等来了演出的这一天。“感觉很不一样,特别紧张,也特别兴奋。”何白云说,之前她们曾在鸟巢彩排过三次,但真正演出时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就想着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世界”。
舞蹈演出服白色灯笼裙有玄机,可以充气膨胀起来,左右两个开关各控制充气和灯泡。演出时,她们身上还要背着个电池。“可能有三四公斤重。”何白云说,当裙子亮起来,并慢慢充气膨胀起来时,觉得身上的裙子就像一朵白云。“我的名字就是白云。”何白云惊喜于这样的巧合。穿着浮云般的裙子,和“星星”说着悄悄话,何白云很享受那种轻盈浪漫温暖的感觉。而最令她感动的是,她们向“星星”说的最后一句话:“把我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我们永远在一起。” (吴思静《晶报》2008年9月11日,有改动)

19.请概述本文报道的主要内容。(4分)
20.请简析这篇新闻特写标题的特色。(2分)
五、语用题(10分)
21.根据下面的文字给“社会福利”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5个字,5分)。
这里所讲的“社会福利”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的。社会福利是指采取一定的社会措施,包括增加就业机会,保障劳动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提供医疗保健、提供社会服务、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等等,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样使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
22.根据下面的消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以警示社会公众。(5分)
70年代的天山冰川能见到漫山遍野的美丽雪莲。最近十年来却日见稀少了。农牧民进山大量采摘雪莲,往往是连根拔起,造成毁灭性破坏。因为雪莲扎根的土壤是经过几百万年靠细菌、苔藓、地衣分解岩石留下的,连根拔掉会造使这种土壤失去肥力,雪莲便几乎不可能再在地上生长了。有专家指出,如果像这样不加保护地采挖雪莲,不出30年,这一珍贵物种将可能在地球上消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疑”,是不相信,或因不相信而猜度;“疑”也可以是有疑问而产生怀疑。“疑”是一种不好的心理,也可以说是一种谨慎的表现,还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对人,对事,对理,对历史,对人生,对社会,皆如此。
请以“疑”为话题作文,可以选择材料中提到的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来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27分)
11①
(3分)

(3分)

(3分)
12、
(4分)
13、
(4分)
14、(10分,每空1分)
① ,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三、(17分)
15、( )(3分) 16、( )( )(6分)
17、
(4分)
18、

( 4分)
四、(6分)
19、

( 4分)
20、


(2分)
五、(10分)
21、 (5分)
22、(5分)

作文(60分)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800

900
800

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中段考试答案
1、C.A.栉zhì B.茏lóng 颊jiá D.胞bāo
2、C. A.斑斓 B.凋敝 D.名列前茅
3、D 安排: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断定:下结论。确定:明确而肯定。
4、D 孑:单独,孤零零一个人。前面不能再加独自。
5、A
6、C(A问号改为逗号;B顿号改为逗号;D去掉引文的句号,引号后可用逗号。)?
7.B(骗人。)
8.D(只是。A.①是②才;B.①又②将近;C.①是②制定。)
9.C(①写韩信的经历;②写萧何看重韩信;⑥写对韩信的任用。)
10.A(这不算没有志气,是能屈能伸。)
11.①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内心是很胆小的。
②陛下怜悯我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小小的愿望。但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安度晚年。
③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存在于险阻而僻远的地方。
12.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以动写静,反衬
13.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14.(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夙遭闵凶 (3)零丁孤苦
(4)茕茕独立 (5)死当结草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9)天涯共此时
15.B (A、 C侧重抒情。D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去衡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呜、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16.B E(B、 要体现的应该是“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E、 应该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
17. ①景中情;②情中景;③情景互生。 (一个要点1分)
18. ①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②鸿雁是健飞之鸟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③秋空雁阵能让人感受到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一个要点2分)
18、答:(1)聋人姑娘何白云的基本情况;(2)选拔残奥会开幕式演员,何白云被意外挑中;(3)何白云参加集训并刻苦训练;(4)何白云演出时的心情与感受。
19、答:标题中的“白云”,何白云的名字,她演出时穿着充气的白裙,又像一朵美丽的白云,“星星”,何白云参演的舞蹈叫《星星,你好》。“‘白云’和‘星星’说了悄悄话”,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新闻人物名字与新闻事件巧妙地嵌在一起,形象、生动,浪漫、轻盈,充满童话色彩。
20、答:不赞同。残疾人为何要举办体育运动会?为何要撑着拐杖赛跑,坐着轮椅打球?是为了证明他们残缺的躯体仍有力量和技能吗?是为了争到名次和荣誉吗?从现象看,是;从本质看,不是。其实,与健康人的奥运会比,残奥会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体育的精神意义。人们观看残奥会,不会像观看奥运会那样重视比赛的输赢。人们看重的,也是残奥会要证明的是:残疾人仍然拥有完整的内在生命,在生命本质的意义上,残疾人并不残疾,人的内在生命是伟大的。(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
21、(5分)社会福利是改善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措施。(找准中心词)
22、毁灭性地采挖雪莲,可能导致这一珍贵物种的灭绝。(5分)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耳新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向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