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学案(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17 11: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春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案设计
【课题】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对顶角、补角、余角,知道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补角、余角、对顶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学习过程】
一、知识预备
预习书38-39页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和 ,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 ,这个公共点叫做 ,
在同一平面内, 叫做平行线。
二、知识研究
1、对顶角
(1)概念
有公共 的两个角,如果它们的两边互为 ,
这样的两个角就叫做对顶角。
(2)性质
对顶角
2、余角与补角
(1)概念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 ,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 ,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符号语言:
若∠1+∠2= 90o , 那么∠1与∠2互余。
若∠3+∠4=180o , 那么∠3与∠4互补。
填表:
一个角
30O
45O
60O
25O
83O


这个角的余角
这个角的补角
(2)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
如图,∠DON=∠CON=900,∠1=∠2
问题1:哪些角互为补角?哪些角互为余角?
问题2:∠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1+∠3=90o,∠2+∠4=90o
∴∠3=90o-∠1,∠4=90o-∠2
∵∠1=∠2
∴∠3=∠4
问题3:∠AOC与∠B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能仿照问题2写出理由吗?
三、知识运用
(一)基础达标
例1、(1)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2)如图,直线a,b相交,∠1=40O ,求∠2,∠3,∠4的度数
(二)能力提升
例2、如图:直线AB与CD交于点O, ∠EOD=900,回答下列问题:
(1)∠AOE的余角是 ;补角是 。
∠AOC的余角是 ;补角是 ;
对顶角是 。
(2)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求这个角的余角度数。
(三)知识拓展
例3、(1)如图2.1—12,点O在直线AB上,
∠DOC和∠BOE都等于900.请找出图中
互余的角、互补的角、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四、巩固练习:
A组
1、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① 一个角的余角一定是锐角。( )
②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 )
③ 若∠1+∠2+∠3=90°,那么∠1、∠2、∠3 互为余角。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对顶角相等
C.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对顶角   D.有公共顶点且又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3、已知∠A=400 ,则∠A的余角是 ,补角是
B组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E=900 ,则
(1)∠1与∠2互为 角;
(2)∠1与∠3互为 角;
(3)∠3与∠4互为 角;
(4)∠1与∠4互为 角;
5、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2倍多30°,求这个角的度数.
C组
6、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E=90°,若∠COE=55°,求∠BOD的度数.
五、课堂反思: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对今天的课,你还有哪些困惑?
【课后练习】
A组
1、已知∠A=40°,则∠A的余角等于______.
2、一个角与它的余角相等,则这个角为 度。
3、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点O,EF为过点O的一条直线,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相等 B.互余 C.互补 D.互为对顶角
4、填空:
∵∠A+∠B=90o,∠B+∠C=90o
∴∠A ∠C( )
∵∠1+∠3=90o,∠2+∠4=90o且∠1=∠2
∴∠3 ∠4( )
B组
5、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比平角少10°,求这个角.
6、已知两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且∠AOD+∠BOC=70o,求∠AOC的度数
7、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AOC=120°。求∠BOD,∠AOE的度数.
C组
8、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
且∠AOC=∠AOD-80°,求∠AOE的度数。
【课题】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学习目标】1、了解垂直的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
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垂直的概念,垂线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知识预备
互余
互补
对顶角
对应图形
数量关系
性质
二、知识研究
预习书41-42页
1、如图,已知∠1=60o,那么∠2= ,∠3= ,∠4=
改变图中∠1的大小,若∠1=90o,那么
∠2= ,∠3= ,∠4=
这时两条直线的关系是 ,这是两条直线相交的
特殊情况。
2、垂直
(1)定义及表示方法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 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 ,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 。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
(2)垂直的推理应用
∵ ( )
∴AB⊥CD( )
∵AB⊥CD ( )
∴∠A0D=90o ( )
(3)垂直的性质
平面内,过一点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 最短。

