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知识点)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1)丝种多,技术高超。织业:花色品种多;(2)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吐蕃(西南,藏族的祖先)。大事:
①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2、回纥(北方,维吾尔族的祖先。)
大事: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4、拓展: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
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2、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诗歌特点
人称
李白
盛唐时期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浪漫情怀
“诗仙”
杜甫
由盛转衰
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诗圣”
白居易
唐朝中期
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
2、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类别
代表人物
著作
特点
书法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
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3、拓展: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
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③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一、单选题(25题,满分100分)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2.某同学举办“中国盛唐气象″主题内容展览。下列内容可以入选 “盛唐气象”的是:①曲辕犁和筒车;②唐三彩;③开放的社会风气;④多彩的文学艺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4.《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其中,“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是唐代“诗仙”的名句。他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5.《步辇图》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王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联姻佳话,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幅画的创作者是
A.阎立本 B.张择端 C.顾恺之 D.吴道子
6.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
? ?
①司母戊鼎 ②曲辕犁 ③筒车 ④地动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8.以下有关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联系的史实,叙述不确切的是( )
A.唐太宗时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
B.唐太宗先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唐玄宗册封过回鹘、粟末靺鞨的首领
D.“和同为一家”是吐蕃赞普在给唐朝皇帝的上书中的话
9.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称赞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11.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2.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13.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玄宗时,册封回纥首领为( )
A.“天可汗” B.怀仁可汗 C.云南王 D.渤海郡王
14.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
A B C D
15.图2.图3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
A.社会政治状况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手工制作水平
16.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17.“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 )
A B C D
18.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长安商业的繁荣
19.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右图目录战线的内容主旨是( )
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
B.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
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
20.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元昊
21.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屈原 B.杜甫 C.辛弃疾 D.关汉卿
22.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23.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
A.商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24.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经济的繁荣 B.政治的清明 C.文学艺术的兴盛 D.社会风气的开放
25. 2009年5月23—28日,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此次诗歌的主题是“盛世中国,诗意长安。”下列能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谐的诗句是( )A.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
D.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朝把一位公主嫁给他。
材料二: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西北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材料三:他治理国家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在两位贤相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统治前期,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中反映的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哪位皇帝?
(3)材料三中“他”指的是哪位皇帝?”材料中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1)根据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