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4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和“四大洋”,是学生在学习前一节内容——《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的海陆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又是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一是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二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要重视地图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图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图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1
(1)知识与技能:不仅能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而且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2)过程与方法: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以图导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并通过拼图游戏、读图分析、直观演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2
1、用多种类的“图”,从感官上刺激学生,激发兴趣。
2、用多形式的“导”,促使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
如:地形图、轮廓图、示意图、拼图、思维导图等
如:通过观图、比图、析图、找图、填图、拼图等形式
展图导课
出示马车图片,创设情境穿越回古代骑着马车去环球旅行,问同学能否做到。并说出原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出示转动的地球图片,引出课题,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符合七年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征。
1
依图设问
引导学生依据图像资料,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也就是把学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如:世界海陆的分布概况如何?七大洲的轮廓、面积、位置分布及分界线是怎样的?
2
析图明理
①“观数据,知分布”
②“举例子,明概念”
③“识轮廓、排大小”
3
析图明理
④“猜一猜”
⑤“找一找”
⑥“拼一拼”
3
用图作结
4
学以致用,当堂训练,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检验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以及进行知识的比较和迁移,我将采用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结构化板书。
成功之处
1、突出了学科特点,采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用图意识,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2、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析图明理”这个重点环节里,我采用了“读一读”、“猜一猜”、“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不足之处
1、在展图导课创设情境的环节,提问时应该把问题缩小,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如: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骑着马车能进行环球航行吗?这样,学生解释不能的原因时,就不会出现“马会累死”或“我们不能穿越回到古代”之类的答案。
2、在结束新课时,再结合世界海陆分布,说明骑着马车不能环球旅行的原因,这样整堂课就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