三、知识运用
(一)基础达标
例1、如图,要把水渠中的水引到水池C中,在渠岸的什么地方开沟,水沟的长度才能最短?请画出图来,并说明理由
(二)能力提升
例2、已知∠ACB=90°,即直线AC BC;若BC=4cm,AC=3cm,AB=5cm,那么
点B到直线AC的距离等于 ,点A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 ,
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 。
(三)知识拓展
例3、点C在直线 AB上,过点C 引两条射线CE、CD,且∠ACE=32°,∠DCB=58°,则CE、CD有何位置关系关系?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A组
1、∠BAC=90°,AD⊥BC于点D,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有( )个。
①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②线段AC是点C到AB的垂线段;
③线段AD是点A到BC的垂线段;④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
A、1个;B、2个;C、3个;D、4个。
B组
2. 如图2.1—8中, 点O在直线AB上,OE⊥AB于点O,OC⊥OD,若∠DOE=320,请你求出∠EOC、∠BOD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 如图2.1—9中,点O在直线AB上,OC平分∠BOD,OE平分∠AOD,则OE和OC有何位置关系?请简述你的理由。
五、课堂反思: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对今天的课,你还有哪些困惑?
【课后练习】
A组
1、已知钝角∠AOB,点D在射线OB上
(1)画直线DE⊥OB (2) 画直线DF⊥OA,垂足为F
B组
2、如图,OA⊥OC,OB⊥OD,∠BOC=30°,求∠AOB,∠COD,∠AOD
C组
3、如图,AO⊥OB,OD平分∠AOC,∠BOC=150°,求∠DOC的度数
【课题】2.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
【学习目标】会找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学习重点】会认各种图形下的“三线八角”
【学习过程】
一、知识预备
如图,①是由直线 和直线______被第三条
直线_______所截而成的 角;
②∠4与∠5是由直线 和直线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所截而成的 角;
③∠2与∠5是由直线 和直线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所截而成的 角;
你还能找到其它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吗?它们都有怎样的特征?
二、知识研究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简称“三线八角”)如下表:
基本图形
角的名称
位置特征
图形结构特征

