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2018·山东德州中考)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每天捕食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余只。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 A )
A.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B.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C.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D.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2.(2019·云南昆明二模)童话《小蝌蚪找妈妈》讲述了小蝌蚪寻找青蛙妈妈的故事。小蝌蚪发育为成蛙所发生的变化,错误的是( D )
A.尾消失 B.鳃消失
C.生出四肢 D.只用肺呼吸
3.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原因是( B )
A.幼体与成体在生活环境上差异很大
B.幼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体差异很大
C.幼体与成体的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D.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差异很大
4.(2018·贵州毕节期末)下面是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几个时期:
①排卵、排精 ②雌雄蛙抱对 ③雄蛙鸣叫 ④受精卵孵化为蝌蚪 ⑤蝌蚪变态发育为蛙 ⑥精卵结合成受精卵
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
A.③②①⑥④⑤ B.⑥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⑥ D.②①④③⑤⑥
5.(2019·山东德州模拟)下列动物中,幼体与成体的呼吸器官不同的是( A )
A.蝾螈 B.鲸鱼 C.鲫鱼 D.鳄鱼
6.(2019·河南洛阳期中)下图是青蛙发育过程中某些阶段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C表示受精卵):
(1)青蛙的这种发育过程属于__变态__发育。这种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__蝌蚪__、幼蛙、成蛙等阶段。
(2)图中的B(出膜第一天)用__鳃__呼吸,生活在水中,从D开始用__肺__和__皮肤__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作__两栖__动物。
(3)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__卵生__(填“卵生”或“胎生”)。
(4)青蛙在繁殖时期特有的一种行为是__抱对__,这种行为可提高卵的受精率。
7.大鲵是世界上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是( A )
A.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B.卵生、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C.卵生、有性生殖、无变态发育
D.胎生、有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
8.(2019·山东潍坊一模)两栖动物在生物圈的发展逐渐由盛到衰,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A )
A.青蛙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B.体表裸露,能够分泌黏液,辅助呼吸
C.青蛙小脑不发达
D.蛙眼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
9.影响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D )
A.两栖动物的生殖能力 B.两栖动物的天敌
C.人类的捕杀 D.水域环境
10.(2019·黑龙江哈尔滨月考)在美国,靠近湖泊和河流的湿地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畸形的青蛙,有的只有3条腿,有的前2条腿缺失,有的后腿长了3条或4条。导致畸形蛙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B )
A.空气污染 B.水域污染
C.土壤污染 D.人类捕杀
易错点1 误认为青蛙的抱对是进行体内受精
11.(2018·四川广安期末)下列有关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青蛙的鸣叫是雄蛙在求偶
B.青蛙的发育起点是卵细胞
C.青蛙有抱对行为,体内受精
D.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在陆地上完成
易错点2 误认为青蛙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
12.(2019·山西孝义期中)下列有关蚊子、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都是有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
B.都通过体内受精形成受精卵
C.发育过程都有蜕皮现象
D.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13.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D )
A.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在陆地上生活,成体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14.(2019·湖南郴州中考)初夏时节,池塘里可以看到小蝌蚪。下列和蝌蚪呼吸方式相同的动物是( C )
A.娃娃鱼、草鱼、乌龟 B.青蛙、带鱼、鸽子
C.泥鳅、海马、鲨鱼 D.鳄鱼、海豚、缢蛏
15.(2019·安徽芜湖期中)两栖动物不能称为真正的陆生动物,其主要原因是( C )
A.在水中捕食
B.皮肤辅助呼吸
C.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
D.心脏的结构简单
16.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冬季冬眠时,青蛙的呼吸( D )
A.完全停止 B.要正常进行
C.完全依赖肺的活动 D.完全依靠皮肤进行
17.下列有关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皮肤裸露,表面有黏液,可辅助呼吸
B.前肢发达,趾间有蹼,能跳跃和划水
C.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招引雌蛙抱对
D.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蝌蚪靠鳃呼吸
18.(2019·广东深圳期中)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雌雄蛙繁殖季节抱对,进行体内受精
B.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为变态发育
C.蟾蜍能在陆上生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D.蝌蚪既能用鳃呼吸,也能用肺呼吸
19.(2018·山东聊城中考)下图阴影部分表示蝗虫和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点,对其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有性生殖 B.体内受精
C.受精卵体外发育 D.变态发育
20.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D )
A.两栖动物的生殖必须在水中进行
B.两栖动物的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C.两栖动物的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
D.以上答案全对
21.(2019·陕西商洛月考)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两栖动物适合生存在温暖潮湿的地带
B.地球气候变得干燥是两栖动物由盛到衰的重要原因
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不能摆脱水环境的限制
D.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2.某生态县开展“养蛙治虫”实验,结果表明,放养一定数量的青蛙的稻田比喷洒数次化学农药的对照稻田增产9.2%。这个事实说明( C )
A.农药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
B.青蛙对农田害虫的控制作用有限
C.青蛙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
D.农药影响水稻的传粉
23.(2019 ·山东肥城期中)两栖动物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和曲线图是某种两栖动物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56
6
0
请根据图表信息分析回答:
(1)这种两栖动物受精卵在水温为__26__℃时平均孵化率最高。
(2)该种两栖动物的受精卵在水温为18~38 ℃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是__18~26__℃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上升;在26~38__℃之间,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下降__。
(3)若将14 ℃的两组两栖动物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 ℃和42 ℃,则26 ℃组的受精卵能孵化出蝌蚪,而42 ℃组的受精卵不能孵化出蝌蚪,原因是42 ℃组的受精卵__已经死亡__。
(4)分析如图,当水温在18~34 ℃之间时,两栖动物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是__随着水温的升高,平均孵化时间缩短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