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土壤与岩石
第3课 岩石与矿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具有多种用途
科学探究:
1. 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岩石。
2. 能够就岩石与矿物问题与同学开展讨论和交流。
科学态度:
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擅于总结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 让学生感受到现在科学技术的强大。
2.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镜、观察记录表、常见岩石图片分类人手一份
学生准备:铁钉或钥匙(每人准备一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及预设学生生成)
设计意图(写明本环节要达成教学目标要点)
情景引入
(2分钟)
1. 出示图片,欣赏各种岩石的图片
边展示图片边进行解说。
2.提问: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3.这么多漂亮的岩石,形状各异,千奇百怪,其中一定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的科学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去探究一下岩石中蕴含的奥妙啊?板书:岩石
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观察岩石
(20分钟)
1.课前,我让大家收集身边的岩石,我在上课前看了一下,大家收集的岩石都很有特点。一会,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你们收集的岩石。
(1)介绍岩石
我是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岩石?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掂起来有多重?
(2)提问:大家采集的都是岩石吗?
小组交流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并说明理由。把自己认为不是的岩石放在一边。
2.观察岩石
(1)讨论并汇报,我们应该是什么方法来观察岩石?(学生汇报,教师把相应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为什么?
(3)出示温馨提示(请学生读出要求)
(4)分小组合作进行观察
(5)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展示观察记录。
(6)提问
采集到的岩石都一样吗?都有哪些不同?
(颜色不同、纹理不同、颗粒大小不同、轻重不同、光滑程度不同、软硬不同)
你是怎么判断它们的软硬程度的?
鼓励学生完整地描述自己采集的岩石的特点。
通过问题质疑,初步调查学生对于真正的岩石特点的前概念。
回顾观察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实际任务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总结,发现自己采集的岩石的特点。从颜色、纹理、颗粒大小、轻重、表面光滑程度和软硬等方面进行描述
学生在进行刻画除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外,可以选方法正确的学生进行一下演示并汇报如何判断。
三、岩石分类
(10分钟)
刚才,同学生和真正的科学家一样,进行了一次观察、提炼、总结的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总结出了常见的几种岩石的特征:
请大家认真阅读材料《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结合特征,观察图片对照判断一个自己采集的岩石属于哪一种常见的岩石。
对自己采集的到岩石进行分类(小组内把同一类型的岩石放在一起
重新判断:自己采集到的都是岩石吗?
通过阅读材料对比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岩石的特征,并重新判断采集的岩石是否是真的岩石
四、拓展延伸
(5分钟)
那么岩石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他们有什么用途呢?他们又有多大的价值呢?请学生读书出拓展延伸的材料。
让学生认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人们可以通过矿石可以提炼出大量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等。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在建筑、艺术、交通等领域都使用到岩石
五、总结
(3分钟)
岩石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未知的世界等待我们继续学习继续探究。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都能成为向李四光、刘东生一样的地质学家,为祖国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作业:
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岩石与矿物的特点。
推荐阅读《地质学发展史》
激发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岩石与矿物有关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