”F型”
”Z型”
“U型”
三、知识运用
(一)基础达标
例1、如图,①是 角;它们是
由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得的;
②是 角;它们是由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得的;③是 角;它们是由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得的。
(二)能力提升
例2、(1)∠1 与 是同位角,∠5 与 是同旁内角;∠1 与 是内错角。
(1) (2)
(2)∠1与________是同位角;∠C的内错角是_______;
∠B的同旁内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拓展
例3、已知AB⊥BC于点B,BC⊥CD于点C,
(1)∠1与∠3、∠2与∠4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的内错角是____________;
(3)∠ABC的内错角是_________________;
(4)∠1与∠2是内错角吗?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A组
1、如图是同位角关系的两角是 ,
是互补关系的两角是 ,是对顶角的是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
? 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的对顶角一定相等
? C、同旁内角互补? D、内错角不一定相等
3、如图(1)∠1与∠4可以看成是 和 被 所截而形成的 角。
∠2与∠3可以看作是 和 被 所截而形成的 。
(2)
B组
4、如图(2)已知四条直线AB,BC,CD,DE,回答以下问题:
①∠1和∠2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被直线____所截而成的___ 角.
②∠1和∠3是直线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所截而成的____ 角.
③∠4和∠5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_被直线____所截而成的____ 角.
④∠2和∠5是直线____和直线_____被直线____所截而成的__ 角.
五、课堂反思: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对今天的课,你还有哪些困惑?
【课后练习】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A组
1.如图1所示,两条直线l1、l2被第三条直线L所截,所构成的同位角有______与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与_______;内错角有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同旁内角有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
B组
2.如图2所示,∠与∠C是两条直线______与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角;∠2与∠B是两条直线_______与_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角;∠B与∠C是两条直线_______与__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角.
C组
3.如图3所示,∠1、∠2、∠3、∠4、∠5、∠6中,是同位角的有_____对;是内错角的有______对;是同旁内角的有________对.
【课题】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同位角)
【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公理(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及平行线的传递性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学习过程】
一、知识预备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和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
2、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可形成的角有 , , 。
二、知识研究
平行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 ,那么这两条直线 。
简称: (公理)
如图,可表述为:
∵ ( )
∴ ( )
2、平行线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传递性:
几何语言:(如图)
∵ a
b
∴ c
三、知识运用
(一)基础达标
例1、如图
(1)(已知)
∴ ∥ ( )
(2)(已知)
∴ ∥ ( )
(二)能力提升
例2、如图(1)
(垂直的定义)
∴ ∥ ( )
(2)用一句精炼的话总结(1)所包含的规律
(三)知识拓展
例3、如图,已知,试问a与b平行吗?
说说你的理由。
四、巩固练习:
A组
1、如图6,已知∠1=100°,若要使直线a平行于直线 b,则∠2应等于( )
A、 100° B、 60° C 、40° D、 80°
2、AB∥CD,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B组
3、如图,已知,直线BC与DF平行吗?为什么?
五、课堂反思: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对今天的课,你还有哪些困惑?
【课后练习】
A组
1、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D.无法确定
B组
2、AB∥CD,那么( )
A.∠1=∠4 B.∠1=∠3
C.∠2=∠3 D.∠1=∠5
【课题】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二(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弄清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意义,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学习过程】
一、知识预备
回顾:什么是同位角?什么是内错角?什么是同旁内角?
平行判定1:
二、知识研究
平行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 ,那么这两直线 。
简称:
如图,可表述为:
∵ ( )
∴ ( )
平行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 ,那么这两直线 。
简称:
如图,可表述为:
∵ ( )
∴ ( )
三、知识运用
(一)基础达标
例1、(1)∵(已知)
∴ ∥ ( )
(2)∵(已知)
∴ ∥ ( )
(3)∵(已知)
∴ ∥ ( )
(4)∵(已知)
∴ ∥ ( )
(二)能力提升
例2、如图,∵∠1=∠2
∴ ∥ ( )
∵∠2=
∴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180°
∴ ∥ ( )
∴AC∥FG( )
(三)知识拓展
例3、如图,已知,那么AB∥CD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四、巩固练习:
A组
1、当图中各角满足下列条件时,你能指出哪两条直线平行? 请写出判别的理由。
(1) ∵ ∠1 = ∠4;
∴ ______∥______( )
(2) ∵∠2 = ∠4;
∴ ______∥______( )
(3) ∵ ∠1 + ∠3 = 180(。
∴ ______∥______( )
2、(1)∵ ∠1 = ∠3
∴ ______∥______( )
(2)∵ ∠2 = ∠4
∴ ______∥______( )
B组
3、如图,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1=∠2,∴a∥b B.∵∠1=∠3,∴a∥b
C.∵∠3=∠5,∴c∥d D.∵∠2+∠4=180°,∴c∥d
4、如图:
(1)∵∠A= (已知)
∴AB∥DE( )
(2)∵∠AEF= (已知)
∴AC∥DF( )
(3)∵∠BDE+ =180°(已知)
∴EF∥BC( )
5、如图,一条街道的两个拐角∠ABC和∠BCD均为150(,街道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6、如图,∠DAB+∠CDA=180(,∠ABC=∠1,
直线AB和CD平行吗?直线AD和BC呢?为什么?
7、如右图,已知∠1=1350,∠8=450,直线a与b平行吗?说明理由:
(1)∠1=1350 ∠1+∠2=1800 (已知)
∴ ∠2=1800- = =
∠8=

