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第一篇章 中国需要改革吗?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贫困,生产积极性不高材料一: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材料二: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当时国企存在什么现象?材料三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
器厂当厂长。……很多年后,他回忆说,“欢迎我的是53
张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
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四 改革开放之前,国企婆婆多,管得严。拿一个省
级工厂来说,从厂长到车间主任的任命听主管厅的,……
工人群体由劳工局负责,作为企业的具体负责人厂长,却
没有任何权力,企业买套设备,甚至盖间厕所都要上级部
门批准。
——杜进兴《请把管理企业的权利还给我》
企业没有自主权,管理僵化,工人缺乏积极性概念解读: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政府指令性计划决定。第二篇章 中国应该怎样进行改革?回答:
1.这次在北京开幕的会议是什么会议?主要内容有哪些?2.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这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它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观念……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的失调的要求,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严俊昌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1981年的春天,杜润生主持起草了改变中国农村历史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概念。杜润生( 1913-2015 )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篇章 中国应该怎样进行改革?② 从实践上升到理论1、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 从局部到全国 成效:1984年,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① 农民的自我解放所有制不变分配方式变了经营方式变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村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思考:与原来经济体制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哪些变与不变的地方?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2)管理方式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改革成功了!!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城市的改革。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调动调整适应(3)意义:1984年中国开始搞城市体制改革,马路上出现了很多广告牌,可口可乐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西方商品。这位同学拿着一杯可乐站在长城上,标题叫做“中国的新面孔”,表明人们将要开始新的生活。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把企业搞活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效益显著提高。意义:2017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15家,其中有超过25家是民营企业。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
正在远离马克思1985年9月23日。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中国真的远离社会主义道路了吗?
中国的改革开放遇到了什么困惑?材料一:在整个年度(1989年)里,经济发展的速度降到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下半年,全国个体户注册数减少300万户,私营经济从20万家下降到9.06万家,减少一半多。 并且“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二:1991年4月20日,某重要杂志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一文,说:“不问姓‘社’姓‘资’,必然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三:1990年,东欧开始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局势也陷入动荡,到年底也解体了。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中国也挺不了多久。一时间,“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
——钟之成《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遇到了哪些障碍? 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下降,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人们对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产生了疑问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
运动遭受挫折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三篇章 改革的深化(1)理论突破——1992年南方谈话(2)明确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3)基本框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4)完善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5)初步建立——21世纪初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请依据教材P56第三目内容,归纳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概念解读: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国家一般不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何区别? 采取何种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以行政审批配置资源为主,以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为主,甚至有时以长官意志配置资源。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容易引起经济危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国家能实现强有力
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1997年3月3日第四篇章 改变中国和世界的改革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到了1.8%,今天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14.8%,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1978年,中国人均GDP只有384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排在倒数第七位。今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9281美元,这个数字代表中国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中等收入国家。
-----吴晓波《激荡四十年》2017年11月的杂志封面, 标题“中国赢了”。 在内文《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一文中,作者指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现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和减贫,对全球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借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中国展现大国担当,------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第五篇章 将改革进行到底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继往开来的领导人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
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习近平20181、原因:
2、过程:
3、内容:
4、目的:
5、成功的原因:课堂小结:全面认识经济体制改革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由农村到城市,渐进的、探索的过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了一条市场主导的改革路线。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D2.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C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③鼓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④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D4.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C5.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