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一词多义、重点句子。
能力目标: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请举出一些例子。(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____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____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____之战。)长勺之战也是以弱胜强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谈论长勺之战的课文《曹刿论战》
二 、解题
1、《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____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____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2、《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三、整体感知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刿( ) 又何间焉( ) 鄙( ) 弗敢专也( )
小惠未徧( ) 小信未孚( ) 公与之乘( ) 长勺( )
辙( ) 轼( ) 竭( ) 盈( )
旗靡( ) 夫( ) 帛( )
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1)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
(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
3、重点词句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弗敢加也,必以信 (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公将鼓之 ( ) 既克,公问其故 ( )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2)古今异义
间 【古】 鄙 【古】
【今】 【今】
牺牲【古】 狱 【古】
【今】 【今】
忠 【古】 可以【古】
【今】 【今】
再 【古】
【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 内容理解
1、课文可分几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交代了战争发生的____、作战的_____和战争的_____。
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填空)
3、“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用文中原话填空)
【明确】三方面:①贵族拥护:“___________________”;
②神灵保佑:“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民信任支持:“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用文中原话填空)
【明确】曹刿回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第三个准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战则请从”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品评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明确】 曹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庄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内容?详写了哪一部分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明确】①略写_________________
②详写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归纳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思想。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2、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3、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六 布置作业
在国家将要面临危难时,曹刿能挺身而出为国献智献勇,表现出爱国忠心。像他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请列举几个人物并简要概述一个事例或写一条爱国名言。
七 板书设计(请从黑板上抄写下来)
PAGE
1