∴a∥b( )
(2)∠8=450(已知)
∴ ∠6=∠8=450 ( )
∠1=1350 ( )
∴ + =1800
∴ a∥b ( );
五、课堂反思: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对今天的课,你还有哪些困惑?
【课后练习】
A组
1、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若∠1=∠2,则a∥b B、 若∠2=∠3,则a∥b
C、 若∠1+∠4=180°,则c∥d D、 若∠3+∠4=180°,则c∥d
2、如图,∵∠1=∠2
∴ ∥ ( )
∵∠2=∠3,
∴ ∥ ( )
3、如图:已知∠B=∠BGD,∠BGC=∠F,∠B + ∠F =180°。请你认真完成下面的填空。
(1)∵∠B=∠BGD ( 已知 )
∴AB∥____ ( )
(2)∵∠BGC=∠F( 已知 )
∴CD∥____ ( )
(3)∵∠B + ∠F =180°( 已知)
∴AB∥____( )
B组
4、如图4,∠1=∠ABC=∠ADC,∠3=∠5,∠2=∠4,∠ABC+∠BCD=180°。
∵∠1=∠ABC(已知)
∴AD∥ ( )
(2)∵∠3=∠5(已知)
∴AB∥ ( )
(3)∵∠2=∠4(已知)
∴ ∥ ( )
(4)∵∠1=∠ADC(已知)
∴ ∥ ( )
(5)∵∠ABC+∠BCD=180°(已知)
∴ ∥ ( )
5、如图5,
(1)∵∠A= (已知)
∴AC∥ED( )
(2)∵∠2= (已知)
∴AC∥ED( )
(3)∵∠A+ =180°(已知)
∴AB∥FD( )
6、如图,AB∥EF,∠1=60°,∠2=120°试说明 CD∥EF.
C组
7、如图,已知∠B=30°,∠D=25°,∠BCD=55°,试说明AB//DE
(变型)如图10,AB//CD,∠B=130o,∠E=80o,求∠D的度数?
8、如下图,(1)BE平分∠ABD,DE平分∠BDC,试探究∠EBD,∠BDE满足什么条件时,AB∥CD.
(2)(变型题目)BE平分∠ABD,DE平分∠BDC, ∠BED=90°,那么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如何?

