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铁》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铁和他的组成部分,学会三角铁的几种演奏方式。
2、学会用三角铁为歌曲进行单声部和双声部节奏伴奏,表现歌曲的不同形象和情感。
3、听辨乐曲中三角铁的不同演奏方式,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为不同的乐曲进行伴奏,感知乐器伴奏在乐曲中的魅力与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们,积极活泼,但对音乐知识只有很浅入的认识,基础比较薄弱,音准、节奏的掌握上差异大。但他们非常喜欢音乐课、喜欢新鲜事物、好奇心很强,想象力很丰富,对三角铁这个乐器充满好奇心,积极探索并乐于表现自己。在学习中同学之间能够很好的合作,也很期待与老师互动,并且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学会用三角铁为歌曲进行单声部和双声部节奏伴奏,表现歌曲的不同形象和情感。
解决措施:从导入的游戏开始就为后面的双声部节奏打下基础,学习三角铁的演奏方式时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并通过教师的手势指挥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晓》歌伴舞开场 (活动意图:熟悉歌曲感受歌曲节奏,为后面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做准备。多媒体运用:使用蒙层使版面整洁美观。)
2.纸杯游戏导入
师:一首美妙的《春晓》将我们带进了愉快的音乐课堂。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放松一下,杨老师准备了8个纸杯,每个纸杯都代表一个四分音符,我们用“si”来表示这个节奏,当这个纸杯被带上帽子的时候我们用“大”。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活动意图:在游戏过程中轻松学习两个节奏型。多媒体:a.克隆:根据课堂需要使用方便有效b.班级优化大师集体评价)
二、新授
1.认识三角铁的几个组成部分
(多媒体:a.蒙层、橡皮:学生回答后通过手背擦、手掌擦、橡皮擦等揭晓答案,利用多媒体各种功能激发学生兴趣b.放大镜,关灯)
引导生质疑:三角铁为什么会有个缺口?
师解答:这是为了在演奏时能够更好地震动,从而发出更好的声音。
2.三角铁的握持方式
师:左手手掌弯曲,把三角铁的绳环挂在食指上,再用拇指辅助握持。请你拿起三角铁,将绳环挂在食指上,注意左手的食指和大指。请你们再拿起铁棒,三角铁没有固定音高但可以发出银铃般的颤音。看大屏幕杨老师的示范。 请你也来试试。
师巡视、指导并找出典型的个例通过拍照上传让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视频和现场示范相结合并运用标注笔更好的演示)
3.三角铁的演奏方式——单击法(多媒体:a.屏幕同步:手机电脑同步,方便台下随时操作b.拍照上传:随堂取图进行分析评价c.奖牌评比:带动学生积极性)
4.节奏一(长音)学习 X---|X---||
学习节奏一并用这个节奏为歌曲《春晓》伴奏(多媒体:板中板、动画)
5.节奏二(短音)学习 0 XX X X |0 XX X X||
师:看来,这么简单的节奏难不住你们,下面我要加大了难度,敲击加入休止符的短音。
6.分组合作 用双声部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多媒体:a.板中板、笔,b.班级优化大师:小组点名并评价)
(1)师短音,生长音
(2)分两组合作 看哪组同学配合的最默契。
师:你们的接受能力真是太强了,美妙的春晓在同学的双声部节奏伴奏下变得更动听了。
除了《春晓》我还会为其他乐曲伴奏呢,请你听一听。
7.欣赏杨老师用三角铁为歌曲《两只小象》伴奏(多媒体:运用CS、画中画等功能制作的微视频)
8.三角铁的另外几种演奏方式
震音:来回敲击三角铁缺口的对角两边。
滚奏:在三角铁的铁环内画圆圈,轮击三边。
消音法:因为三角铁是金属乐器,敲击一个声音后会持续发出共鸣,所以要用五指指尖握持,达到消除余音的目的。
三、巩固测试
1.测试一:
三角铁有哪几个组成部分(多媒体运用:a.希沃课堂活动:选词填空b.屏幕同步:黑板太高,手机做题c.班级优化大师)
测试二:
PK游戏,三角铁有哪几种演奏方式(多媒体:a.课堂活动:分组竞争、答案解析b.班级优化大师:公平选择,评价)
四、拓展
欣赏有三角铁伴奏的交响乐,说一说这里用了哪种敲击方法,并介绍三角铁在乐队中的使用
师:紧张而激烈的PK游戏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交响乐——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
三角铁从18世纪初开始就为交响乐所使用,虽然他很少出现在银屏中,但他那银铃般的颤音可以为整个乐队增添一种特殊的色彩,点缀作用十分明显。,
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注意观察,这里用的最多的是哪种演奏方式。(多媒体:利用视频截图和视频打点)
你感受到了吗?虽然三角铁出现的次数不多,但他那银铃般的颤音回荡在整个乐队中,简直太美妙了。你能告诉我你听到了哪种演奏方式吗?他用的最多的是单击和消音法。(看截图)这是消音法的姿势,略有不同,乐队为了方便和演奏出更好的效果可以把三角铁固定在一个支架上。
总结
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并尝试用三角铁为其他歌曲进行伴奏。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相信今天你一定收获不小,我们来总结一下。(思维导图)
如果你感兴趣课下可以试着用三角铁为其他乐曲伴奏。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