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7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6 14:1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949-1956 过渡时期
(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2019届九年级中招复习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本单元内容在近六年中考中考查了4次,均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考查重点在“一五”计划。
2019年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65周年,应该关注。
2019年还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应该关注包括“一五”计划、第一部宪法在内的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综合考查。
1.我国的工业化进展如“一五”计划是中考常考热点。
2.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活动是中招常考知识点。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是中考常规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前提
三大改造
标 志
“一五”计划
良好开端
曲折
成就及模范
中共八大
八大二次会议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
政治建设
一五时期:
探索时期:
文革时期:
雷锋、焦裕禄、王进喜
经济建设
1953-1957
1953-1956
1954
1956
1958
1966-1976
发展生产力
改革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邓稼先、袁隆平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新中国工业落后
2.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
相应地发展......;
相应地培养......。
4.时间:
1953—1957
5.成就:
6.意义:
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鞍山大型轧钢厂
武汉长江大桥
重工业 鞍山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交通运输业 川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二、三大改造
1956年
1.完成时间:
2.意义: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象
方式
实质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特点:赎买政策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
1954年
2.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成果:
4.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北京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
2.开始时间: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标志:
4.危害:
1959-1961年,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
1958年
③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①对国情认识不足;
②对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急于求成;
“左倾”错误
5.启示:
①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五、文化大革命
1.原因:
2.开始时间:
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场内乱。
3.性质:
4.危害: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民主与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966—1976年(粉碎“四人帮”)
5.教训:
①毛泽东错误地估计我国阶级斗争的形势。
②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③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利用。
“左倾”错误
①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
③加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依法治国。
六、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建设成就
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建成大庆、大港、胜利油田,到1965年,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建成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新兴产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导弹)、航天工业(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原子弹;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邓稼先
袁隆平
历史时期 成就 模范人物
“一五”时期 鞍山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川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十年探索时期
“文革”时期
任务三:
名师预测
1.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国家强盛的重要表现。建国初期,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国家做出的努力是( )
A.解放西藏 B.进行土地改革 C.实施“一五”计划 D.进行三大改造
2.随着“一五”计划的进行,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建立了大量的工厂、铁路、工业基地等等,这说明( )
A.我国已经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B.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我国已经走到时代前列 D.“一五”计划只是涉及工业发展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在过渡时期的目标、为实现该目标我国做了哪些努力?(3分)
①目标: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
②努力:制定“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2分)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2)归纳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①观点:国家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1分)
②赞同。
③理由:因为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剥削阶级存在的基础消失,主要矛盾就不再是阶级矛盾了。(2分,说出赞同的观点及理由即可)
1.【材料】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1953-1957年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设问】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和法制建设成就概括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答案】
①经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
②法制建设: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材料】中央发出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6.3%,其中加入以土地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占总农户的87.8%。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
【设问】
根据材料,指出1956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1953-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从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3.【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建国初期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建成社会主义制度。1956-1976年经历了二十年曲折探索,走了不少的弯路,经济发展缓慢。1978年以后,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我国通过什么措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走弯路”指的是什么?
【答案】
①三大改造(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出现重大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