【课题】2.3.1平行线的性质(一)
【学习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回顾:平行线有哪些判定方法?
平行判定1: ,两直线平行;
平行判定2: ,两直线平行;
平行判定3: ,两直线平行;
二、学习探究
平行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如图,可表述为:
∵ ( )
∴ ( )
平行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如图,可表述为:
∵ ( )
∴ ( )
平行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如图,可表述为:
∵ ( )
∴ ( )
三、典例分析
例1、(1)如图,已知直线a//b,c//d,∠1=70 o,求∠2、∠3的度数。
∵a//b( )
∴∠2= = ( )
∵c//d( )
∴∠3= = ( )
(2)如图,已知BE是AB的延长线,并且AB∥DC,AD∥BC,
若,则 度, 度。
∵ // ( )
∴∠CBE=∠C= ( )
∵ // ( )
∴∠A=∠CBE= ( )
例2、(1)如图,∠ADE=60o,∠B=60o,∠C=80o.问:∠AED等于多少度?
思路点拨:
(2)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
此时∠1=∠2,∠3=∠4,
①∠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与∠4呢? 请说明理由.
②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例3、如图,已知AD∥BE,AC∥DE,,可推出(1);(2)AB∥CD。填出推理理由。
证明:(1)∵AD∥BE( )
∴( )
又∵AC∥DE( )
∴( )
∴( )
(2)∵AD∥BE( )
∴( )
又∵( )
∴( )
∴AB∥CD( )
四、巩固练习:
1、如图,下列推理所注理由正确的是 ( )
A、∵D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E∥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
∴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如图,AB∥CD,∠a =45 o,∠D=∠C,依次求出∠D、∠C、∠B的度数。
3、如图,AB∥CD,CD∥EF,∠1=∠2=60 o,∠A和∠E各是多少度?
他们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课堂反思: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对今天的课,你还有哪些困惑?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如图1, AB//CD,则( )
?A.∠A+∠B=180o ? B.∠B+∠C=180o
C.∠C+∠D=180o? ? D.∠A+∠C=180o
2. 如图,,∠1=56°,则∠2的度数为( )
(A) 34° (B) 56°
(C) 124° (D) 146°
3.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0°,则∠2的度数为( )
(A)60°
(B)50°
(C)40°
(D)30°
二.填空题
1.如图,∠B=30°,若AB∥CD,CB平分∠ACD,
则∠ACD=__________度.
2.如图6,AD,BC相交于点O,
? ∵∠B=∠C(已知)
? ∴______//_______( )
? ∴∠A=__________( )
?
3.如图8 ∵AB//EF(已知)?
? ∴∠A+______=180o( )
? ∵ED//CB(已知)
? ∴∠DEF=______________( )
三.解答题
如图9 ,DE//BC,∠1=39o∠2=25o,求∠BDE、∠BED的度数。
完成教材P51的问题解决
【课题】2.3.2平行线的性质(二)
【学习目标】
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 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学习重难点】
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
平行判定1: ,两直线平行;
平行判定2: ,两直线平行;
平行判定3: ,两直线平行;
平行性质1:两直线平行, ;
平行性质2:两直线平行, ;
平行性质3:两直线平行, ;
学习准备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52-P53的内容,同时关注以下问题:
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判定:角的关系 平行关系
性质:平行关系 角的关系
证平行,用 ;知平行,用 .
二、典例分析
例1、如图:
(1)若 ∠1 = ∠2,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2)若∠2 = ∠M,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3)若 ∠2 +∠3 =180° ,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 什么?
★思路启迪:平行线的判定条件有哪些?
解:(1)∵∠1 = ∠2(已知)?
? ∴ // ( )
(2) ∵∠2 = ∠M(已知)?
? ∴ // ( )
(3) ∵∠1 = ∠2(已知)?
? ∴ // ( )
例2、如图,AB∥CD,如果 ∠1 =∠2,那么 EF 与 AB平行吗?说说你的理由.
★思路启迪:由∠1 =∠2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解:∵∠1 = ∠2(已知)?
? ∴ // ( )
∵AB∥CD(已知)?
∴ // ( )
例3、如图,已知直线 a∥b,直线 c∥d,∠1 = 107°,
求 ∠2, ∠3 的度数.
★思路启迪:由平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解:∵a//b(已知)?
∴ ( )
∵c//d(已知)
∴ ( )
∴∠3=
三、巩固练习:
A组
1、如图(1)∵AB//CD
∴∠1=∠2( )
(2)∵ ∠3=∠1
∴ // __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1+ ∠ =180(
∴AB// CD( )
(4)∠1=∠3,那么,∠1和∠2的大小有何关系?
∠1和∠4的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2、填写理由:
(1)如图,
∵DF∥AC(已知),
∴∠D+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已知),
∴∠C+_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B∥EC(_________ ).
(2)如图,
∵∠A=∠BDE(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90°(已知),
∴∠DE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如图1,a∥b,a、b被c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 )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 )
A.① B.②和③ C.④ D.①和④
B组
5、如图,已知AB∥CD,AD∥BC,求证:∠A=∠C,∠B=∠D.
五、课堂反思: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对今天的课,你还有哪些困惑?
【课后练习】
A组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 )
A.∠1+∠2=180° B.∠2+∠3=180°
C.∠3+∠4=180° D.∠2+∠4=180°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组
3、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 )
A.30° B.60° C.90° D.120°
4、AB∥EF,BC∥DE,则∠E+∠B的度数为________.
C组
5、AB∥CD,AE、DF分别是∠BAD、∠CDA的角平分线,AE与DF平行吗?为什么?
【课题】2.4用尺规作角
【学习目标】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学习重点】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作角的和、差、倍数等。
【学习过程】
一、知识预备
预习课本55-56页,思考:什么叫尺规作图?
二、知识研究
已知: ∠AOB。
求作: ∠A’O’B’ 使∠A’O’B’=∠AOB。
作法与示范:
示范
(1)作射线O’A’
(2)以点O为圆心,以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
交OA于点C,交OB
于点D;
(3)以点O’为圆心,以
OC长为半径画弧,
交O’A’于点C’;
作法
(4)以点C’为圆心,以
CD长为半径画弧,
交前面的弧于点D’;
(5)过点D’作射线
O'B’。∠A'O'B'
就是所求作的角。
三、知识运用
(一)基础达标
例1、1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求作:∠AOB,使∠AO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直线l上取线段AB=a B、做
C、延长射线OA D、反向延长射线OB
(二)能力提升
例2、已知: ∠AOB,利用尺规作: ∠A’O’B’ ,使∠A’O’B’=2∠AOB。
(三)知识拓展
例3、
1. 已知: ∠1, ∠2,求作: ∠AOB,使得∠AOB= ∠1+∠2
2. 已知: ∠1, ∠2,求作: ∠AOB,使得∠AOB= ∠1-∠2
第二章 回顾与思考
全章知识回顾
1、概念:相交线、平行线、对顶角、余角、补角、邻补角、垂直、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平行线。
2、公理:平行公理、垂直公理
3、性质:
(1)对顶角的性质 ;
(2)互余两角的性质 ;
互补两角的性质 ;
(3)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可得出 ;

