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修1考点突破:第1讲《细胞概述》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必修1考点突破:第1讲《细胞概述》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1-07 14: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① 第一单元 有机体中的细胞
第1讲 细胞概述
对应训练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 B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C.组成生物体的细胞都是相互独立的 D.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答案 C
3.蓝藻、黏菌、绿藻、珊蝴虫依次属于 ( )
A.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动物界
B.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C.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D.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
答案 B
4.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类型,最常见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亚型,有的亚型感染人,引起流感,有的亚型感染鸡、鸭等禽类,引起禽流感。2004年的“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身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流感病毒的甲、乙、丙三种类型是基因重组产生的
B.甲型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不一定含有P元素
C.只能通过高温才能杀灭甲型流感病毒
D.甲型流感病毒与鸭、鹅、鸽子等动物的关系属于寄生关系
答案 D
5.(改编题)研究表明: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SARS病毒体内仅有A、T、C、G四种碱基
B.SARS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SARS病毒能在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D.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答案 D
6.(2008年泰州模拟)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7.下面甲→戊是用显微镜观察的几个操作步骤,如下图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1转为图2,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调节光圈 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标本
A.甲→乙→丙→丁
B.戊→丁→乙→丙
C.乙→甲→戊→丁
D.丁→戊→丙→乙
答案 B
8.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答案 D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例1禽流感病毒和HIV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 ( )
A.无机环境 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
C.生物体的细胞间质内 D.生物体的活细胞内
答案 D
关于显微镜的考查
例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答案 B
变式训练
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 )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答案 D
1.(2008年广东生物)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C
2.(2007年广东理科基础,38)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 ( )
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 B.烟草花叶病毒
C.T2噬菌体 D.引起AIDS的病原体
答案 C
3.(2007年上海综合,18)病毒是地球上最小的一类生物,它与“电脑病毒”相似之处是 ( )
A.都有细胞结构 B.都可自我复制
C.都是人为制造 D.都会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
答案 B
4.(2005年江苏,26)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答案 A
探究实验的答题策略
样题细研
为“探究食盐对草履虫的影响”,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方案,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1)实验原理: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它对外界刺激能发生反应。
(2)材料用具:草履虫培养液、食盐、吸管、显微镜、载玻片、镊子、吸水纸。
(3)实验方案
①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的左侧,右侧滴一滴不含草履虫的培养液,并将两滴培养液连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运动状况。过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培养液中的草履虫数量大致相等(见示意图)。(提示:实验排除食盐浓度因素的影响)
② 。
(4)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预测: 。
结论: 。
②预测: 。
结论: 。
③预测: 。
结论: 。
答案 (3)②向左侧草履虫培养液中加一粒食盐,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情况 (4)①草履虫集中到右侧 说明食盐为草履虫的有害刺激 ②草履虫集中在左侧 说明食盐为草履虫的有益刺激 ③草履虫仍然均匀分布于两侧 说明食盐对草履虫的生活无影响
变式训练
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豌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数日后的现象
甲 日光 23℃ 潮湿 全部发芽
乙 日光 23℃ 干燥 没有发芽
丙 黑暗 23℃ 潮湿 全部发芽
丁 黑暗 23℃ 干燥 没有发芽
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种子萌发与光照、温度、水分有关
B.该实验材料的选择是:豌豆的种子要保持完整,具有活力,并保证一定的数量
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温度无关
答案 B
1.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 )
A.物镜上 B.目镜上 C.实验材料中 D.反光镜上
答案 B
2.(2009年莱芜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细胞都具有DNA,说明细胞具有统一性
B.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C.细胞学说阐明了一切动植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
D.噬菌体能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答案 C
3.(2008年沂水模拟)艾滋病是当今世界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超级癌症”,艾滋病病毒属于生物的理由是 ( )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复制产生后代
答案 D
4.下列事件与人物不相对应的是 ( )
A.“跳蚤镜”是由荷兰人詹森制造的
B.詹森和罗伯特·胡克的发现开创了细胞研究的新领域
C.罗伯特·胡克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薄片的死细胞
D.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创立的
答案 B
5.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理解有偏差的是 ( )
A.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与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
B.精子具有鞭毛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
C.神经元有长的突起与其传导功能相适应
D.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能再生的功能相适应
答案 D
6.下图是显微镜观察物像时镜头的组合情况。1、2表示物镜,3、4表示目镜,5、6表示观察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使用下列哪一组合,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少( )
A.1、3、6 B.2、3、5 C.1、4、6 D.2、4、5
答案 D
7.在下列生物中,对①~⑦中的物质或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核酸 ②蛋白质 ③液泡 ④叶绿体 ⑤核膜 ⑥细胞膜 ⑦细胞壁
A.①②在病毒、大肠杆菌、衣藻和草履虫体内都存在 B.⑥⑦在大肠杆菌和衣藻体内都存在
C.①~⑦在衣藻体内都存在 D.除⑤外,其余各项在衣藻体内都存在
答案 D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B.一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
C.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D.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答案 B
9.我国北极科考人员,顺冰盖裂缝取水样,发现有若干种新的单细胞生物,欲确定这些生物的类别,则以下何种特性与此无关 ( )
①核膜的有无 ②是否对光刺激具有反应 ③细胞壁的有无 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⑤是否含光合色素,生存是否对光具有依赖性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 B
10.(2009年青岛质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等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 D
11.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图A、B、C、D,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
答案 C
12.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时,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 B
13.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6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 (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 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你认为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如有请作补充说明。

(3)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地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离玻片标本1~2 cm处停止。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答案 (1)长度 100 (2)不正确。正确操作: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①擦拭镜头不能用纱布,应用专用擦镜纸;②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14.探究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原核细胞——细菌具有细胞壁,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班氏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3)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班氏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现象及结果分析:
①现象:A ,B ;
结论: 。
②现象:A ,B ;
结论: 。
③现象:A ,B ;
结论: 。
④现象:A ,B ;
结论: 。
答案 (5)①出现砖红色沉淀 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②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紫色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而不含蛋白质 ③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含蛋白质,不含糖类
④不出现砖红色 不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不含糖类和蛋白质
15. 中国卫生部2007年12月7日通报,12月2日南京因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者陆某的父亲也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同时,与死者密切接触的人中,另有两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疑似禽流感症状。请回答下面与禽流感病毒相关的问题:
(1)禽流感病毒的生命活动的进行可以离开细胞吗?

(2)禽流感病毒属于原核生物吗?

(3)禽流感病毒是否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禽流感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复制产生后代
答案 (1)禽流感病毒的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细胞 (2)禽流感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
(3)禽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D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