4、平行线的判定: 或 或
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
垂线段定理
点到直线的距离:
7、辨认图形的方法
(1)看“F”型找同位角;
(2)看“Z”字型找内错角;
(3)看“U”型找同旁内角;
8、学好本章内容的要求
(1)会表达:能正确叙述概念的内容;
(2)会识图:能在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出概念所反映的部分图形;
(3)会翻译:能结合图形吧概念的定义翻译成符号语言;
(4)会画图:能画出概念所反映的几何图形及变式图形,会在图形上标注字母和符号;
(5)会运用:能应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计算。
例1 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截AB,CD于M、N,MG、NH分别是的平分线。试说明MG∥NH。
已知,如图
已知,如图AB∥EF,,试判断BC和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同位角 B、是同位角
C、是同旁内角 D、是内错角
2、已知:如图,AD∥BC,,求证:AB∥DC。
证明:∵AD∥BC(已知)
∴ ( )
又∵(已知)
∴( )

∴AB∥DC( )
几何书写训练
1、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截AB、CD于M、N,MG、NH分别是的平分线。求证:MG∥NH。
证明:∵AB∥CD(已知)
∴ = ( )
∵MG平分(已知)
∴ = = ( )
∵NH平分(已知)
∴ = = ( )
∴ = ( )
∴ = ( )
2、已知:如图,
证明:∵AF与DB相交(已知)
∴ = ( )
∵(已知)
∴ = ( )
∴ = ( )
∴ =( )
∵(已知)
∴ = ( )
∴ = ( )
∴ = ( )
3、已知:如图,AB∥EF,.求证:BC∥DE
证明:连接BE,交CD于点O
∵AB∥EF(已知)
∴ = ( )
∵(已知)
∴ — = — ( )
∴ = ( )
∴ ∥ ( )
4、已知:如图,CD⊥AB,垂足为D,点F是BC上任意一点,EF⊥AB,垂足为E,且,,求的度数。
解:∵CD⊥AB,EF⊥AB(已知)
∴ ∥ ( )
∴ = ( )
∵(已知)
∴ = ( )
∴ ∥ ( )
∴ = ( )
∵(已知)
∴ ( )
5、如图,已知。
推理过程:∵( )
(已知)
∴(等量代换)
∴ ∥ ( )
∴( )
又∵( )
∴( )
∴( )
6、已知AB∥CD,EG平分,FH平分,试说明EG∥FH。
推理过程:∵AB∥CD(已知)
∴= ( )
∵EG平分,FH平分( )
∴ , ( )
∴( )
∴EG∥FH( )
7、如图,已知AB⊥BC,BC⊥CD,,试说明BE∥CF。
推理过程:∵AB⊥BC,BC⊥CD( )
∴( )

又∵( )
∴( )
∴BE∥ ( )
8、如图,BE∥CD,,试说明
推理过程:
∵BE∥CD( )
∴ ( )
∵(已知)
∴ ( )
∴BC∥ ( )
∴( )
9、如图,DE⊥AO于E,BO⊥AO,FC⊥AB于C,,试说明OD⊥AB。
推理过程: ∵DE⊥AO,BO⊥AO(已知)
∴DE∥ ( )
∴ ( )
∵( )
∴ ( )
∴CF∥ ( )
∴ ( )
∵FC⊥AB(已知)
∴ ( )
∴ ( )
∴OD⊥AB( )
10、如图,BE平分,DE平分,DG平分,且,试说明BE∥DG.
推理过程:∵BE平分,DE平分( )
∴ , ( )
∵(已知)
∴ =180°
∴ ∥ ( )
∴ ( )
∵DG平分(已知)
∴ ( )
∴( )
∴BE∥DG( )
相交线与平行线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0;(4)∠4+∠5=180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 4
2.如图,直线AB∥CD,∠A=70(,∠C=40(,则∠E等于 ( )
A、30° B、40° C、60° D、70°
3.如下左图,BC⊥AE于点C,CD∥AB,∠B=55°,则∠1等于(  )
 
A.
35°
B.
45°
C.
55°
D.
65°
4. 如上右图,在一个规格为6×12(即6×12个小正方形)的球台上,有两个小球A,B.若击打小球A,经过球台边的反弹后,恰好击中小球B,那么小球A击出时,应瞄准球台边上的点( )
A.P1 B.P2 C. P3 D. P4
5. 如图,若∠1=50°,∠C=50°,∠2=140°,则(  )
A. B.
C. D.
6.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小于平角的对顶角共有(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7. 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内错角 B.是同旁内角
C.是同位角 D.是同旁内角
8. 若与是对顶角且互补,则它们两边所在的直线(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既不垂直也不平行 D.不能确定
9. 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条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时(  )
A.相等 B.互补 C.相等且互补 D.相等或互补
10.如图,直线l1∥l2,l3⊥l4,∠1=44°,那么∠2的度数(  )
 
A.
46°
B.
44°
C.
36°
D.
22°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已知∠α与∠β互余,且∠α=40°,则∠β的补角为      度.
12.如图,已知,,,,则=__________.
13. 如图,已知,是的平分线,,,则=______,=_______.
14. 如图,分别平分和过点与平行,则=_________.
15. 如图,能与构成同旁内角关系的角共有_____个.
(12题图) (13题图) (14题图) (15题图)

16.如图,是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七小题,共52分。)
17. (本小题6分)如图,直线,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 的度数.
18. (本小题6分)如图,点O是直线AB、CD的交点,∠AOE=∠COF=90°.如果∠EOF=32°,求∠AOD的度数.
19.(本小题9分) 如图,.试判断与的关系,
并说明理由.
20. (本小题9分)已知:如图,.求证:.
21、(本小题10分)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与AB、CD交于点G,H,GM⊥EF,HN⊥EF,交AB于点N,∠1=50°.
(1)求∠2的度数;
(2)试说明HN∥GM;
(3)∠HNG= .
22、(本小题12分)(1).如图①,已知AB∥CD,求证:∠A+∠C=∠E

(2)直接写出当点E的位置分别如图②、图③、图④的情形时∠A、∠C、∠E之间的关系.

②中∠C、∠A、∠AEC之间的关系为 ;
③中∠C、∠A、∠AEC之间的关系为 ;
④中∠C、∠A、∠AEC之间的关系为 ;
(3)在(2)中的3中情形中任选一种进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